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408篇“ TGF-Β1表达“的相关文章
SOX2、IGF-1TGF1{1}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组织中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2(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SOX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1){1}情况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6例老年胃癌患者,均择期行胃癌切除手术,并各取1份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OX2、IGF-1TGF1的{1}进行检测,并分析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SOX2、IGF-1TGF1的阳性{1}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SOX2{1}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胃癌组织中IGF-1TGF1{1}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SOX2、IGF-1TGF1在老年胃癌组织中{1}率高,且三者的{1}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
余春华余淑华
关键词:老年胃癌组织SOX2IGF-1TGF-Β1临床病理特征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达格列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LOX-1TGF1{1}的研究
2025年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特征包括白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高血压、系膜基质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约40%的DM患者会发展为DN,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2])。在DN的发病过程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通过炎症反应、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促纤维化因子的生成等途径发挥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通过其配体、受体和下游分子以多种方式调节DN,其中活性TGF1在DN的纤维化病变中发挥作用。LOX-1TGF1相互作用,导致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从而加剧肾功能障碍^([3-6])。
宋光明张莉张铎王锌宣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干眼症患者泪液IL-6、MMP-9、TGF1{1}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干眼症(DE)患者泪液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1}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97例,根据是否合并DE分为T2DM组和T2DM合并DE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对象4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三组泪液IL-6、MMP-9、TGF1{1}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DE患者泪液IL-6、MMP-9、TGF1{1}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并发D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泪液IL-6、MMP-9、TGF1对T2DM并发DE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合并DE组泪液IL-6、MMP-9、TGF1{1}水平高于T2DM组,T2DM组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泪液IL-6、MMP-9、TGF1{1}水平及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UT、SIT、OSDI积分均是T2DM并发DE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DI积分及泪液IL-6、MMP-9、TGF1升高是T2DM并发D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UT、SIT升高是保护因素(P<0.05)。泪液IL-6、MMP-9、TGF1及联合检测预测T2DM并发D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06、0.725和0.905,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T2DM合并DE患者泪液IL-6、MMP-9、TGF1{1}升高,可引起DE病情加重,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T2DM并发DE的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王士云成雅武传红张娟高海霞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干眼症IL-6MMP-9TGF-Β1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CNP、TGF1{1}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中PC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1}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58例SACC患者,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采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送检,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两种组织内PCNP、TGF1阳性{1}情况,并分析PCNP、TGF1{1}与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内PCNP、TGF1阳性{1}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P阳性、TGF1阳性患者肿瘤大小≥3 cm、神经侵犯占比高于PCNP阴性、TGF1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P阳性、TGF1阳性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情况与PCNP阴性、TGF1阴性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P、TGF1在SACC组织内{1}较高,与肿瘤大小、神经侵犯存在密切关系,或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黄菊芳张玉杰李蓓单林霞张璐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转化生长因子Β1病理特征
基于“气血辨证”理论探讨益气和血方对CCL_(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TGF1{1}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益气和血方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1}的影响。[方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4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两组。连续造模6周后将模型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和血方低剂量组、益气和血方中剂量组、益气和血方高剂量组、扶正化瘀组5组。第10周末,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对大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GF1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蛋白{1}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和血方中高剂量组和扶正化瘀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显著降低(P<0.01),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益气和血方低剂量组比较,益气和血方高剂量组ALT、AST、TBIL、ALP含量显著降低(P<0.01),ALB、CHE含量显著升高(P<0.01);益气和血方中剂量组ALT、AST、TBIL含量显著降低(P<0.01),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扶正化瘀组ALT、AST、TBIL、ALP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CHE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扶正化瘀组比较,益气和血方高剂量组ALT、AST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ALB含量显著升高(P<0.01)。2)益气和血方中、高剂量组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小叶内肝细胞索排列较为整齐,病变面积明显减少,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周围纤维组织明显减少。益气和血方低剂量组肝小叶结构破坏程度较模型组相比减轻,肝细胞排列不整齐,可见部分细胞空泡或脂肪样变,部分肝细胞间仍可见一定程度的纤维组织增生。3)益气和血方各剂量组和扶正化瘀组TGF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扶正化瘀组、益气和血方中高剂量组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益气和血方低剂量组(P<0.01),益气和血方高剂量组蛋白水平显著
李晓玲孙凤霞郭雨菲张燕洁
关键词:肝硬化TGF-Β1
