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1篇“ Z-I关系“的相关文章
基于多相态KE-I关系的降水动能计算方法
2023年
降水动能描述了水凝物到达地表的动能大小,是计算土壤颗粒分离和土壤侵蚀等地表物理化学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针对目前降水动能计算多考虑降雨特征,忽略其他相态降水的问题,本研究基于2018年全国25个雨滴谱仪站点的降水观测数据,结合速度(V)-直径(D)关系对水凝物进行相态划分,拟合了不同相态降水的降水动能-降水强度(KE_(V)-I)经验公式,总结出适用于雨、雪、雹的动能计算关系模型,并对各相态降水动能进行偏差分析和校正。结果表明:(1)降雨动能计算适用KE_(V)-I指数型关系公式,降雪和降雹动能计算适用幂函数型关系公式;(2)降水动能偏差与总降水中非液态占比呈正相关,仅以降雨KE_(V)-I经验公式估算所有相态降水的动能会显著高估降雪动能和低估降雹动能,对降水整体估算偏差在-0.05到0.31之间;(3)通过建立各相态的KE_(V)-I计算模型,降水整体估算误差得到有效降低,降雪偏差从7.08降至-0.05,降雹偏差从-0.29降至0.03。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降水动能估算的准确度,为区域土壤水力侵蚀计算提供更好的支撑。
孙晨玥戴强纪端阳顾于刘超楠李雁鹏
关键词:雨滴谱降水强度
拉萨夏季一次典型降水过程雨滴谱特征及Z-I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降水滴谱特征和谱分布对了解高原降水的微物理特征、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以及科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尤为重要。本文选取2018年7月8—9日拉萨夏季一次典型降水过程,利用DSG5型降水现象仪和地面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夏季对流云和混合云降水的雨滴谱分布特征及Z-I关系。结果表明:降水现象仪和翻斗雨量计的降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对流云降水中2.0~3.0 mm的降水粒子对雨强的贡献最大,混合云降水雨强的主要贡献者是1.0~2.0 mm的粒子;混合云降水阶段的雨滴谱数浓度比对流云大一个量级。对流云和混合云降水的雨强与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和数浓度密切相关。拉萨地区雨滴谱适合Γ分布,其拟合谱参数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的差异表明高原地区雨滴谱分布存在时空差异;混合云降水谱参数N_(0)、μ和λ与雨强的变化趋势相反。混合云降水Z-I关系的系数和指数均小于对流云降水。应用标准Z-I关系,对流云降水阶段雷达低估降水强度;混合云降水阶段,当雨强<2.3 mm雷达低估降水,否则雷达高估降水。
强德厚刘俊卿尼玛楚多廖晓坤方祥聪莫沙
关键词:雨滴谱特征Z-I关系
基于雨滴谱仪建立不同性质降水Z-I 关系并与雷达作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文中利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边四部HSC-OTT Parsivel EF雨滴谱仪观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4-2015年的21次降水过程的14027个雨滴谱样本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雨强与回波强度的特征,确定两种降水类型的Z-I关系。对比了雨滴谱仪和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对Z-I关系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层状云降水的Z-I关系Z=218I^1.35,对流云降水Z-I关系Z=352I^1.46。对流云降水的a值和b值均明显大于层状云降水。雷达回波强度(Zr)和雨滴谱回波强度(Zp)变化有着很好的一致性,且数值相当,上述Z-I关系能够较准确的估测降水。但是,当回波较强或较弱时,需要对雷达回波强度进行差异处理后估测降水。
苏立娟郑旭程达布希拉图邓晓东李静
关键词:雨滴谱
20年持续施钾对烤烟/油菜轮作土壤钾素Q/I关系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研究长期施钾下烤烟/油菜轮作土壤钾素供应能力变化特征及其机制,为农田合理施用钾肥和农业土壤发生发育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烤烟/油菜轮作下选取连续20 a烤烟季施钾量0、187.5和375 kg·hm^-2处理,测算其土壤钾素表观平衡(Kab)以及土壤钾素容量和强度关系曲线(Q/I曲线)的土壤钾素平衡活度比(ARe)、土壤活性钾(KL)、非专性活性钾(-ΔK0)、专性活性钾(KX)、土壤钾位缓冲容量(PBC)、K^+与Ca^2++Mg^2+交换自由能(-ΔG)等参数,以及速效钾(Kav)、缓效钾(Knex)、K^+饱和度(KS)、黏土矿物组分等土壤性质,分析Q/I曲线参数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20 a定位试验后,ARe在0.38×10^-3~8.91×10^-3(mol·L^-1)0.5之间,-ΔK0在0.02~0.55 cmol·kg^-1之间,KL在1.61~2.16 cmol·kg^-1之间,KX在1.06~2.14 cmol·kg^-1之间,PBC在6.20~7.76 cmol·kg^-1(mol·L^-1)-0.5之间,-ΔG在11.70~19.72 kJ·mol^-1之间。持续施钾土壤的ARe、-ΔK0较不施钾土壤显著增大,KL、KX、PBC、-ΔG较不施钾土壤显著减小。