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11篇“ VITAL“的相关文章
不同活髓保存材料在磨牙深龋患者活髓切断术中的治疗效果
2025年
目的比较2种不同活髓保存材料[三氧化矿物聚合物(MTA)和氢氧化钙]在活髓切断术中对磨牙深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我院牙科收治的60例磨牙深龋患者(患牙85颗)进行活髓切断术治疗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0例,44颗)与对照组(30例,41颗),对照组使用氢氧化钙活髓保存材料,研究组使用MTA活髓保存材料。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回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手术成功率、牙髓电活力、咀嚼功能(咀嚼效率、咬合力)、牙髓刺激程度差异,对比2组治疗后6个月满意度差异,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的疼痛度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龈沟液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治疗成功率和牙髓电活力检测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髓刺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和6个月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时,2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时,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活髓保存材料MTA对磨牙深龋患者活髓切断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均优于使用氢氧化钙,因该方法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牙髓电活力,减少局部炎症浸润、缓解牙髓刺激程度及疼痛症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吴超娟陈怀丽孟翔峰
关键词:活髓切断术氢氧化钙
处理后牙本质基质在活髓保存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近年来,处理后牙本质基质(treated dentin matrix,TDM)在活髓保存治疗(vital pulp therapy,VPT)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不断增多。TDM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等成牙/成骨相关蛋白和因子;对牙源性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牙本质向分化促进作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VPT领域的设计开发中,相关材料从粉末、糊剂到可注射复合凝胶、凝胶支架等,其成牙本质能力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TDM在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中较传统盖髓材料可形成排列良好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均匀的牙本质小管结构,是其作为VPT材料最大的优势所在。未来TDM在VPT领域应用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力学性能的提升与异种材料应用时潜在的免疫排斥问题,应进一步明确TDM的成牙本质通路机制、探索其免疫调控能力;同时,利用TDM构建用于VPT的组织工程支架是具有广阔前景的策略。本文对TDM及相关材料在VPT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戴雨果郭维华
关键词:活髓保存治疗牙髓-牙本质复合体直接盖髓
基于匹配滤波的非接触生命体征测量
2025年
针对目前非接触生命体征测量中稳定性和精度有限且各解决方法复杂度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匹配滤波的非接触生命体征测量方法,以实现低计算复杂度的同时保持最优性估计。在办公室环境下对五个样本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能降低实际环境中由于人员体动等所导致的生命体征测量误差。以样本4为例,在平稳性设计下心率方差由2 825下降至82,在精度跟踪校准设计下,心率均方根误差由16下降至4。临床实验则与现行医学参考标准进一步对比,结果表明呼吸率误差在1 bpm内,同时心率的测量结果也更好,具有潜在的实用性。
曹杰温力唐敏郭宜竞顾昌展
关键词:匹配滤波毫米波雷达
基于NGO-VMD非接触式雷达的生命体征检测
2025年
生命体征检测在健康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非接触式雷达探测技术能够为被检测者在人体呼吸和心跳信号的检测过程中带来了更加舒适的体验。基于此,通过毫米波雷达IWR6843AOPEVM发射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收集人体的回波信号,对信号进行一维快速傅里叶变换(One-Dimensional Fast Fourier Transform,1D-FFT),提取潜在目标的相位,采用反正切函数进行相位展开并进行均方差比较,最后确认目标。针对原始信号中存在噪声和杂波干扰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北方苍鹰优化(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NGO)的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算法,即NGO-VMD,对回波数据进行分解重构和降噪。然后,使用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Two-Dimensional Fast Fourier Transform,2D-FFT)峰值检测算法得到呼吸速率和心跳速率。最后,将所提算法得出的结果与基于接触式设备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距离为0.5~1.5 m的检测范围内,所提算法能有效抑制噪声和杂波干扰,对呼吸频率和心跳频率的检测准确率均达到95%左右。
李灿航陈佳欣韩惠子刘美
关键词:毫米波雷达
人体生命体征和姿态检测及定位报警系统
2025年
文章详细阐述了人体生命体征和姿态检测及定位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介绍了相关检测技术,包括生命体征检测、姿态检测和定位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阐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架构,通过试验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该系统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实现对人体关键信息的精准获取。在生命体征检测方面,利用光电体积描记法、阻抗式呼吸检测、热敏电阻体温检测等技术,准确获取心率、呼吸率和体温数据。姿态检测融合惯性测量单元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对关节点分析,精确判断人体姿态。定位则结合北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室内定位(WiFi、蓝牙)技术,保障在不同环境下的位置确定。系统硬件设计涵盖了传感器模块、微控制器、通信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确保稳定运行。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姿态与生命体征分析算法、定位算法和报警触发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生命体征检测、姿态识别和定位报警方面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可靠性,在医疗保健、安全防护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周飞刘永鹏杨正菊豆青容徐静娴施瑛张茜
关键词:生命体征
Vital nodes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tegrating degree centrality and cycle ratio
2025年
Identifying vital nodes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of network science,and is crucial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network security maintenance,and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a new vital nodes identification method,named degree and cycle ratio(DC),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degree centrality(weightα)and cycle ratio(weight 1-α).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observations and weightαare nonlinear and non-monotonicity(i.e.,there exists an optimal valueα^(*)forα),and that DC performs better than a single index in most networks.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α^(*),networks are classified into degree-dominant networks(α^(*)>0.5)and cycle-dominant networks(α^(*)<0.5).Specifically,in most degree-dominant networks(such as Chengdu-BUS,Chongqing-BUS and Beijing-BUS),degree is dominant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vital nodes,but the identification effect can be improved by adding cycle structure information to the nodes.In most cycle-dominant networks(such as Email,Wiki and Hamsterster),the cycle ratio is dominant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vital nodes,but the effect can be notably enhanced by additional node degree information.Finally,interestingly,in Lancichinetti-Fortunato-Radicchi(LFR)synthesis networks,the cycle-dominant network is observed.
