-
杨持
-

-

- 所属机构: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内蒙古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迎春

- 作品数:131被引量:700H指数:1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长叶红砂 四合木 唐古特白刺 绵刺 珍稀
- 王静

- 作品数:14被引量:25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
- 研究主题:冷蒿种群 放牧干扰 冷蒿 种群 菊科
- 王铁娟

- 作品数:68被引量:3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蒿属 白沙蒿 RAPD 科尔沁沙地 遗传分化
- 刘美玲

- 作品数:42被引量:33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典型草原 典型草原区 沙漠化 割草地 愈伤组织
- 刘颖茹

- 作品数:21被引量:3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蜈蚣草 沙漠化过程 沙漠化 砷 土壤污染
- 四合木种群的生态适应性被引量:31
- 2006年
- 通过四合木异地播种生长量比较、以及四合木对土壤的适应性和对水热综合因子的适应性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四合木生长量高低的顺序为乌海区的东胜土(12·12g)>乌海区的乌海土(10·62g)>东胜区的乌海土(3·10g)>东胜区的东胜土(2·59g)。同一地区不同土壤间四合木生长量之间没有差异(p≥0·05),不同地区相同土壤间的生长量之间却有十分显著的差异,说明了土壤条件对四合木的生存影响是次要的,气候条件是保证四合木生存的最重要的条件。(2)四合木分布区与异地保护区之间9种土壤微量元素具有差异,但由于四合木植株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土壤中的有效量,说明四合木对微量元素具有富集作用,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是四合木成活与生长的限制因子。(3)四合木分布区与异地保护区之间各月平均温度差异显著;全年气温日较差以及温暖指数、寒冷指数、湿润指数和水热综合因子指数差异显著;生长季地表地温昼夜温差具有特殊性,这可能是异地保护不易成功的限制因子之一。
- 杨持智颖飙征荣
- 关键词:四合木生态适应性生境适宜性
- 沿开创者足迹走彰显学科建设之路
- 2013年
- 内蒙古大学生态学学科以草原生态学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在老一辈生态学家的带领下,学生辈们沿着他们指引的方向不断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本文只是从教材建设这个侧面来反映学科的发展过程.从生态学专业创建以来,共出版发行教材及与教学有关的教科书38部,这些教材不仅可以为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使用,还涉及到数、理、化、文科学生的通识教育.
- 杨持
- 关键词:生态学专业教材建设通识教育
- 不同放牧率对大针茅种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1
- 2002年
- 采用连续放牧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放牧率对大针茅 (Stipagrandis)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放牧率范围内 ,单丛分蘖密度随着放牧率的增加而增加 ,超过这个范围 ,单丛分蘖密度下降 ;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结实数和种子重随放牧率的增加而下降 ,种子千粒重在轻度和中度放牧率下最大 ;不同年龄株丛的分蘖密度存在很大差异 ,老龄株丛的分蘖密度最大 ,其次是成年株丛 ,幼龄株丛最小 ;轻度和中度放牧率能够刺激成年和老龄株丛分蘖 ,增加其单丛分蘖密度 ;老龄株丛在种群的有性生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生殖枝数目高于成年株丛。
- 安渊李博杨持闫志坚韩国栋
- 关键词:大针茅放牧率种群结构年龄结构温带草原
- 内蒙古典型草原几种不同植物的生长动态比较被引量:21
- 2007年
- 选择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群落中的优势植物羊草、大针茅、冰草和冷蒿,采用多种数量化指标,分别比较一个生长季内的生长动态、绝对生长速率(AGR)、相对生长速率(RGR)。结果表明:植物地上生物量均呈S形增长,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主要生长季内受降水不足的抑制作用依次为羊草>冰草>大针茅>冷蒿。羊草和冰草AGR均呈双峰曲线,大针茅呈三峰曲线,冷蒿呈单峰曲线。生长主要集中在中前期,AGR大小依次为冷蒿(0.099g.株-1.d-1)>大针茅(0.029g.株-1.d-1)>羊草(0.003g.株-1.d-1)>冰草(0.002g.株-1.d-1)。RGR与AGR有相似的季节性变化,其中羊草、冰草、冷蒿RGR均呈单峰曲线,大针茅呈三峰曲线;生长季初期RGR均表现出最高,生长潜能较大,7月末至8月中旬呈现负值;4种植物的最大净积累效率依次为冷蒿(0.108g.株-1.d-1.g-1)>大针茅(0.064g.株-1.d-1.g-1)>羊草(0.055g.株-1.d-1.g-1)>冰草(0.042g.株-1.d-1.g-1)。不同生活型的生长曲线及生长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同属于根茎型的羊草和冰草生长动态曲线明显相似。
- 张彩琴杨持
- 关键词:地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生活型
- 不同频次刈割对羊草草原主要植物种群能量现存量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5年
