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4964篇“ NI“的相关文章
表面活性剂对Ni(OH)_(2)电结晶过程的影响
2025年
以硝酸镍为镍源、泡沫镍为基底,研究电解质溶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氢氧化镍在泡沫镍表面的电结晶过程的影响。物理模型结合电流-时间瞬态曲线研究了添加DTAB和SDBS对Ni(OH)_(2)在泡沫镍基底上的电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同时,采用XRD、SEM和循环伏安测试研究了添加DTAB和SDBS对电沉积Ni(OH)_(2)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DTAB和SDBS均可延长Ni(OH)_(2)的成核诱导时间并降低其电结晶速率,进而实现对Ni(OH)_(2)沉积形貌的调控。此外,DTA^(+)和Na^(+)在泡沫镍表面和Ni(OH)_(2)晶面的定向吸附,以及沉积过程中外来阴离子的嵌入对Ni(OH)_(2)微观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XRD和SEM表征结果显示,添加DTAB和SDBS对Ni(OH)_(2)产物的结晶度影响较小,但对沉积产物的微观形貌影响显著,其中添加SDBS的沉积产物呈蓬松多孔的球形或类球形颗粒形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添加SDBS所得Ni(OH)_(2)的放电比电容最大,在10 mV/s扫描速率下放电比电容量为967.8 F/g。该研究可为电沉积产物形貌的调控提供一定借鉴。
王友廖连珍陈政高友君
关键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电结晶
Ni、C共掺杂ZnO复合物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2025年
以酸性红14(AR14)为碳源,Zn(NO_(3))_(2)·6H_(2)O和Ni(NO_(3))_(2)·6H_(2)O为半导体原料,通过共沉淀-吸附法合成Ni、C共掺杂ZnO复合物前驱体,并在N_(2)中煅烧前驱体获得目标产物.同时,利用正交实验法考察影响产物光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采用XRD、PL、FT-IR、UV-Vis、XPS等技术对样品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ZnO中引入适量的Ni和C可以提高氧空位浓度,形成数量较多的碳键,利于光生电子与空穴分离.以罗丹明B(RhB)为探针分子考察了合成产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iO/C/ZnO-5的光催化效率高于ZnO、NiO、ZnO/C、NiO/C、ZnO/NiO,也高于其他NiO/C/ZnO.
孙巧萍毛晨昕涂燕红张帆帆常国菊蔡元韬郝仕油
关键词:酸性染料光催化降解
9Ni钢夹杂物演变及钙处理工艺优化
2025年
通过工业试验和Aspex全自动夹杂物分析技术,对9Ni钢在LF→RH→CC炼钢过程[T.O]、[N]含量、显微夹杂物数量、尺寸及类型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FactSage软件探究了钙处理条件下钙铝酸盐和CaS夹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LF第一次送电结束→LF第二次送电结束和RH软吹氩气20 min→轧材这两段工艺区间,9Ni钢中[T.O]、[N]含量均同时升高,表明在这两段工艺区间钢液存在二次氧化。9Ni钢轧材中夹杂物类型以CaO-Al_(2)O_(3)-MgO和CaO-Al_(2)O_(3)-CaS复合夹杂为主,尺寸主要位于2~5μm。当钙线量从200 m降至100 m,9Ni钢轧材中2~5μm的夹杂物密度明显减小,基本未发现含CaS组分的夹杂物,其D类细系、DS类夹杂物评级分别从1.0、1.5级降至0.5、0.5级。喂钙线200、100 m的9Ni钢轧材中复合夹杂物的密度、大小和平均成分的Aspex统计结果与其夹杂物评级结果和FactSage计算结果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陈登国吕继平万勇董富军操瑞宏孙乐飞
关键词:9NI钢钙处理CAS
国产9%Ni钢SMAW焊接工艺的研究
2025年
本文通过了采用南京钢铁公司产的9%Ni钢和美国林肯公司产的ENiCrMo-6焊条进行焊接工艺的评定试验,较好的完成了国产9%Ni钢的焊接试验,焊接接头表现出良好的焊接性能,证明国产9%Ni钢完全符合LNG储罐的使用要求。
章顺利黄佳维陈晓春孟庆国
关键词:9%NI钢低温冲击韧性热输入量
Cr(Ⅵ)及Ni(Ⅱ)在偏碱性土壤中的共运移及稳定化
2025年
本文通过动态柱试验研究重金属含氧酸根阴离子Cr(Ⅵ)和重金属阳离子Ni(Ⅱ)在偏碱性土壤中的运移与稳定及其稳定的形态。共运移实验表明:Cr(Ⅵ)和Ni(Ⅱ)对入流液流速、水化学条件的变化响应不同,如流速、pH几乎不影响Cr(Ⅵ)的穿透量,而Ni(Ⅱ)在0.05 mL·min^(-1)流速下的穿透量明显低于在0.2 mL·min^(-1)流速下,且其穿透量随pH升高而降低;较细土壤粒径及较低流速条件下pH对Ni(Ⅱ)的穿透具有更明显的影响。3种稳定剂存在下的穿透实验及界面过程实验表明:腐植酸、磁铁矿以及零价铁的存在可以稳定土壤孔隙水中两种金属,但腐植酸和磁铁矿的反应速率较慢,而零价铁的反应速率较快,200h内零价铁可以使溶液中Cr(Ⅵ)及Ni(Ⅱ)几乎被全部去除;土壤介质本身的性质、孔隙水pH以及反应接触时间是影响两种重金属离子穿透与滞留的关键因素。联合处理的穿透实验中,腐植酸+磁铁矿组含氧阴离子Cr(Ⅵ)以及金属阳离子Ni(Ⅱ)大部分转化为非易移动的形态;腐植酸+零价铁的复合处理具有较高反应效率,能够同时稳定Cr(Ⅵ)及Ni(Ⅱ),将其几乎完全转变为非易移动的形态。尽管土壤偏碱性,腐植酸+零价铁的复合处理中Cr(Ⅵ)仍绝大部分转变为Cr(Ⅲ),土柱深层Cr(Ⅵ)含量低于6%。
石枝巧丁嘉雯吴丽雯丁竹红
关键词:土壤
偏析对纳米晶Cu-Ni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2025年
