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篇“ P波最大时限“的相关文章
- 心电图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时限的平行和系列试验诊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的平行和系列试验诊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意义。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来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PAF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医院收治的60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指标及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心电图指标中P_(max)、Pd均高于对照组,P_(min)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R间期对比,P>0.05。以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检查结果为金标准,Pd≥40 ms、系列试验敏感性低于平行试验,系列试验敏感性低于P_(max)≥110 ms,Pd≥40 ms、系列试验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符合率均高于平行试验,系列试验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符合率均高于P_(max)≥110 ms,P<0.05。结论PAF的初级预测筛查可采用敏感性较高的平行试验,在此基础上二次筛查可采用特异性较高的系列试验,两种方式结合能够对PAF的发生进行早期准确预测。
- 曾莲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心电图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
- 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价值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患者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 P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 Pmax)变化,探讨其在PA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PAF患者120例为PAF组,同期12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行心电图检查,记录Pmax和P波最小时限(minimum P-wave duration, Pmin),计算Pd;绘制ROC曲线,评估Pd、Pmax单独及联合诊断PAF的价值。结果 PAF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男性、吸烟、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Pd[(47.76±8.52)ms]、Pmax[(122.36±10.28)ms]均长于对照组[(23.51±5.18)、(102.15±8.36)ms](t=26.642,P<0.001;t=16.708,P<0.001),Pmin[(75.83±18.26)ms]与对照组[(76.37±19.28)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3,P=0.824)。Pd、Pmax分别以40 ms、110 ms为最佳截断值,诊断PAF的AUC分别为0.991(95%CI:0.984~0.999,P<0.001)、0.941(95%CI:0.914~0.968,P<0.001),灵敏度分别为94.2%、83.3%,特异度分别为96.7%、90.0%;Pd和Pmax联合诊断PAF的AUC为0.999(95%CI:0.997~1.000,P<0.001),灵敏度为99.2%,特异度为98.3%。结论 PAF患者Pd、Pmax增大,二者联合诊断PAF有较高价值。
- 杜娟徐金义王庆义杨丽红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心电图
- 隐源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分析隐源性脑卒中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20年9月隐源性脑卒中病人378例,对病人进行Pmax和Pd测定。其中研究组为Pd≥40 ms和/或Pmax≥110 ms的病人,共168例;对照组为Pd<40 ms且Pmax<110 ms的病人,共210例。所有病人均进行2次48 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检出率。根据研究组中Pd≥40 ms合并Pmax≥110 ms病人是否同意进行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及抗栓组,抗凝组采用华法林片或利伐沙班片抗凝治疗,抗栓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2年内脑卒中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共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76例,检出率为45.2%;对照组共检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38例,检出率为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40 ms合并Pmax≥110 ms病人共7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检出率为62.03%(49例),其中抗凝组19例,抗栓组30例,抗凝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抗栓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脑梗死7例。抗凝组脑卒中复发率低于抗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抗栓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两组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隐源性脑卒中病人进行Pmax及Pd测定,有助于筛查并发现可能从抗凝治疗中获益的人群,及时给予药物干涉,进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 廖丽红刘甲兴傅懋林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抗凝
- 心电图P波离散度与P波最大时限的平行和系列试验诊断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意义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与P波最大时限(Pmax)的平行和系列试验诊断对阵发性房颤(PAF)预测筛查的意义,为在筛查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被诊断为PAF的患者204例为PAF组;随机抽取同时期,在同科室住院的无AF的其他患者199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Pmax、P波最小时限(Pmin)、Pd和PR间期,将Pd、Pmax纳入试验诊断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 PAF组的Pmax和Pd均大于对照组,Pmin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临界值设为Pd=40 ms、Pmax=110 ms用于对PAF的试验诊断时,其敏感性(Se)、特异性(Sp)、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分别为64.7%、82.4%、79.0%、69.5%和78.4%、26.6%、52.3%、54.6%;而平行和系列试验诊断的结果分别为85.8%、24.6%、53.8%、62.8%和56.9%、84.4%、78.9%、65.6%。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为:Pmax指标和平行试验的AUC分别为0.525和0.5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的准确度不高。Pd指标和系列试验的AUC分别为0.736和0.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诊断价值。结论利用平行试验诊断的高敏感性可以做为对PAF普查的初级预测筛查,再利用系列试验诊断的高特异性对已经筛查出的高风险人群进行二次筛查,能更准确地早期预测PAF的发生,降低检测成本。
- 曹鹏曹圣宇
- 关键词: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
