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3篇“ MICRODIALYSIS“的相关文章
微透析样品中芍药苷LC-MS/MS分析除盐方法研究
2025年
目的:建立微透析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分析时透析液中无机盐的去除方法。方法:以芍药苷为目标成分,采用LC-MS/MS技术以栀子苷为内标物对透析液除盐前后方法专属性、基质效应、线性范围、稳定性、精密度与准确度进行考察。结果:透析液除盐后基质效应显著降低,样品稳定性、方法日间精密度与回收率显著提高。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微透析样品除盐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LC-MS/MS进样分析。
严爱娟杨颖欣黄琴伟周玉波胡英
关键词:芍药苷微透析除盐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微透析技术作为一项活体取样技术,最初被广泛应用于脑部神经学科研究,后来在外周组织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研究药物的组织渗透、目标组织内药物分布以及体内代谢动力学等方面,微透析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微透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其原理、相对回收率(交换效率)、设备组成及特点,以及微透析技术在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有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微透析技术的重要性和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祝紫涵马迅尹利辉狄斌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经皮给药经皮渗透
基于微透析结合UPLC的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研究
2024年
目的考察弩药微乳多成分在自制探针上的回收率与温度、灌流速度、浓度的关系,研究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家兔皮肤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UPLC测定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质量浓度;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温度、灌流速度、质量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UPLC测定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透析液中多成分含量变化,并用DAS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升高温度,各成分探针回收率逐渐提高;流速越大,药物回收率越低,且回收率与探针周围药物质量浓度关系不大。弩药微乳中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在皮下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C max分别为(3.24±0.36)(1.04±0.29)(4.78±2.15)(2.86±0.55)μg·mL^(-1);AUC 0-∞分别为(52.42±30.84)(7.70±3.73)(42.23±13.93)(22.68±12.51)h·μg·mL^(-1)。结论首次采用微透析在体实时取样技术,建立UPLC检测方法,对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进行研究,为弩药微乳后续的考察及应用提供参考。
谢欢宋选飞周斌刘耀杨芳芳陈迎龙朱艳张永萍
关键词:微透析UPLC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付罐疗法在体经皮促渗作用评价
2024年
目的:建立芍药苷的经皮微透析方法,探究付罐疗法(FCT)在体经皮促渗效果。方法:通过增量法和减量法对微透析探针的体外回收率和传递率进行测定,并利用反向渗析法校正探针对芍药苷的在体回收率;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含5%氮酮处理的芍药苷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组,3号罐留罐法产生负压为-0.30 MPa处理10 min作为FCT促渗处理组,采用皮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HPLC法测定付罐疗法对芍药苷的经皮药动学的影响。结果:增量法和减量法所测得的芍药苷的探针体外回收率与传递率基本一致,药物与渗析膜间无相互作用;芍药苷的在体回收率为(51.71±0.75)%。FCT促渗处理组能显著提高芍药苷的透皮速率0.0767μg/min(空白组0.0042μg/min),降低时滞,对芍药苷的促渗倍数(ER)为18.26;5%氮酮组促渗倍数(17.69)比FCT组低。结论:付罐对芍药苷具有明显的在体经皮促渗作用,提示付罐疗法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技术进行应用。
刘锦萍郑晓霞徐剑张永萍刘耀缪艳燕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芍药苷
微透析(微灌注)技术在经皮给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通过梳理微透析(微灌注)技术的原理及特性,总结其在经皮给药制剂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汤宏敏郑丽娥冯瑞妮潘宪伟陈华
关键词:经皮给药制剂微透析
微透析联合UPLC-MS/MS研究丹参酮ⅡA在大鼠脑脊液中的药动学
2024年
