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80篇“ S-T段抬高“的相关文章
D-二聚体预测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院内不良结局
2025年
目的:根据D-二聚体(D-D)水平变化,了解D-D预测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后院内不良结局情况,为临床提供最新可供参考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9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D浓度按四分位数法将其分为Q1组(D-D<0.31μg/mL,n=138)、Q2组(0.31≤D-D<0.77μg/mL,n=158)、Q3组(0.77≤D-D<1.64μg/mL,n=150)及Q4组(D-D≥1.64μg/mL,n=149)。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影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D-D预测MACE的能力。结果:四组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504、5.259、5.263,P>0.05);四组患者年龄、性别、肌钙蛋白I(cTnI)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331,χ^(2)=28.251,Z=193.668、130.641、74.775、556.7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及D-D水平升高是影响MACE的危险因素。D-D的AUC为0.70(95%CI:0.64~0.75)。D-D预测MACE能力的临界值为1.27 mg/L,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和0.80。结论:年龄、性别及D-D水平升高是影响接受PCI的STEMI患者院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
李恒立周丽娜卢银苹马艳伟王路杨亚攀
关键词:D-二聚体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ST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栓负荷的预测模型
2025年
目的:探讨构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高血栓负荷的临床预测模型,用以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共纳入13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对IRA血栓负荷进行TIMI血栓分级进行分组,将血栓积分≥3级的定义为高血栓负荷组,<3级的定义为低血栓负荷组,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结果:高MPV、高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高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是高血栓负荷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STEMI合并T2DM患者IRA高血栓负荷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一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arve,AUC)为0.80且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度。结论:根据STEMI合并T2DM患者IRA高血栓负荷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其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连政苏京张国勇马铮罗斌刘佩林郭彩霞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糖尿病血栓负荷列线图
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究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240例STE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组,将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MACE组(64例),将未发生MACE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17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差异,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MACE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STEMI患者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对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的QRS波群时限、病理性Q波、fQRSST抬高累计胸前导联个数≥3个、R波幅度总和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MACE组的R/(S+Q)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J点抬高、(Q波+S波)幅度总和、QRS幅度总和比较无差异(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STEMI患者的MACE与QRS波群时限、病理性Q波、fQRSST抬高累计胸前导联个数、R波幅度总和呈正相关,与R/(S+Q)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QRS波群时限、病理性Q波、fQRSST抬高累计胸前导联个数、R波幅度总和预测MACE的AUC分别为0.705、0.604、0.619、0.614、0.648、0.725。结论STEMI患者的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短期预后密切相关,且对于短期不良预后结局具备较高的预测效能,具备一定的临床借鉴价值。
单二伟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QRS波短期预后
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采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研究分析抗血小板治疗在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3.1——2024.6,共70例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在予以患者常规院前急救处置的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予以其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数据汇总,显示经急救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发生率较低。心功能指标、心肌损害指标相比,可见观察组于院前急救实施期间,其心功能指标、心肌损害指标在给药实施抗血小板治疗后,相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患者经院前急救后治疗,患者心功能等级有大幅度改善,可见在经治疗后患者心功能等级有较显著恢复(P<0.05)。结论 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急救中采取抗血小板治疗,在抑制疾病所致心血管事件的同时,可有效降低该病对患者心功能、心肌等损害,并能够为其后续心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林宝鹏
关键词: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抗血小板治疗
血清Hcy、Ang-2水平与老年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短期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生成素(Ang)-2与老年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500例老年STEMI患者均接受PCI治疗,随访至术后28 d,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术前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ng-2水平。收集老年STEMI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发病至PCI时间、Killip分级、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动脉时间注册(GRACE)评分、植入支架数量等。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血清Hcy、Ang-2等其他指标与老年STEMI患者PCI短期预后的关系,同期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Ang-2对老年STEMI患者PCI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28 d内,76例(15.20%)出现MACE。预后不良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GRACE评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GRACE评分、血清Hcy、Ang-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K-MB、NT-proBNP、血清Hcy、血清Ang-2与老年STEMI患者PCI后短期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P<0.01,P<0.001)。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Hcy、血清Ang-2对老年STEMI患者PCI后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875、0.852,二者联合对老年STEMI患者经PCI治疗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AUC为0.916。结论 检测血清Hcy、Ang-2能有效预测老年STEMI患者PCI后短期预后,且联合预测可获得更好的效能。
赵婷高俊峰任进平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生成素-2短期预后
