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7篇“ O/W型乳状液“的相关文章
- 改性磁性纳米粒子稳定的稠油O/W型乳状液的流变性影响因素及管输压降预测模型
- 2024年
- 旨在探讨改性磁性纳米粒子质量分数、溶液酸碱度(pH)、油水比、NaCl浓度、搅拌速度以及乳化温度对稠油O/W型乳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Zeta电位、界面张力和油滴分布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为了更深入且精确地分析以上因素对乳状液流动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六因素三水平的正交流变实验,采用幂律流体压降公式计算了各组条件下单位管长压降,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了一个适用于O/W型乳状液的管输压降预测模型。最后,使用Matlab软件对压降进行了最优解的求解。研究结果显示,油水比对乳状液流变特性影响最为显著,且改性磁性纳米粒子可以成功制备出油水比为8∶2的稠油O/W型乳状液。当改性磁性纳米粒子质量分数控制在0.07%,含油率维持在50.38%,NaCl浓度为0.12 mol/L,搅拌速度设置为664.10 r/min,且乳化温度保持在16.92℃时,该稠油O/W型乳状液的单位长度管输压降能达到最小值,即66.93Pa/m,该最优方案表明较低质量分数的改性磁性纳米粒子能在低温条件下实现稠油大幅度减阻输送。此外,通过实证研究,所构建的模型在严格的正交实验条件下展现出较好的管输压降预测能力,从而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来评估和优化稠油O/W型乳状液的输送性能。
- 孙娜娜董红妹郭文豪柳健胡建波靳爽
- 关键词:流变性
- 新型磁性纳米粒子对稠油O/W型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研究
- 为解决稠油输送困难的问题,近些年国内外一直在深入研究稠油乳化降黏技术。伴随而来的是传统乳化方法存在能耗高、污染环境和破乳不易等新问题,而磁性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即可乳化又可破乳的新型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使...
- 胡建波
- 关键词:O/W型乳状液稳定性
- 在乳蛋白O/W型乳状液中白藜芦醇分配及储藏稳定性研究
-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天然多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白藜芦醇对环境敏感,容易受到光照、温度和酸碱度等因素影响而降解失活,因此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依赖于其在载体中分配和...
- 陈阳
- 关键词:白藜芦醇乳状液稳定性
- 超支化聚酰胺-胺的合成及其在O/W型乳状液的破乳应用
- 2023年
- 采用“一锅法”,通过Michael加成法以及逐步升温缩聚法,调节起始剂和丙烯酸甲酯的比例,合成了一系列超支化聚酰胺-胺(h-PAMAM)破乳剂,并应用数字化技术控制产品质量更加稳定,考察了添加量、破乳温度及沉降时间对破乳性能的影响,并探究界面张力和破乳过程中乳状液透射率与粒径的变化,分析其破乳机理。结果表明,在60℃、沉降时间为30min、破乳剂的添加量为40mg/L时,其脱油率达到95%。与商用破乳剂相比,超支化聚酰胺-胺因具有独特的超支化多位点以及酰胺基团和伯胺基团结构,用作破乳剂时界面活性高、沉降时间短。
- 李松涛赵谨张丽锋
-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物破乳剂破乳机理数字化
-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作为O/W型乳状液的破乳剂被引量:5
- 2021年
- 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HPG)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一系列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HPG-MA)破乳剂,考察了添加量、破乳温度、沉降时间及相对分子质量对破乳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动态界面张力和破乳过程中油滴的破裂速率常数的变化,分析其破乳机理。结果表明,在60℃、沉降时间为40min、破乳剂的添加量为2000mg/L时,其脱油率达到90%。与商用破乳剂相比,超支化聚缩水甘油甲基丙烯酸酯因具有独特的超支化多位点结构,用作破乳剂时界面活性高、沉降时间短。
- 张丽锋詹宁宁秦立娟赵新星周立山滕厚开滕厚开
- 关键词:超支化聚合物破乳机理破乳剂
- pH对黄原胶-菜籽分离蛋白制备的O/W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以菜籽分离蛋白和黄原胶制备水包油乳状液,通过ζ-电势、粒径、分层指数、过氧化值及硫代巴比妥酸值等指标,研究了pH(3.0~7.0)对乳状液物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添加菜籽分离蛋白的乳状液相比,添加黄原胶能够显著增加乳状液的稳定性。pH低于或高于菜籽分离蛋白等电点时,乳状液具有较多的净电荷、较小的粒径和分层指数,氧化产物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当pH 5.0时,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乳状液具有较少的净电荷,并倾向于聚集形成更大的颗粒。脂质氧化测定还表明乳状液可以在pH 3.0和pH 7.0下形成较为稳定的乳状液。