Yu ZhaoBo Yang
关键词:PERCOLATION
U-Sodar:基于超声波雷达的非接触生命体征检测技术
2025年
全球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对居家健康监测的需求也随之而来。为了减少健康监测对日常活动的影响,非接触式监测系统的需求量激增。然而,目前主流的检测方法存在隐私信任度低、电磁兼容性差和制造成本高等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雷达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信号测量系统——USodar,包括一套基于3发4收MIMO架构的硬件和一套信号处理算法。其中U-Sodar本振采用分频技术,相位噪声低,检测精度高;接收机采用前端直接采样技术,在简化结构的同时有效减少外部噪声;发射采用可调PWM直接驱动,可发射多种超声波形,具备软件定义超声波系统特性。U-Sodar的信号处理算法采用信号弦长的图处理技术,利用图片滤波后重构的方法可在5 dB信噪比下实现信号相位的准确恢复。试验测试了U-Sodar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与穿透性能,证明了超声穿透是依赖材料孔隙而非跨介质振动传导。并推导了给定信噪比与正确解调概率下的最小可测量位移。实际生命体征信号测量实验中,U-Sodar可分别在3.0 m和1.5 m距离内实现呼吸率和心率的准确测量,在1.0 m内可测得心跳波形。实验结果证明了U-Sodar超声波雷达在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发展潜力。
黄帅铭朱晓华王武斌赵恒洪弘
关键词:连续波雷达
基于PDA图像识别的生命体征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5年
目的设计一种生命体征采集系统,实现非联网体征采集设备测量数据的自动识别与记录。方法利用移动手持终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作为硬件载体,以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为基础,结合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开发图像识别功能,设计具有图像识别能力的生命体征采集系统。通过PDA实现体温、血压、血氧、血糖测量设备体征数据的快速识别,并按照护理管理规则自动记录至医疗系统。结果生命体征采集系统应用后,体征数据采集正确率由99.67%提高至100.00%,次均采集时间缩短29.21%,医护满意度提升5.7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系统以真实体征数据保障有效诊断,进一步提高了病区护理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水平与准确性。
任斌苏玉成娄苗苗蒋昆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生命体征数据采集
多旋翼无人机载4D成像雷达生命体征感知方法
2025年
无人机载雷达具有高机动灵活的特点,可解决传统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感知中存在的探测范围小和探测场景受限等问题。该项研究工作将4D成像雷达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上,提出一种基于点云配准的无人机载4D雷达生命体征感知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雷达点云进行配准和运动补偿,消除无人机在悬停状态时的运动误差干扰,进而对齐人体目标后实现生命体征信号的获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齐4D成像雷达点云序列,有效抑制无人机的运动干扰,从而准确提取人体目标的呼吸和心跳信号,为无人机载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感知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李志唐成垚戴永鹏金添
关键词:生命体征点云配准
毫米波雷达监测人体生命体征应用的Meta分析
2025年
目的系统评价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准确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4年10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网,收集比较心电监护仪、智能手环或呼吸检测仪等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设备与雷达监测人体生命体征的研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328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雷达监测与心电监护在心率[SMD=0.05,95%CI(-0.11,0.21),P=0.705]和呼吸频率[SMD=0.10,95%CI(-0.33,0.14),P=0.75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调频连续波雷达比连续波雷达和超宽带雷达具有更精确的测量效能,所有雷达的测量效能都在距离受试目标1 m左右时达到最佳,且在众多雷达频率中,77 GHz对心率和呼吸频率的监测最为准确。结论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相较于雷达在心率和呼吸频率监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调频连续波雷达在准确性方面占优,众雷达在距离受试者1 m时数据最精准,最佳雷达频率可能为77 GHz。
云洁何梦雪张峻铭张颖吴婷婷张曼毛雨婷何沁芮程春芳
关键词:生命体征毫米波雷达非接触式META分析

相关作者

卢君艳
作品数:34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康复训练 偏瘫 偏瘫患者 针刺 针刺结合
陈翔
作品数:281被引量:751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芹菜素 脑性瘫痪 清心开窍方 儿童 脑瘫高危儿
刘一苇
作品数:29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护理 脑瘫高危儿 早期干预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
蔡士闯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研究主题:FPGA VITAL 故障诊断 电路板 VHDL
王爱霞
作品数:9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VITAL 吞咽障碍 肝肿瘤 临床护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