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6篇“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文章
- 精细化护理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血压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
- 2025年
- 探讨精细化护理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BP(105.11±4.05)mmHg、DBP(68.41±2.23)mmHg,低于对照组;SAS(21.58±3.38)分、SDS(24.08±2.79)分,低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21.21%;护理满意度93.94%,高于对照组的81.8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能够使常规护理流程和内容更加规范和完善,并注重细节,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血压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
- 张静秋向朝虎
-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主动脉夹层血压水平并发症
- 不同主动脉弓上重建方式治疗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 2025年
- 观察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不同主动脉弓上重建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40例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烟囱支架技术治疗,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单分支支架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好,(P<0.05)。结论 针对近端不良锚定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一体化单分支支架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全主动脉腔,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推广价值。
- 张川
- 关键词:动脉血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不同术式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讨在B型主动脉夹层(B型夹层)方面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不同术式的具体影响。方法 抽取111例本院两年内该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2022.6~2024.6)的临床资料,分组实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两种方案进行研究,方案包括未行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重建(对照组)与并行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重建(观察组),分析两种方案对医治该主动脉夹层类型的实效性。结果 选择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行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重建方案的观察组,其术后的炎性因子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得到明显的降低,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9.26%:24.07%),并且随访术后2年的生存率更高(90.74%:72.22%),P<0.05。结论 本次研究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治疗选择上,实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行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重建能改善的炎性与血小板指标,同时降低出现内漏、脑梗死等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术后生存率。
- 李祖龙
- 关键词:不同术式
-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 2024年
- 目的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TB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数据,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对各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s进行Meta分析,包括1114例TBAD患者,其中575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试验组在生存率(OR=6.51,95%CI:3.50~12.11,P<0.01),再次手术或介入率(OR=0.33,95%CI:0.21~0.52,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D=-23.02 U/L,95%CI:-25.01~-21.03,P<0.01)、丙氨酸氨基转氨酶(MD=-14.28 U/L,95%CI:-15.58~-12.99,P<0.01)、血尿素氮(MD=-1.35 mmol/L,95%CI:-1.63~-1.06,P<0.01)和肌酐(MD=-23.43 mmol/L,95%CI:-26.30~-20.57,P<0.01)等肝肾功能指标上较对照组均显著改善。试验组TBAD患者内漏(OR=6.11,95%CI:0.73~51.34,P=0.10)和血管梗塞(OR=3.00,95%CI:0.31~29.16,P=0.34)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脑梗塞(OR=0.14,95%CI:0.03~0.65,P=0.01)、肝肾功能障碍(OR=0.22,95%CI:0.07~0.74,P=0.01)和总并发症发生率(OR=0.30,95%CI:0.17~0.54,P<0.01)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可有效改善TBAD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在整体并发症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具体并发症方面尚需更多高质量文献进一步验证。
- 卫紫琼贾静静王红雷
-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 老年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干预时间对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老年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患者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干预时间对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80例老年TBA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接受TEVAR干预时间分为研究组(发病至接受TEVAR时间≤14 d,n=52)和对照组(发病至接受TEVAR时间>14 d,n=28),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真假腔直径变化率、术后不同平面真假腔直径变化率、术后30 d恢复情况,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预后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及手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S1、S2平面术后6、12个月两组真腔直径较术前明显增大,假腔直径较术前明显减小,且研究组S1、S2平面真腔直径大于对照组,S1、S2平面假腔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S1、S2平面真腔直径扩大率及假腔直径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术后预后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TBAD患者TEVAR早期干预更利于术后腹主动脉重塑,而干预时间对术后近期并发症和预后生存情况影响不大,或提示早期干预并不会增加更高的并发症及死亡风险。
- 罗刚丁金火叶雷邱昌涛乐豪
- 关键词:术后恢复
- 3D打印辅助下预开窗与外分支TEVAR技术在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 郑镕毅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主动脉CTA评价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腹主动脉分支形态及血流特点(附6例病例分析)
- 韩心修
- 预见性护理预防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治疗现状,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度在本院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对比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心理状态、疼痛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较高。
- 沈婷婷王芳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并发症
- 踝关节泵运动训练结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泵运动训练结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对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踝关节泵运动训练结合间歇性充气压力泵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10天,比较下肢血液循环的综合指标,包括肤色、温度、感觉、下肢周长、足背脉搏、肌肉力量、患者的主观感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例以及两组患者护理的平均工作时间。结果10天后,两组的体温、周长、主观感觉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护理工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泵运动训练结合间歇性气泵可以促进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早日康复,预防或减少下肢缺血和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安全,减轻护理工作的压力。
- 高恬恬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快速康复
- 医护一体化患者干预对 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 2021年
- 分析医护一体化患者干预对 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2 月~2021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 74 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 37 例为常规护理,观察组 37 例为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患者生命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 HR>80 次/分、收缩压>140mmHg 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为 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干预时不仅可帮助患者稳定生命指标同时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施英丽
-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血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