- 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无症状房颤发生率与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通过监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房高频事件(AHRE)及测量P波最大时限(Pmax)及离散度(Pd),以帮助评估无症状房颤的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共随访初次植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无房颤病史的患者73例,其中植入美敦力Adapta L ADDR01起搏器34例,植入美敦力Advisa A3dr01起搏器39例,在观察期内关闭节律及频率干预机制。观察AHRE的时间、频率及体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及离散度;术后总共平均随访18个月。房颤发作定义为起博器记录到AHRE>5 min。结果植入双腔起搏器3个月后共45例患者发现AHRE>5 min(61.64%),其中无房颤再发相关的症状或体征者38例(84.44%);18个月后共53例患者程控时发现AHRE>5 min(72.60%),其中无房颤再发相关的症状或体征者47例(88.68%),3个月时高血压(HBP)患者结局的发生风险是非HBP患者的4.67倍,18个月时Pd>40 ms和Pmax>100 ms是AHRE>5 min事件的危险因素,即Pd>40 ms患者比起Pd≤40 ms易有无症状房颤,风险是18.30倍;Pmax>100 ms患者较Pmax≤100 ms的患者发生结局的风险是15.72倍;A3组及Adapta组患者AHRE>5 min的检出率在3个月时分别是66.67%、55.88%,18个月时分别是79.49%、64.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AHRE可增加检测无症状房颤的可能性。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平台的双腔起搏器更好地鉴别所有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HBP是房颤事件的较准确的预测因子;Pd>40 ms和Pmax>100 ms是AHRE>5 min事件的危险因素。
- 邹春霞彭长农王小庆廖志勇
- 关键词: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
-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离散度(Pd)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以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43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43例原发性高血压不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的Pmax、Pd及P波最短时限(Pmin),比较这些指标对高血压合并PAF发作的预测的特异度、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两组P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和Pd比较,观察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max≥110 ms时,敏感性高于Pd≥40 ms和Pmax≥110 ms+Pd≥4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 ms+Pd≥40 ms的特异性最高,为93.0%,显著高于Pmax≥110 ms和Pd≥40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 ms+Pd≥40 ms阳性预测值为91.4%,明显高于Pmax≥110 ms、Pd≥40 ms的80.9%、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PAF的预测中Pmax和Pd是两项可靠的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许世锋
- 关键词: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高血压心房颤动
- 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效果
- 2017年
- 目的分析P波最大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应用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诊断中的预测效果。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40例高血压不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均采用12导联同步的心电图机实施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波最大时限≥110 ms作为阳性指标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预测敏感性最高,而将P波最大时限≥110 ms且P波离散度≥40 ms作为阳性指标的预测特异性最高。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取P波最大时限以及P波离散度预测展示良好效果。
- 都雯迪丽努尔.买买提伊明
- 关键词: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
- P波最大时限、离散度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 目的:探讨P波最大时限(Pmax)和离散度(Pd)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各病区住院...
- 李树湖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 文献传递
- 冠心病和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WD)的关系。方法测量58例冠心病患者(实验组)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12导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及PWD。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max、PW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max和PWD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 邵名亮王贤平章敬水李镇胡龙曹蘅
- 关键词:冠心病P波离散度
- 透析液钾浓度对P波最大时限与P波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房颤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且影响HD患者的生存率。心电图指标P波最大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 wave dispersion,Pd)是预测心房纤颤的可靠性指标。透析中的血钾迅速下降可能是诱发房颤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对HD患者Pmax、Pd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月期间于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科行规律透析的窦性心律患者117例。于研究第1周的周中透析应用钾浓度2.5mmol/L透析液(DK 2.5),第2周周中透析应用钾浓度3.0mmol/L透析液(DK 3.0),余各次依旧使用钾浓度2.5mmol/L透析液。DK 2.5与DK3.0透析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并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两次透析时的超滤量,留取透析前、后的血液样本以测定血肌酐、尿素氮与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 117例HD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59例,平均年龄56.7±12.2(25~75)岁,平均透析龄77.3±53.6月。2次透析相比,超滤量、透析前后的血压及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K 3.0与DK 2.5透析前各生化指标间没有显著差异,仅DK3.0透析后血钾高于DK2.5[(4.0±0.4)mmol/L比(3.7±0.3)mmol/L,t=10.159,P〈0.001]。透析后均可见Pmax延长、Pd增加。DK3.0透析后Pmax小于DK 2.5透析后Pmax[(115.8±10.7)ms比(121.1±11.6)ms,t=-6.215,P〈0.001]、Pd亦然[(40.4±9.7)ms比(46.2±10.3)ms,t=-5.989,P〈0.001]。DK 2.5和DK 3.0的透析前后血钾变化与单次透析前后Pmax变化间无线性关联(DK2.5:r=0.116,P=0.213;DK 3.0,r=0.151,P=0.585),与单次透析前后Pd变化间亦无线性相关(DK 2.5:r=0.163,P=0.079;DK3.0,r=0.166,P=0.074)。结论提高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可以减轻透析后Pmax、Pd的延长,长期应用钾离子浓度3.0mmol/L透析液可否减少HD患者心房纤颤的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雪蕾沈洋孙芳周亦伦
- 关键词: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血液透析心房纤颤
相关作者
- 姜凤久

- 作品数:33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高龄 P波离散度 药物治疗 高龄老人 高龄老年
- 郭灼林

- 作品数:28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动态心电图 缺血性心肌病 PTCA
- 杨大男

- 作品数:43被引量:227H指数:9
- 供职机构:德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疗效观察 围绝经期综合征 肛滴 中医治疗
- 都雯

- 作品数:36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高频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 兰军

- 作品数:51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 冠心病患者 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