ARe、-ΔK0与Kav、Knex、KS、Kab呈极显著正相关,KL、Kx、PBC、-ΔG与Kav、Knex、KS、Kab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钾素Q/I曲线参数彼此之间显著相关。上述指标可被整合成一个主成分指标,不施钾肥土壤的主成分指标值显著大于施钾肥土壤。施钾肥土壤的活性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契形边缘点位,植物有效性较高,不施钾肥土壤的活性钾主要保持在黏土矿物晶体的层间点位,植物有效性降低。不施钾肥土壤的蛭石含量高于施钾土壤,而伊利石含量小于施钾土壤。综上,土壤钾素Q/I参数ARe、-ΔK0、KL、Kx、PBC和-ΔG可作为土壤供钾能力指标,土壤钾素表观平衡驱动了土壤钾素Q/I曲线形状与参数分异、土壤供钾能力分异及土壤黏土矿物变化,施钾肥量越大、土壤钾素盈余越大,土壤供钾能力越强。长期钾素亏缺下,矿物钾转化为专
代快李江舟张立猛计思贵龙怀玉徐照丽段玉琪杨宇虹卢秀萍焦永鸽卜令铎
关键词:供钾能力
基于雷达组网拼图的定量降水反演I—动态Z-I关系被引量:5
2018年
综合利用辽宁省及周边区域9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拼图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最优化法,建立适合辽宁本地区的动态Z-I关系,实时得到高时空分辨率雷达定量降水反演资料。结果表明:对2011年台风"米雷"和2012年台风"达维"降水反演表明,动态Z-I关系法可以反演地面降水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但反演的强降水中心存在较大偏差;动态Z-I关系法定量降水反演能力整体优于固定Z-I关系法,但存在高估小雨强度和抑制大雨强度的系统性偏差,特别是对于20.0 mm·h^(-1)以上量级的强降水,平均误差达-10.0 mm以上,平均相对误差超过70.0%;各量级降水样本所占比例的差异与地理区域气候条件的差异,是动态Z-I关系法反演降水产生误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纪永明蒋大凯陈传雷任志杰孟莹才奎志胡鹏宇张硕
关键词:雷达台风
上饶市大暴雨过程中Z-I关系比较分析
2017年
本文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 0.25°×0.25°分析资料、自动站及雷达观测数据,对2017年发生在上饶市的三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并利用最优化法计算三次过程中雷达反射率因子与降水效率之间的Z-I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业务中常用的Z-I固定关系值,在三次过程中最优化法求得的Z-I关系式估测降水的总体差异明显减小,整体精度有所增加,在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中改善的最为明显。
吴文心卢秋芳郑丽君徐青饶
关键词:Z-I关系
毕节CINRAD/CD雷达定量估测降水Z-I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依据2014年毕节CINRAD/CD雷达基数据资料和地面观测站雨量资料,利用分类型最优化法对数据拟合,进行雷达产品降水估测的研究,建立适合本区域的Z-I关系。最后对降水产品进行效果检验对比,并对误差原因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与默认的理论Z-I关系(Z=300×I1.4)对比,分类型优化的Z-I关系适用性较好、准确性也有一定的提高,能为本区域降水估测提供较可靠的判断依据。
龚雪鹏徐晓聂祥陈焰犊
关键词:误差分析
基于最优Z-I关系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动态订正方法研究
暴雨洪涝是陕西省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满足云降水物理研究、短时临近预警预报的需求,发挥降水指导预报在工农业生产、人工影响天气、水文预报及防汛减灾等方面的作用,研究高时空分辨率雷达定量估测降水产品尤为重要。本文利用陕西省...
康磊
关键词:卡尔曼滤波法
朝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分型Z-I关系降水估测模型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2014年4-10月朝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站数据资料,对降水过程进行分型,采用最优化方法分析得到本地化Z-I关系,结果表明院降水估算准确率在65%~70%以上,大大提高了本地天气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准确率,更大地发挥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效益。
于跃毕明林刘鹏飞姚维华刘志鹏于芳健
关键词:天气雷达Z-I关系本地化
基于雨滴谱数据进行Z-I关系的本地化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2012年-2014年PS32雨滴谱仪逐分钟的雨滴谱资料,采用Gamma分布拟合的方法,归纳总结出本地化的Z-I关系,再利用变分法进行校准,获得适用于实际业务需要的本地化Z-I关系。将改进后的Z-I关系应用于本地雷达降水估算和预报,从2012年-2014年年所有降水天气过程中选取12个降水天气过程作为检验样本个例,结果表明:利用雨滴谱仪和雨量自动站资料进行Z-I关系本地化,提高了雷达降水估算中雨量的估算精度,较雷达自带降水估算产品更好地反映了降水的空间分布。
王清川寿绍文丛波张绍恢石茗化
关键词:雨滴谱Z-I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