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78篇“ TUNGSTATE“的相关文章
- 钨酸锶微球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 2024年
- 以钨酸钠和氯化锶为原料,水为介质合成出微球材料钨酸锶,并对制备出的钨酸锶微球材料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又以微球钨酸锶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染液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pH值、投入剂量、溶液初始浓度、温度以及时间等影响因素,对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亚甲基蓝染液的吸光度进行测试,通过拟合计算出了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2、投入量为0.25 g、温度为75℃,吸附液浓度为5 mL的条件下,对MB染液的吸附效果最好。
- 李飒英蒙可欣邓思南丁雨晨崔明军梁晓雅
- 关键词:水热法亚甲基蓝
- Cs_(x)WO_(3)的制备方法及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 2024年
- 钨酸铯(Cs_(x)WO_(3))具有独特的六边形结构和光学特性,对UV和NIR有着很好的屏蔽效果。同时,在紫外(UV)、可见光(Vis)及近红外区波长光源照射下,Cs_(x)WO_(3)具有明显的光催化效果。这些优势使Cs_(x)WO_(3)在节能窗的太阳滤光片、UV/NIR屏蔽的纺织品以及全光谱自清洁材料等领域都具有应用潜力。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Cs_(x)WO_(3)的合成方法,分析了Cs_(x)WO_(3)的全光谱响应及光催化机理,并对其在纺织印染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概述。总结和归纳了Cs_(x)WO_(3)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 刘章勇王黎明徐丽慧董潇远黄信哲
- 关键词:光催化
- 钨酸铋基光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年来,能源、环境领域的需求和问题带动了光催化研究的广泛开展。钨酸铋(Bi_(2)WO_(6))具有无毒性、低带隙能和易于制备等特点,是一种出色的光催化剂。本文从形态控制、掺杂和形成异质结几个方面综述了Bi_(2)WO_(6)基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以期为控制环境污染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梁慧敏王靓陈彦文江曼田冬梅
- 关键词:光催化钨酸铋改性
- Z型Cl-PhC_(2)Cu/Bi_(2)WO_(6)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通过简易的超声自组装方法制备了氯掺杂苯乙炔铜(PCl)/三维中空球状钨酸铋(BS)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PCBS的形貌及其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BS与PCl的质量比为0.3时,对四环素(TC)展现出了最优异的光催化反应速率(0.3411 min^(-1)),分别是BS和PCl的2.66和4.16倍.环境影响因素(pH、不同离子、实际水体等)及循环实验结果表明,PCBS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潜力.通过淬灭实验的结果可知,超氧自由基(·O_(2)^(-))和单线态氧(^(1)O_(2))在PCBS降解TC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光电化学等测试的结果表明,PCBS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得到明显改善,能更有效率地生成活性物种,其中,PCBS产生·O_(2)^(-)的速率分别是PCl和BS的1.94和44.74倍.此外,循环伏安曲线证明了光生电子在PCBS中的迁移路径复合Z型异质结载流子迁移机制.本研究对基于苯乙炔铜的新型光催化剂开发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 张晋帆吕文英刘国光林子力陈颖怡张誉丹张广治余宗舜李宇琳刘德柱张筱昱陈雨
- 关键词:钨酸铋四环素
- 镀液中钨酸钠浓度对电沉积镍-钨合金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镀液中钨酸钠浓度对Ni–W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制备适合在高温环境中应用的耐磨Ni–W合金镀层。[方法]通过改变镀液中钨酸钠的质量浓度,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在20CrMoA钢表面制备了不同W质量分数的Ni–W合金镀层。研究了钨酸钠质量浓度对沉积速率,以及Ni–W合金镀层的W质量分数、形貌、密度、显微硬度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镀液的钨酸钠浓度显著影响着Ni–W合金镀层的W质量分数,进而影响镀层的形貌、内应力、显微硬度及抗高温氧化性能。镀液中钨酸钠的质量浓度为40 g/L时,所得Ni–W合金镀层平整致密,无裂纹,W质量分数为34.82%,密度约为10.88 g/cm^(3),经500°C热处理后的显微硬度高达1199.6 HV,抗高温氧化能力远优于兵器工业中常用的PCrNi3MoVA合金钢。[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Ni–W合金镀层在武器身管等高温高磨损环境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王二立张长科陆欣鞠辉
- 关键词:电沉积钨酸钠内应力显微硬度抗高温氧化性能
- 改性钨酸铋纳米材料用于六价铬与环丙沙星光催化共降解研究
- 2024年
- 抗生素与重金属离子常在废水中共存,提高了废水处理难度,因此亟需高效的处理方法实现二者的共降解.在此,通过一种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具有氧空位和3D中空结构钨酸铋光催化材料,实现了六价铬和环丙沙星的高效光催化共降解,光催化反应40 min后可将二者降解99%.实验及表征结果表明,氧空位的引入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迁移,使得更多的电子和空穴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进而显著提高了光催化共降解效率.同时,结合降解转化产物检测结果,分析了降解机理与路径.本工作为抗生素/重金属共存废水的处理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高效方法.