- 韩红兵刘桂丽
- 关键词:PH菜籽分离蛋白黄原胶乳状液稳定性
- 基于乳清分离蛋白O/W型乳状液的活性成分的定位和包埋研究
- 乳清分离蛋白(WPI)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多种功能特性,许多报道建议将其作为可食用载体用于食品工业中。基于WPI稳定的O/W型乳状液已被广泛用作疏水活性成分的有效载体,用于改善活性成分的水溶性、环境敏感性和生物利用度等。然而...
- 张海霞
- 关键词:乳状液乳清分离蛋白多糖活性成分
- 电场作用下O/W型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及机理研究
- 水包油型(O/W)乳状液来源范围广,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如果任其随意排放,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意义重大。在目前已有的处理方法和技术中,电破乳方法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等...
- 张景源
- 关键词:电场作用破乳效果
- 表面活性剂/有机碱二元体系对稠油O/W型乳状液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为了在常温条件下有效输送高黏稠油,以分水率和降黏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开展稠油乳化实验,系统分析了表面活性剂类型与质量分数、有机碱类型与质量分数对稠油水包油(O/W)型乳状液的稳定性和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结构不同,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能力也不同,造成对稠油的乳化能力各异;表面活性剂OP-10与有机碱(EDA、TEOA、TIPA)复配时均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且OP-10与TEOA复配体系存在最佳质量分数,超过此质量分数,乳状液反而变得不稳定;综合分水率、降黏率、经济性、安全环保等特点,确定质量分数为0.75%OP-10与质量分数为0.25%TEOA为优选二元体系,该体系制备的乳状液具有很好的长效稳定性和抗硬水能力,乳状液24 h的分水率仅为29.8%,Ca2+摩尔浓度为0.02 mol/L时,乳状液6 h的分水率为19.4%,研究结果将为稠油乳化降黏输送技术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图6,表3,参22)
- 蒋华义黄娜孙娜娜靳凯斌仇栋杰张兰新何凡敏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有机碱
- 乳清蛋白水解物结合吐温对O/W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 2018年
- 探讨乳清蛋白水解物(whey protein hydrolysate,WPH)对Tween 20制备的大豆油水包油型乳状液(10%,p H7.0)稳定性的影响。利用中性蛋白酶对乳清蛋白进行限制性水解(60 min)具有最高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P<0.05),不同浓度的WPH与Tween 20共同制备乳状液的WPH乳化稳定性能够明显增加(P<0.05)。其中,5 mg/m L的WPH与Tween 20形成了最稳定的乳状液,具有最高的浊度和ζ-电势(P<0.05),并具有最小的体积平均粒径(P<0.05)。这主要是较高浓度的WPH会与Tween 20在界面上形成竞争吸附。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限制性水解得到的WPH可作为助乳化剂应用在食品乳状液中来提高其稳定性。
- 王芳李月曹传爱商旭刘骞
- 关键词:乳化特性乳状液稳定性
相关作者
- 王霞

- 作品数:158被引量:841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缓蚀性能 缓蚀剂 稠油 缓蚀 丁腈橡胶
- 孙娜娜

- 作品数:44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稠油 微波 磁性纳米粒子 破乳 ZETA电位
- 滕厚开

- 作品数:215被引量:5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深度处理 光电催化氧化 炼油废水 光电催化 采油污水
- 马文辉

- 作品数:109被引量:415H指数:11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香豆素 荧光探针 表面活性剂 性能研究 香豆素衍生物
- 马学虎

- 作品数:395被引量:92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滴状冷凝 强化传热 脉动热管 液滴 不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