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篇“ VI抗原“的相关文章
- 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对小鼠IgM、IgG、IgA和CD_3、CD_4、CD_8的影响
- 2016年
- 为了探明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对小鼠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_3、CD_4、CD_8的影响,试验选用1株源于天鹅的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传代培养、血清学检测筛选得到Vi抗原丢失株,以0.5 mL/只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2 d后以24 h为间隔,连续采血7 d,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 M、Ig G、Ig A和CD_3、CD_4、CD_8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小鼠血清中IgM、IgG、IgA和CD_3、CD_4、CD_8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CD_4和IgA的变化最明显,分别在免疫后的第8天和第9天达到峰值。说明Vi抗原对小鼠IgM、IgG、IgA和CD_3、CD_4、CD_8有明显的影响。
- 牟亚杨怀珍罗薇
- 关键词:VI抗原小鼠白细胞分化抗原
- 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的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Vi阳性和Vi阴性伤寒沙门菌作为实验菌株 ,体外考查了Vi抗原在抵抗渗透压 (NaCl)和过氧化物 (H2 O2 )中的作用 ,以及抵抗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的作用。结果 高浓度NaCl明显减少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 ;低浓度的H2 O2 对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有显著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伤寒沙门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作为一种毒力因子对其存活于体内及逃避机体的防御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 李铁民徐浩江崎孝行
-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VI抗原单核吞噬细胞毒力因子致病机理
- Vi抗原影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在人伤寒沙门菌表面的装配
- 2001年
- 目的 观察人伤寒沙门菌Vi抗原对大肠杆菌菌毛抗原装配的影响。方法 利用体内、外同源重组系统 ,构建了VipR基因缺失突变的人伤寒沙门菌菌株 ,导致其Vi抗原的表达较相应野生菌株偏低。用包含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抗原基因的表达质粒分别转化Vi表达弱化菌株和相应野生菌株 ,对两者表达的菌毛抗原进行含量分析。结果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CS3、CFA Ⅰ在VipR突变体菌株表面的含量 ,均比在相应野生菌株表面的含量高。结论 Vi抗原的表达弱化可能有利于菌毛抗原在人伤寒沙门菌表面的装配。本研究结果对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有指导意义。
- 韩照中张兆山李淑琴苏国富黄翠芬
- 关键词:VI抗原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抗原
- ELISA法快速检测伤寒Vi抗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1999年
- 为探讨伤寒Vi抗原检测对于伤寒快速诊断的意义,采田自制酶标结合物,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液和尿液标本中Vi抗原30例治疗前急性期伤寒患者血清Vi抗原阳性率为96.67%,而在治疗后恢复期Vi抗原阳性率为lO%;60例急性期伤寒患者尿液Vi抗原阳性率为86.67%,对照组检测显示两者的特异性为93.33%和91.67%。该法检测Vi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徐岱
- 关键词:夹心法ELISAVI抗原伤寒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伤寒沙门氏菌H及Vi抗原基因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两种引物(共四对)分别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H和Vi抗原基因扩增,并用非伤寒沙门氏菌作对照。实验表明,两种基因的扩增产物均是特异的,H抗原基因引物仅对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基因扩增,Vi抗原基因引物对伤寒沙门氏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基因扩增,余均为阴性。扩增Vi抗原基因比扩增H抗原基因敏感,当反应体系中达0.5个菌细胞时,Vi抗原基因就可检出,而鞭毛抗原基因则需5个菌细胞。检测92例伤寒患者血液标本,血培养阳性28例(30.43%),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阳性33例(35.86%),H抗原基因阳性31例(33.70%)。伤寒发病早期,当机体伤寒特异性抗体尚处于低水平时,应用巢式PCR检测Vi抗原基因,可提高伤寒的诊断率。
- 王礼文杨学文王仕忠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伤寒沙门氏菌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i抗原在伤寒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7年
- 为选择更为敏感、特异的伤寒早期诊断方法,从伤寒沙门菌表达 Vi 抗原的特异结构基因 ViaB 区域选择二对引物,建立了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检测伤寒早期标本36份,结果血培养阳性25份(69%),肥达反应阳性17份(47.2%),PCR 阳性29份(80.6%);25份血培养阳性标本,PCR 均为阳性,并从血培养阴性标本中检出 Vi-DNA 阳性4份。研究表明,应用 nest-ed-PCR 检测 Vi-DNA,可提高伤寒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 王礼文杨学文王仕忠陈云峰
- 关键词:伤寒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聚合酶链反应
- 三种金属阳离子盐液的诱导形成和保护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用的研究
- 1997年
- 本法以Mg2+、Ca2+、Fe2+3种金属阳离子盐液诱导产生和保护伤寒沙门菌Vi抗原。结果表明,96株Vi-Ⅱ噬菌体标准菌100.0%为Ⅴ型菌;1320株地方菌株中1292株菌为Ⅴ型菌,占97.9%,28株菌为W型菌,占2.1%。优于其他关于Vi抗原每年丢失率为5.0%的报道。
- 张敬学曹杰屠静邹志英张凤琴刘桂荣曹润九
- 关键词:伤寒VI抗原伤寒沙门氏菌
- 宋内氏痢疾菌无毒株S7表达Vi抗原工程菌的构建被引量:2
- 1996年
- 将含有编码Vi抗原ViaB基因片断的质粒转导进入宋内氏痢菌无毒株S7中,组建了重组菌株S7Vi。质粒电泳图谱显示重组菌株S7Vi中存在被转入的外源质粒带。重组株的生化特性没有改变。菌体凝集及Vi抗血清标记的SPA菌液凝集反应证明在重组株的菌体表面,同时表达了Vi抗原和内氏痢疾菌的O抗原。以5×10^8CFU、10×10^8CFU的重组株免疫近交系的LIBP小鼠。
- 扈晶董勇前吴朝今沈玉霖王秉瑞
- 关键词:VI抗原
- 单克隆抗体检测分析S.typhiO,H,Vi抗原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1995年
- 以S.tyPhi全菌体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建立了分别针对S.tyPhiO9、O12、Hd和Vi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共30株。通过对MCAb的亚类、效价和表位测定等进行筛选,建立了可分别检测S.tyPhi可溶性O、H和Vi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种抗原成分的敏感度分别为:15.625ng/ml,8ng/ml和0.305ng/ml。检测全菌体的敏感度为105~106个/ml。检测了疑似伤寒患者的血培养物104份,其中27份三种抗原检测全部呈阳性,与细菌分离的结果完全相同,从而证实此27例为S.typhi感染。上述结果提示: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S.typhi抗原成分的检测分析,将可能应用于伤寒的早期诊断。
- 魏博彭静周学良
- 关键词:伤寒杆菌抗原单克隆抗体ELISA
- 破坏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的简易方法
- 1994年
- 李杰
- 关键词:伤寒沙门氏菌VI抗原微生物学检验
相关作者
- 扈晶

- 作品数:6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研究主题:伤寒 VI抗原 鼠伤寒 血清学效果 定居
- 王秉瑞

- 作品数:74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研究主题:伤寒 肽6A 霍乱 疫苗 聚合酶链反应
- 叶新山

- 作品数:107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糖类化合物 寡糖 化学合成 糖基化反应 氮杂
- 曹杰

- 作品数:4被引量:3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牙菌斑 幽门螺杆菌 细菌 试验结果 医学微生物
- 徐岱

- 作品数:21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 PCR 荧光定量PCR C基因型 HBVCCC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