- 对内蒙古羊草草原主要植物种群能量现存量对刈割频次响应的研究表明,在17年不同频次刈割干扰影响下,植物种群能量现存量随刈割频次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据此可以划分出3个不同的刈割响应类群:受抑种、耐刈种和受益种。受抑种包括羊草、羽茅、黄囊苔草、葱属植物和直根型杂类草;耐刈种包括大针茅和冰草;受益种包括洽草和糙隐子草。对于种群相对能量现存量而言,除羊草随刈割频次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外,其他受抑种均随刈割频次的增加保持相对稳定,而受益种和耐刈种的相对值则随刈割频次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同时,刈割对植物能量现存量的影响还表现在植物热值变化上,但变化幅度小于10%。
- 鲍雅静李政海仲延凯杨持
- 关键词:能量现存量羊草草原刈割葱属植物糙隐子草大针茅
- 裸沙生境中沙米异质种群的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沙米种群的大小、密度和裸沙斑块占有率动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年度间变化中,沙米种群大小的持续性随种群的大小变化而变化,范围在24%~53%之间;种群密度的持续性随密度稠密的变化,在63%~79%之间波动.在季节变化中,沙米种群大小在150~200之间时,持续性最高,为45%;种群密度在20~25之间持续性最高,为79%.同时,不同时间尺度的分析显示,沙米种群密度持续性最高,种群占有裸沙生境的持续性次之,种群大小持续性最低.此外,Mandelbrot的间隙度分析法揭示了沙米种群格局不仅依赖于调查区域的尺度大小,而且还依赖于分析尺度;在大尺度上呈离散分布,在小尺度上趋向聚集分布.
- 常学礼杨持刘颖茹高玉葆
- 中国大沙鼠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05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大沙鼠的生态学研究工作进展较快.这些研究成果,明确了中国大沙鼠分为4个亚种以及它们的地理分布;提出了食物、地形和植被覆盖度是决定大沙鼠对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素;鼠洞、洞群和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为聚集分布;证实了大沙鼠繁殖三次,其种群的性比存在显著差异,年龄由幼体、亚成体、成体1组、成体2组和老体组成;描述了大沙鼠的生活习性;同时研究表明,大沙鼠与子午沙鼠二者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 赵天飙杨持周立志张忠兵靳飞虎宁恕龙
- 关键词:大沙鼠地理分布生境种群
- 四合木水浸出液对几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7
- 1998年
- 分别用清水,四合木根际土壤水浸出液、四合木的茎叶、根、整株部分的水浸出液滴浇培养皿中的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麻花头(Serratulacentauroides)、扁蓿豆(Pocockiaruthenica)、小叶锦鸡儿(Caraganamicrophyla)等植物的种子,发现水浸出液对植物种子的萌发与幼苗存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整株水浸出液的影响最大。
- 杨持张颖娟
- 关键词:四合木种子萌发植物
- 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稳定性与恢复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3年
- 应用 1 984、2 0 0 1、2 0 0 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野外调查样方资料 ,采用群落盖度变化 ;植物种在样方中出现频度的变异性、生物量的变异性和 β多样性指数作为指标 ,综合的分析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 1 )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盖度的下降比例并不是均匀的 ( 35 %→ 2 5 %→ 1 5 %→ 5 %→ 0 % ) ,这种不均匀性可以反映出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保守性和易变性 ,下降比例越小 ,说明这一阶段越保守 ,从而也越稳定 ;( 2 )不同阶段 1 m2样方内所包含的物种数量 ,以及物种数量的变异系数 ( 0 .31→0 .34→ 0 .64→ 0 .67)反映了演变的不均匀性 ;( 3)不同阶段 1 m2 样方内生物量的变异系数 ( 0 .5 0→ 0 .49→0 .66→ 0 .64)反映出演变的不均匀性 ;( 4 )通常 β多样性指数被表示为群落间相似性指数 ( 0 .81→ 0 .60→0 .32→ 0 .0 0 ) ,沙漠化过程中相邻两个阶段的相似性越高 ,说明稳定性也越高。以上几个指标反映的趋势是一致的。恢复性与稳定性正好相反 ,越稳定的阶段越不容易恢复 ,反之 ,越容易恢复。
- 杨持朱志梅刘颖茹
- 关键词: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稳定性恢复性
- 我国西部草地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对策和战略思考被引量:3
- 2006年
- 我国西部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态势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西部草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极具敏感和至关重要的前沿阵地,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然而,由于西部草地“三化”迅速,导致草原荒漠化不断蔓延,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沙尘暴肆虐西北波及全国.从1950年至今。已发生了80余次。2000~2001年袭击北京20多次.2006年北京发生10余次.一次又一次敲响了沙漠化向京津进逼的警钟。2006年大范围的旱灾、蝗灾为近10年所罕见。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事实。草地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闫志坚杨持高天明
- 关键词:生态恢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国家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