血清SIRT1TGF1{1}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功能障碍指数及疼痛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1){1}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功能障碍指数及疼痛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创伤与脊柱科收治的DLSS患者86例作为DLSS组,依据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将患者分为轻中度功能障碍亚组(n=50)及重度功能障碍亚组(n=36);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8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资料,测量所有受检者总无脂肪多裂肌横截面积(TFCSA)、总多裂肌横截面积(TCSA),并计算TFCSA/TCSA比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血清SIRT1TGF1、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采用ODI评估受检者腰痛功能障碍;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受检者疼痛程度;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SIRT1TGF1水平与ODI指数及VA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LS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DLSS组患者TFCSA、TFCSA/TCSA及血清SIRT1TGF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P=8.696/<0.001、6.669/<0.001、38.323/<0.001、22.313/<0.001),皮质醇、ACTH、ODI指数、VAS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P=57.280/<0.001、58.495/<0.001、48.583/<0.001、53.355/<0.001);与轻中度功能障碍亚组比较,重度功能障碍亚组血清SIRT1TGF1、TFCSA、TFCSA/TCSA水平降低(t/P=13.834/<0.001、4.684/<0.001、3.520/0.001、5.418/<0.001),皮质醇、ACTH、ODI指数、VAS评分升高(t/P=6.168/<0.001、2.355/0.02115.784/<0.00111.004/<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IRT1TGF1水平与ODI指数及VAS评分呈负相关(r=-0.534、-0.577,-0.602、-0.556,P均<0.001);血清SIRT1高、TGF1高水平是DLSS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0.687(0.491~0.961),0.547(0.401~0.746)],皮质醇高、ACTH高、ODI指数高、VAS评分高是DLSS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2.468(1.200~5.077)、2.673(1.162~6.148)、3.345(1.165~9.602)、3.123(1.457~6.694)]。结论DLSS患者血清SIRT1TGF1水平降�
冯海涛田有勇赵敦郭程亮
关键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评分
磁共振靶向成像检测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中TGF1{1}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构建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1)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small sup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靶向探针(USPIO-anti-TGF1),探究其表征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靶向检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中TGF1表达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0只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皮下注射法建立MF模型,另外10只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超声评估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构建USPIO-anti-TGF1靶向探针,通过尾静脉注入实验组大鼠体内,单纯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注入相同剂量的USPIO和生理盐水,并于注射12 h后行T2序列扫描。扫描完成后取大鼠心肌标本行病理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给药前后的MRI信号强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MRI示实验组给药前心肌信号尚均匀,给药12 h后心内膜下心肌可见信号减低区,二者相对信号强度具有明显差异(0.72±0.12 vs.0.62±0.10,P<0.01);单纯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给药前后心肌信号未见明显减低(0.73±0.12 vs.0.71±0.12,P=0.81;0.70±0.13 vs.0.74±0.13,P=0.52)。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实验组MF区域与给药后MRI所示信号减低区相符合,免疫组化可见MF区域TGF1的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中有大量铁颗粒的沉积,证实USPIO-anti-TGF1靶向探针的存在。结论通过USPIO-anti-TGF1靶向探针进行MRI在体检测MF大鼠模型中TGF1表达可行,为临床监测TGF1表达及抗M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实验依据。
宋梦星夏敏杨雅雯马占龙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外周血miR-23、NF-κB、TGF1{1}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外周血小核糖核酸-23(miR-23)、核因子κB(NF-κB)、转化因子-β1(TGF1){1}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确诊为RHD的74例患者纳入RHD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7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GF1、NF-κB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miR-23的{1}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指标。Spearman相关性检外周血miR-23、NF-κB、TGF1{1}与RHD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RHD组外周血miR-23、NF-κ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及T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NYHA分级RHD患者外周血miR-23、NF-κB、TGF1{1}水平差异显著(P均<0.05)。外周血miR-23、NF-κB与RHD患者NYHA分级程度呈负相关,TGF1与RHD患者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RHD患者外周血NF-κB水平升高,TGF1水平降低,其{1}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
杨亚兵郑晓丽孙绪志王文英万军
关键词: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
马应龙八宝眼膏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上皮细胞TNF-α及TGF1{1}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观察马应龙八宝眼膏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干眼症小鼠角膜上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1}的影响。方法 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玻璃酸钠组和马应龙八宝眼膏组,采用苯扎氯铵滴眼法建立干眼症模型,观察小鼠角膜的病理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中TNF-α和TGF1的{1}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角膜上皮显著增厚,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同时,TNF-α与TGF1{1}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马应龙八宝眼膏组角膜上皮细胞和炎症浸润情况得到显著改善,TNF-α{1}显著降低,TGF1{1}显著升高(P<0.01)。结论 马应龙八宝眼膏可以显著改善和缓解干眼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通路相关。
王玉巧刘蔚周道年黄蓉
关键词:干眼症转化生长因子-Β1
益气活血通络汤与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大鼠骨折愈合、血液流变学及TGF1{1}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通络汤与低分子肝素抗凝对大鼠骨折愈合、血液流变学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1}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A)组、模型(B)组、益气活血通络汤(C)组、低分子肝素(D)组、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E)组,每组10只,对B、C、D、E组采用骨钳截断加克氏针髓内固定法建立胫骨骨折模型,A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C组4 g/kg益气活血通络汤灌胃,D组500 U/kg低分子肝素灌胃,E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A组、B组同期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X线摄片检测骨折愈合程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骨组织病理形态,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骨组织中TGF1蛋白{1}。结果与A组相比,B组骨折线清晰,且没有形成明显骨痂;与B组相比,C、D、E组骨愈合速度明显加快,C、D组骨折线仍可见但折断端边缘趋于模糊,且形成明显骨痂,而E组骨折基本消失,髓腔再通,外骨痂减少,可见大部分骨痂长入骨折线,已有骨外膜形成并可见骨连接形成;A组骨组织形态完整,骨小梁生长旺盛,排列规则有序,且无坏死区域;B组骨组织形态紊乱,出现部分坏死区域,并可见少量纤维组织;C、D组骨痂组织中可见大量肉芽组织、纤维组织长入,成软骨细胞增生活跃,并有网状交织的骨小梁;E组骨组织形态已趋于完整,排列有序且部分已被正常组织替代,骨小梁排列相对规则,可见部分成熟板状骨形成;与A组比较,B、C、D、E组软骨比例、胫骨组织TGF1蛋白{1}显著降低,纤维性骨痂比例、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E组软骨比例、胫骨组织TGF1蛋白{1}显著升高,纤维性骨痂比例、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显著降低(P<0.05);与C、D组相比,E组上述指标变�
李启义张江涛常守亚
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汤低分子肝素骨折愈合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