- 于涛赵瑞暄聂瑀谭欣
- 关键词:钨酸铋光催化降解六价铬环丙沙星
- SCR催化剂再生钨酸钠溶液中硫、硅、磷杂质的去除研究
- 2024年
- 为提高SCR催化剂再生过程中的产物钨酸钠中所含硅、磷、硫杂质的去除效率,通过结合氧化脱硫法、镁盐法和明胶絮凝法,对含钨、钒的钨酸钠富集液进行净化后探究了沉淀剂的加入量、溶液的pH、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杂质去除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S、Si、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3%、92.93%和39.23%,钨钒损失率低于10%。
- 李伊娜徐庆鑫
- 关键词:SCR催化剂钨酸钠SI
- 含氧空位缺陷钨酸铋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 2024年
- 新型半导体光催化剂钨酸铋是目前研究广泛的光催化剂,但因其存在电子-空穴对易复合的问题,使得光催化产氢性能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锂-乙二胺溶液在钨酸铋表面构筑可控氧空位缺陷.通过材料表征对比了钨酸铋经锂-乙二胺处理前后的变化,并进行产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钨酸铋在经过锂-乙二胺处理后产生了氧空位缺陷,材料颜色从原先的黄白色转变为黄棕色,增强了光吸收能力.颗粒的主体结构以及物质成分并未发生变化,仍保持花球状颗粒结构,但处理后钨酸铋颗粒表面原先的光滑的片状结构变得粗糙,且方形纳米薄片锋利边缘变光滑,提高了光催化反应面积.这些变化使锂-乙二胺处理后的钨酸铋光催化产氢性能相比未处理之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处理时间为2 min的钨酸铋的平均产氢速率最高,达到21μmol·g^(-1)·h^(-1).相较未处理的钨酸铋平均产氢速率15μmol·g^(-1)·h^(-1)提升了40%,具有更优的光催化制氢性能.
- 苏泽源赵雨朱燕艳
- 关键词:光催化钨酸铋氧空位产氢
-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从粗钨酸铵溶液中分离钼的研究
- 2024年
- 研究了采用ZGA351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从粗钨酸铵溶液中吸附分离钼的工艺方法,考察了树脂型号、料液硫含量、料液陈化时间、料液陈化温度、料液pH值、吸附流速、吸附温度对树脂吸附分离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100 mL ZGA351树脂进行动态吸附试验,在料液硫含量为理论量1.1倍、料液陈化时间48 h、料液陈化温度40℃、料液pH值10.0、吸附流速15 mL/h、吸附温度40℃的最优条件下,料液钨损失率仅为0.54%,树脂钼穿透容量为107.77 g/L_(湿树脂),相比目前工业生产应用的HBDM-1树脂钼穿透容量提高了3.15倍。另外,重复试验稳定性良好,ZGA351树脂吸附后得到的纯钨酸铵溶液平均钼钨比为0.88×10^(-4),满足工业生产APT产品用纯钨酸铵溶液钼钨比小于2×10^(-4)的需求。综合而言,采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从粗钨酸铵溶液中分离钼具有钼穿透容量高、钨损失率低、钨钼分离效率高等优势,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参考。
- 王露露王欣欣王俊杰刘德智罗凯陈利革
- 关键词: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钨钼分离离子交换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La掺杂钨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染料废水
- 2024年
- 本文以五水合硝酸铋[Bi(NO_(3))_(3)·5H_(2)O]、二水合钨酸钠(Na_(2)WO_(4)·2H_(2)O)及水合硝酸镧[La(NO_(3))_(3)·n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La-Bi_(2)WO_(6)催化剂,光催化降解以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的染料废水,通过可见分光光度计,对模型污染物的吸光度进行测定进而得出降解率。主要研究了镧掺杂量、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条件对La-Bi_(2)WO_(6)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并优化实验条件,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当镧掺杂量为5.5%,178.69℃下,时间为3.89 h时,制备的La掺杂钨酸铋光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
- 王博姚英
- 关键词:响应面法镧掺杂钨酸铋染料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