目的应用在体脑微透析联合UPLC-MS/MS探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IIA,TSA)在正常大鼠及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损伤模型大鼠脑脊液中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和TSA的质量浓度对回收率和相对释放率的影响;减量法测定探针在大鼠体内相对释放率,考察其8 h内的稳定性。应用UPLC-MS/MS技术分析大鼠在体脑透析液样品中TSA浓度,绘制脑透析液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探针体外回收率和相对释放率基本一致,且随灌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与TSA的浓度无关;体内相对释放率在1.5~8.0 h内基本保持不变。UPLC-MS/MS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要求。正常大鼠和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分别腹腔注射TSA后,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分别在60 min和80 min达到最高值,半衰期均为69.32 min。不同剂量给药后,脑透析液中TSA浓度差异显著(P<0.05),达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随剂量而升高,平均驻留时间为102.90~170.48 min。结论本研究建立稳定可行的TSA在体脑微透析取样体系和UPLC-MS/MS定量方法,并用于治疗时间窗内TSA脑透析液药动学研究。TSA溶液在正常和模型大鼠脑脊液中分布迅速,病理状态使TSA脑内分布浓度增加。本研究为TSA早期预防和治疗CIRI用药合理性提供依据。
张勋吕贵杰陈艳成刘珂徐伟王晓颖林羽
关键词:微透析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脑脊液药动学
基于微透析探究付罐疗法对丹参“水-脂”二元组分的促渗作用
2024年
目的建立丹参“水-脂”二元组分的经皮微透析方法,研究付罐疗法(Fu's cupping therapy,FCT)不同处理方式的在体经皮促渗特征。方法考察灌流流速、温度和药物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探针膜内外渗透性的一致性,考察探针体内外稳定性;以新西兰兔为动物模型,测定FCT不同处理时间(背部留罐5、10、15 min)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皮肤动力学行为。结果流速越大,回收率越低;温度越高,回收率越高;在不同药物浓度下,探针回收率与损失率近似相等;且探针回收率在10 h内稳定性良好。FCT背部留罐15 min对水溶性成分具有显著促渗作用,FCT背部留罐15 min和10 min对丹参脂溶性成分经皮促渗效果明显。结论FCT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促渗技术。
谢欢周斌何金英徐剑刘耀曹国琼张永萍
关键词:微透析技术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丹参
利塞膦酸钠皮肤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2023年
目的建立利塞膦酸钠皮肤微透析方法。方法以利塞膦酸钠探针体外回收率为指标,采用增量法确定微透析试验中利塞膦酸钠的灌流速度及取样间隔;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及质量浓度对探针体外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以验证反透析法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测定的可行性。结果利塞膦酸钠探针体外回收率随流速的升高呈类线性下降。综合考虑试验因素,确定灌流速度为1.0μL/min,每次采样间隔为40 min,此条件下利塞膦酸钠的探针体外回收率为(45.85±0.63)%。在相同流速及温度下,不同质量浓度的利塞膦酸钠探针体外回收率变化不明显,且探针体外增量法回收率与减量法损失率相当(RSD=1.82%)。结论建立的利塞膦酸钠皮肤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利塞膦酸钠经皮局部药效动力学研究。
梁俊晖苏安宇李亚欣邓世森杜锦颜王利胜
关键词:利塞膦酸钠双膦酸盐经皮给药药效动力学
脑微透析技术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不可预知的特点,单一且常规的监测手段如脑电图对癫痫的预测或治疗指导起到的效果有限,因此结合新的手段可以进一步预测或指导其治疗。脑微透析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能够对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浓度等变化进行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预测癫痫的发作,并且能研究其发生背后的机制,对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本文就目前改进时间分辨率的脑微透析技术、微型化取样探针、光遗传学结合脑微透析技术作一综述,旨在为检测癫痫发作中的脑神经化学物质提供新的思路。
李小杰谭冬杜玉民袁宇
关键词:癫痫脑微透析技术
一种禽类动物关节微透析固定装置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设计禽类动物关节微透析固定装置,并进行痛风性关节炎鹌鹑模型的微透析采样应用和验证。方法通过对禽类动物生理习性的掌握,创建禽类动物关节微透析固定装置,并通过对实验动物关节液中的尿酸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和验证。固定鹌鹑使其处于屈膝状态暴露膝关节,将探针埋置关节腔中,探针进口连接推进器,出口插入收集器中,控制透析泵流速为1μL·min^(-1),采用HPLC检测方法对透析液中尿酸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固定鹌鹑并暴露膝关节部位的装置结构,可顺利进行微透析采样并检测到稳定的尿酸含量。与0 d相比较,鹌鹑模型10 d、30 d膝关节液尿酸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01)。结论禽类动物关节微透析固定装置结构简单、距离调节灵活、适用性强,应用于鹌鹑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时可行性强,可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任志鑫李耀磊杨婷林志健王雨张冰
关键词:微透析鹌鹑痛风性关节炎尿酸

相关作者

乔晋萍
作品数:29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研究主题:显像剂 放射性药物 自动化合成 五羟色胺转运体 质谱
白洁
作品数:150被引量:673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经典名方 指纹图谱 微透析 阿魏酸 中药药剂学
戴正泽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药理学系
研究主题:GLUTAMATE AVERSION CONDITIONING MICRODIALYSIS VENTRAL
马兰
作品数:56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Β-ARRESTIN 可卡因 信号转导 吗啡 药物成瘾
杜守颖
作品数:501被引量:2,227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药药剂学 经典名方 栀子苷 醒脑静 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