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力伟
-

-

- 所属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马向涛

- 作品数:106被引量:537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信号转导通路 信号转导 结直肠癌 STAT3 胃癌
- 付静

- 作品数:85被引量:1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海淀医院
- 研究主题:癫痫 胃癌 文献复习 病理学 结直肠癌
- 王杉

- 作品数:495被引量:3,403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预后 结肠肿瘤 胃肿瘤
- 杜如昱

- 作品数:182被引量:1,427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肝硬变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
- 崔志荣

- 作品数:89被引量:54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信号转导通路 结直肠癌 STAT3 结肠肿瘤 结肠癌
- 胰腺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转移1例
- 2006年
- 胰腺癌皮肤转移非常罕见,本文报告1例胰腺癌术后转移至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的病例。
- 马向涛付静余力伟王杉杜如昱
- 关键词:腹腔引流管皮肤转移周围皮肤术后转移胰腺癌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趋化因子受体CCR6/CCL20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CCR6/CCL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标本中肿瘤组织、邻近正常组织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CR6/CCL20通路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CR6/CCL2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织的3.6、2.1倍(P〈0.05,P〉0.05);CCR6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6/CCL20表达可能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马向涛余力伟付静
- 关键词:乳腺癌趋化因子
- 肺鳞状细胞癌结肠转移1例报道与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6年
- 马向涛付静余力伟王杉杜如昱崔志荣
- 关键词:肺癌结肠转移预后
- 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一例被引量:1
- 2006年
- 患者女,83岁,主因“腹胀腹痛4周伴呃逆2周”门诊以“盆腔肿物性质检查”开拓者2003年2月12日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5kg,不论肿瘤家族史,查体:体温36.8℃,血压160/90mmHg,腹略胀,下腹轻压痛,未及明确肿物,盆腔俯左可触及10cm×9cm×8cm,包块,
- 马向涛付静余力伟王杉杜如昱
- 关键词: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腹腔内肿瘤家族史腹胀腹痛体重下降盆腔
-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甲状腺髓样-滤泡状癌肺转移1例与文献复习
- 2007年
- 马向涛付静余力伟王杉杜如昱
- 关键词:发热
- 以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癌肠道转移1例
- 2007年
- 马向涛余力伟付静
- 关键词:胃癌结肠
-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1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进行为期3-73个月的随访,平均(18±8)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3.01%。术后1-3年通畅率分别为(81±4)%、(68±6)%、(61±7)%。动脉闭塞25例,二次手术4例,截肢9例。溃疡或坏死创面术后半年愈合率78.85%,1年愈合率83.65%。术后l-3年保肢率分别为(81±4)%、(71±5)%、(65±6)%。结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通过联合腔内介入技术、外科旁路手术及干细胞移植方法的镶嵌式的血运重建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使血管通畅,降低截肢平面,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保肢率,治疗效果显著。
- 林瑞敏余力伟张在兴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无创、原位、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联合使用衰减全反射探头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新鲜离体胃周淋巴结红外光谱,发现每条光谱在吸收波长3 000~1 000 cm^(-1)之间循序出现13条谱带,依据病理检测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及非转移组,比较两组淋巴结红外光谱的峰位和相对峰强等指标结果,最后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36例胃癌患者,共检测淋巴结720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180枚,未转移540枚;与非转移淋巴结相比,转移淋巴结红外光谱有如下特征:(1)与核酸相关的峰强比I_(1240)/I_(1460)(p=0.015)和I_(1080)/I_(1460)(p=0.034)显著升高,提示转移淋巴结细胞的核酸含量增多;(2)与蛋白相关的I_(1640)/I_(1460)(p=0.001)和I_(1546)/I_(1460)(p=0.027)峰强比值升高,表明转移淋巴结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3)与脂类相关的I_(2855)/I_(1460)和I_(1740)/I_(1460)显著降低(p<0.001),提示癌组织脂类含量相对减少;(4)I_(1160)/I_(1460)(p=0.023)显著降低,表明恶性细胞糖类物质的减少。研究结果显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术中原位、在体和快速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新方法。
- 白月奎余力伟张乐付静冷慧杨晓军马俊强李晓娟李秀娟祝青张元福凌晓锋曹文兰
- 关键词:傅里叶红外光谱胃癌淋巴结
- 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6年3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98例有完整资料的位于胃的间质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母细胞瘤、许旺细胞瘤和神经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复阅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重新诊断,肿瘤两点取材构建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esmin、S-100及Ⅺ.67蛋白等6种抗体的表达;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各变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确诊间质瘤91例(92.9%)。随访率91.0%,中位随访时间54个月,患者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8%、79.6%和63.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肿瘤坏死、核异型、细胞类型、细胞密集程度、手术类型、黏膜侵犯、年龄及Ki-67标记指数(5%为界)等因素有关(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核分裂像数目、肿瘤坏死及黏膜受侵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P〈0.01)。结论肿瘤直径大于10cm、核分裂像数目超过10个/50HPF、肿瘤有坏死。黏膜受侵常提示胃间质瘤恶性度较高。
- 白月奎邵永孚曹文兰石素胜余力伟
- 关键词:胃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腹内胃肠外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3
- 2007年
- 目的研究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复阅1986年7月至2003年6月47例经病理诊断为腹腔或腹膜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平滑肌母细胞瘤、许旺细胞瘤和间质瘤患者的组织切片,重新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CD34、SMA、Desrain及S-1005种蛋白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变量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最终确诊为EGIST。肿瘤位于肠系膜12例,腹膜后8例,小网膜囊6例,其余4例肿瘤病例记载为腹腔来源。肿瘤中位直径12.5(4~30)cm,其中梭形细胞为主型23例,上皮为主型4例,混合型3例。随访中位时间44个月.随访率90%。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9.5%和4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腹膜后和肠系膜及腹腔、肿瘤直径超过10cm、肿瘤有坏死、核分裂像数目超过5个/50HPF、肿瘤细胞异型性和中、低分化的肿瘤。其预后不佳。结论EGIST有其特有行为谱,预后评价除参照GIST的指标外;肿瘤直径超过10cm和肿瘤的生长部位有助于对EGIST预后的判断。
- 邵永孚白月奎曹文兰石素胜高燕宁孙耘田余力伟
- 关键词:间质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