在经典的Hall-Petch关系中,多晶金属的强度通常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然而,当晶粒尺寸极小时(通常小于10~20 nm),强度却降低(发生软化),此时Hall-Petch关系失效。Hall-Petch效应的失效表明,纳米晶粒金属的强化不仅受尺寸的影响,还受晶界(GB)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使用LAMMPS构建了Cu-Ni纳米晶模型,采用混合蒙特卡洛/分子动力学(MC/MD)的手段对纳米晶Cu-Ni合金的晶界偏析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子模拟。研究发现,晶界偏析的存在会抑制晶粒软化,晶粒尺寸效应不再主导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逆Hall-Petch效应),溶质偏析也不再对纳米级别的合金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在综合分析了晶界能量和位错后,可得出结论:通过抑制固溶体的形成,促进晶界偏析,同时优化溶质原子的浓度,将获得理想的最大强度模型。当纳米晶粒金属的均匀偏析度为约0.9时,该材料获得最强的力学性能。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从位错结合GB能的角度对偏析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李昕雨李龙飞张忠林周剑秋
关键词:CU-NI合金分子模拟纳米晶材料偏析
Fe-Ni/Boehmite催化剂降解甲基橙废水的研究
2025年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Fe-Ni/Boehmite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组成以及反应温度、H_(2)O_(2)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催化剂降解甲基橙废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每克Boehmite载体负载Fe和Ni的质量比为6∶4,且二者总质量为0.06 g时,催化剂活性最好。将此催化剂应用于50 mL质量浓度为25 mg/L的甲基橙废水降解,反应温度为20℃,H_(2)O_(2)用量为30μL,反应时间为90 min时,甲基橙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3.4%。
赵建军赵保国贾雷峰尹紫彤黄政朱咸伟
关键词:降解甲基橙废水
Ni-Co LDH的制备以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2025年
以ZIF-67和硝酸镍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中空结构和海胆状结构的Ni-Co LDH样品。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空心Ni-Co LDH的比容量高达1 F/g;通过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测试表明,空心Ni-Co LDH表现出相对更好的电化学性能,与海胆状微结构相比,此类结构的样品能以非对称形式实现电容器的高效组装,其比容量能够在1 A/g的电流密度水平下达到283.47 F/g,而其能量密度能够在749.97 W/kg的功率密度条件下实现88.58 Wh/kg的优秀性能,远高于其他基于Ni基LDH的非对称性电容元件;组装的非对称电容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能量密度。
侯肖君彭志凌张鸿涛王琰罗佳于伟国赵东志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水热法
Ni-Al金属间化合物防护层的制备工艺设计
2025年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60合金涂层。选择较优的激光熔覆参数制作Ni60合金涂层试样,采用热喷涂技术在Ni60合金涂层表面喷涂纯Al层。将制备好的两个涂层试样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620℃进行不同时间的高温扩散处理,制备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防护层,分析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元素分布以及性能。结果表明,当激光熔覆参数为激光功率1.5 kW、扫描速率350 mm/min、送粉速率9.4 g/min时,熔覆涂层综合效果最佳。当扩散时间为5 h时,Ni-Al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和均匀性优越,在此条件下进行高温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金属间化合物层可以转变为双层金属氧化物涂层,抗氧化性能提高。
姚书生赵天眸李辉韬罗丹伍云富朱强
关键词:NI60合金激光熔覆热喷涂高温扩散金属间化合物
Cu-11.7%Mn-1.3%Ni合金热变形行为
2025年
实验采用的材料为热轧态Cu-11.7%Mn-1.3%Ni合金,热压缩变形量为60%,应变速率分别为1.000、0.100、0.010、0.001 s^(-1),变形温度为300、500、570、640、700℃。探究变形温度以及应变速率对Cu-11.7%Mn-1.3%Ni合金流变行为及维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在500和570℃下其晶粒出现明显的压缩变形,且大部分晶粒较为破碎,可以看出组织发生了明显的变形;随着温度升高至640和700℃,其晶粒逐渐长大,大小均匀,出现了大量的退火孪晶;随着温度的升高,Cu-11.7%Mn-1.3%Ni合金的维氏硬度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Cu-111.7%Mn-1.3%Ni合金的维氏硬度增高;应变速率为1.000 s时,Cu-11.7%Mn-1.3%Ni合金的维氏硬度最高。
张真周子健许言午李登云姚力周峰朱凯徐韬章江铭梁家雄蒲天宇陈正坤魏海根

相关作者

陈铮
作品数:299被引量:63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研究主题:微观相场 铝锂合金 微观相场模拟 NI AL
张羊换
作品数:408被引量:831H指数:13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
研究主题:贮氢合金 快淬 电化学性能 微观结构 合金
杨根仓
作品数:288被引量:1,588H指数:20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深过冷 NI 过冷 合金 快速凝固
方志刚
作品数:368被引量:572H指数:17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性质 非晶态合金 NI
郭建亭
作品数:408被引量:1,70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属间化合物 NIAL 合金 力学性能 高温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