首次医疗接触QRS时限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终点关系的单中心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FMC)QRS时限(QRSd)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0 d临床终点的关系。方法选取547例STEMI患者,分为QRSd<100 ms组(306例)和QRSd≥100 ms组(2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均依据患者FMC检查结果。以术后当天作为研究起点,出院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直至30 d或出现死亡,以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主要终点,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AHF)、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AHF。绘制Kaplan-Meier曲线评估MACE及AHF发生率;将QRSd以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纳入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30 d MACE及AHF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QRSd对STEMI患者30 d MA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与QRSd<100 ms组比较,QRSd≥100 ms组心率较快,吸烟史比例较低(P<0.05)。44例患者出现MACE,其中QRSd<100 ms组11例,QRSd≥100 ms组33例;17例患者出现AHF,其中QRSd<100 ms组2例,QRSd≥100 ms组1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QRSd≥100 ms组MACE发生率及AHF发生率均高于QRSd<100 ms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QRSd延长、QRSd≥100 ms是MACE及AHF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QRSd预测MACE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111 ms,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0.710~0.881),敏感度为0.75,特异度为0.84。结论对于FMC心电图,与QRSd<100 ms相比,QRSd≥100 ms可增加急性STEMI患者30 d MACE和AHF的发生风险,且该风险随QRSd的延长而增加。
刘欢张琦闫启鹍曹路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QRS时限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浆NGAL水平对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对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450例STEMI患者。PCI前(0 h)和PCI后24 h测量血浆NGAL水平。AKI根据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KDIGO标准定义。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血浆NGAL水平预测AKI的截断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总体AKI发生率为14.2%。和没有发生AKI的患者相比,AKI患者0 h时[(89.6±33.9)ng/mL vs(139.5±38.4)ng/mL,P<0.001]和24 h时[(93.7±35.2)ng/mL vs(167.2±45.3)ng/mL,P<0.001]NGAL水平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显示,NGAL水平0 h(OR=1.056,95%CI:1.012~1.324,P=0.006)和术后24 h(OR=1.132,95%CI:1.043~1.419,P=0.03)与发生AKI独立相关。ROC曲线显示,NGAL 0 h为124.9 ng/mL时,预测AKI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9.5%(AUC=0.881,95%CI:0.801~0.961,P<0.001)。结论:NGAL水平升高提示肾小管损伤,与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发生AKI独立相关。
汤振金晓萍金国珍单守杰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急性肾损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心室应变与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患者中,院内新发心房颤动(AF)与基于心脏磁共振(CMR)特征追踪技术获取的心室应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被诊断为STEMI且行PCI术的患者,所有患者行持续心电监测和CMR检查。使用CMR图像及后处理软件CVI42获取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钆延迟强化、微循环阻塞、整体径向应变、整体周向应变以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参数。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发现新发AF的可能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参数对新发AF的诊断效能。结果共有417例患者最终被纳入本研究,其中29例(6.95%)住院期间新发AF患者。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OR=1.06,95%CI1.02~1.10,P=0.001)、右冠状动脉(OR=2.51,95%CI 1.04~6.06,P=0.042)、C反应蛋白(OR=1.01,95%CI 1.00~1.02,P=0.047)和GLS(OR=0.76,95%CI 0.63~0.93,P=0.006)与院内新发AF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GLSSTEMI患者院内新发AF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 0.756,95%CI 0.671~0.841,P<0.001)。加入GLS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模型对STEMI患者院内新发AF的预测能力[净重分类指数(NRI)为0.610,95%CI 0.251~0.968,P=0.001;综合鉴别力改善(IDI)为0.047,95%CI 0.018~0.077,P=0.002)]。结论GLS可能是STEMI患者PCI术后院内新发AF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明显改善对院内新发AF的预测能力。
陈磊邱博闻杜昕佳陆远陈文苏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磁共振
急性前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对心肌重构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评估急性前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对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分析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一科因急性前壁STEMI,住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规律随诊的患者的资料。根据caIMR值将纳入患者分为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L-caIMR)组、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M-caIMR)组及高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H-caIMR)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包括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二尖瓣环间隔侧e′及二尖瓣环侧壁侧e′等,并比较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共入选急性前壁STEMI患者75例,其中男性55例,L-caIMR组、M-caIMR组和H-caIMR组分别为26、26和23例。与L-caIMR组比较,M-caIMR组和H-caIMR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在PCI术后1个月时呈增加趋势,且H-caIMR组增加幅度大于M-caIMR组(P<0.05)。与L-caIMR组和M-caIMR组比较,H-caIMR组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显著降低(P<0.05)。与L-caIMR组比较,M-caIMR组和H-caIMR组在术后6个月时二尖瓣口血流速度E/A,以及在围手术期和术后1、3、6个月时二尖瓣环间隔侧e′和侧壁侧e′均显著降低(P<0.05)。与L-caIMR组比较,M-caIMR组和H-caIMR组外周血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呈上升趋势,且H-caIMR组上升幅度大于M-caIMR组(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caIMR是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前壁STEMI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参与心肌重构过程,炎症反应在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于铭王裕星杨松任佳禹梅佳杰刘珍竹曲鹏曲鹏
关键词:心肌重构
演变为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De Winter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及心电图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演变为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De Wint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特征。方法2018-01-16至2022-01-29,沧州市人民医院共收治了75例De Winter综合征患者,其中演变为STEMI的患者50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其中的49例患者为De Winter组。另选取同期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745例为STEMI组。回顾性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e Winter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De Winter组男性占比高于STEMI组,年龄小于STEMI组(P<0.05)。De Winter组中,J点压低最深导联为V2导联者2例(4.1%)、V3导联者12例(24.5%)、V4导联者16例(32.7%)、V5导联者18例(36.7%)、V6导联者1例(2.0%),所有患者平均J点压低深度为(2.37±1.22)mm;T波振幅最高导联为V2导联者17例(34.7%)、V3导联者28例(57.1%)、V4导联者4例(8.2%),所有患者平均T波振幅为(11.59±3.45)mm;aVR导联ST抬高者45例(91.8%)、正常者4例(8.2%),Ⅱ导联ST压低者37例(75.5%)、正常者12例(24.5%),Ⅲ导联ST抬高者2例(4.1%)、压低者29例(59.2%)、正常者18例(36.7%),aVF导联ST压低者33例(67.3%)、正常者16例(32.7%);胸痛至出现De Winter图形时间为96.0(125.5)min;出现De Winter图形至出现STEMI图形时间为586.0(1526.5)min。结论演变为STEMI的De Winter综合征患者多为青年男性;其心电图特点为J点压低最深者以V5导联最多,T波振幅最高者以V3导联最多,aVR导联ST抬高者较多,下壁导联ST压低者居多。
赵秀平刘东升刘娜王艳琳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