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44篇“ MDM2“的相关文章
老年胃癌患者SAMD4A和MDM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观察老年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无菌α-基序结构域含蛋白4A(SAMD4A)和鼠双微体基因2(MDM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并选取同期在同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00例胃部良性病变老年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SAMD4A和MDM2阳性表达,比较两组患者的SAMD4A和MDM2阳性表达;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MD4A和MDM2阳性表达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MD4A和MDM2阳性表达对老年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组患者的SAMD4A和MDM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3%、7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00%、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肿瘤直径、pTNM分期、脉管癌栓与否、不同Lauren分型的老年胃癌患者的SAMD4A和MDM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与否、不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的老年胃癌患者的SAMD4A和MDM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患者SAMD4A和MDM2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AMD4A诊断老年胃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敏感度为87.19%,特异度为79.63%;MDM2诊断老年胃癌的AUC为0.842,敏感度为86.93%,特异度为78.49%;SAMD4A和MDM2联合诊断老年胃癌的AUC为0.913,敏感度为91.62%,特异度为83.59%;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胃癌患者中,SAMD4A和MDM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密切,能够反映老年胃癌的病变情况。检测SAMD4A和MDM2的表达情况对诊断老年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两者联合的检测诊断价值更高。
施雨花许凤龚苗
关键词:胃癌MDM2影响因素
Hes1调控AKT-MDM2-p53-PTEN通路的一种物理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Hes1)调控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2,MDM2)-抗癌基因p53(p53)-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通路的一种物理机制.研究发现,Hes1通过与PTEN结合抑制PTEN表达,并调控AKT信号.表明了Hes1蛋白的合成,以及Hes1与PTEN相互作用调控AKT-MDM2-p53-PTEN通路信号,将会有效地控制细胞结果.Hes1作为AKT-MDM2-p53-PTEN信号通路中上游调节的重要因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p53蛋白功能,改变p53对肿瘤的抑制性.理论结果可用于预测Notch通路信号异常诱导的致癌性,并进一步揭示了Notch信号通路影响细胞AKT-MDM2-p53-PTEN通路的激活机制.
苏瑞李循王书恒刘彼得赵新军李九智
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MDM2基因第30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09)与白血病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英文和中文数据库获取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来评估五种遗传模型的关联;使用假阳性报告概率(FPRP)、贝叶斯错误发现概率(BFDP)和Venice标准来评估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联的可信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2 900人,对照组6 876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MDM2 SNP309多态性增加了亚洲人群白血病的发病风险(GG vs TT:OR=2.57;GT vs TT:OR=1.57;GG+GT vs TT:OR=1.78;GG vs GT+TT:OR=1.98;G vs T:OR=1.5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成人组、儿童与成人混合组、健康对照、匹配研究、非匹配研究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观察到MDM2突变增加白血病发病风险。排除低质量和HWD研究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MDM2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显著相关。但此次Meta分析显示为“低可信度”。结论:MDM2 SNP309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风险显著相关,但其可信度分析显示为低可信度,其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的关联可能是由于假阳性结果所致。
赵雁刘颜菊贺小峰申徐良
关键词:MDM2白血病META分析
巴伐奇宁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
2024年
目的:探讨巴伐奇宁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方法:CCK-8检测巴伐奇宁对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将HepG2细胞分为Control组,巴伐奇宁低剂量组(10μmol/L)、巴伐奇宁高剂量组(20μmol/L)、巴伐奇宁高剂量(20μmol/L)+SC79(8μg/mL)组;MTT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p-Akt/Akt、p-MDM2/MDM2、p-p53/p53蛋白表达;建立肝癌肿瘤裸鼠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Bax、p-Akt/Akt、p-MDM2/MDM2、p-p53/p53蛋白表达。结果:巴伐奇宁对几种肝癌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不影响正常肝细胞增殖;体外实验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巴伐奇宁低、高剂量组HepG2细胞OD_(490)(24 h、48 h)值、细胞增殖率、S期和G_(2)/M期细胞比例、Bcl-2、p-Akt/Akt和p-MDM2/MDM2蛋白显著降低,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比例、p-p53/p53和Bax蛋白显著升高(P<0.05);与巴伐奇宁高剂量组相比,巴伐奇宁高剂量+SC79组HepG2细胞OD_(490)(24 h、48 h)值和细胞增殖率、S期和G_(2)/M期细胞比例、Bcl-2、p-Akt/Akt、p-MDM2/MDM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比例、p-p53/p53、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巴伐奇宁组和Hu7691组裸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Bcl-2、p-Akt/Akt、p-MDM2/MDM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裸鼠肿瘤组织中p-p53/p5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巴伐奇宁组相比,Hu7691组裸鼠各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巴伐奇宁可能通过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
余咸辉占水平吴海龙沈俊竹梦周锐
关键词:肝癌细胞周期
小豆蔻明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宫颈癌HeLa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小豆蔻明(CAR)对宫颈癌HeLa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AR低浓度组(CAR L组,10μmol/L CAR)、CAR高浓度组(CAR H组,40μmol/L CAR)和CAR高浓度+Akt激活剂组(CAR H+SC79组,40μmol/L CAR+10μmol/L SC79),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Akt、Akt、p-MDM2MDM2、p-p53、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AR L、CAR H组细胞核皱缩、裂解,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p-Akt/Akt、p-MDM2/MDM2水平下降,细胞凋亡率和p-p53/p53水平升高(P<0.05);与CAR H组比较,CAR H+SC79组细胞生长状态好转,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p-Akt/Akt、p-MDM2/MDM2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和p-p53/p53水平下降(P<0.05)。结论CAR通过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诱导细胞凋亡。
方志南陶甜甜闫丽
关键词:小豆蔻明宫颈癌细胞
USP7-MDM2-p53信号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调节Mdm2 p53结合蛋白同源物(MDM2)-p53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组织、癌旁组织、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及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HEC-1-A、KLE中USP7蛋白表达。将Ishikawa细胞分为NC组、P22077(USP7抑制剂)组、pcDNA组、pcDNA-MDM2组、P22077+pcDNA组、P22077+pcDNA-MDM2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shikawa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Ishikawa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shikawa细胞中USP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Bcl-2相关X蛋白(Bax)、MDM2、p53蛋白表达。以RG7388(MDM2抑制剂)或PFT-α(p53抑制剂)与20μmol/L P22077共处理Ishikawa细胞48 h以验证USP7-MDM2-p53信号轴上下游关系。结果:USP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且Ishikawa细胞中USP7蛋白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与NC组比较,P22077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NC组、pcDNA组比较,pcDNA-MDM2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22077组、P22077+pcDNA组比较,P22077+pcDNA-MDM2组Ishikawa细胞OD 450值、克隆形成率、S期和G 2/M期细胞数、USP7、CyclinD1、CDK2MDM2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G_(0)/G_(1)期细胞数、p5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p53为USP7-MDM2通路下游分子。结论:抑制USP7表达可能通过下调MDM2来激活p53进而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及周期停滞。
魏伟赵慧娟刘湘翠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
虎杖苷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虎杖苷(PD)调节蛋白激酶B/原癌基因MDM2/抑癌基因p53信号通路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使用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确定最佳实验浓度。将GBC-SD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虎杖苷低、中、高浓度组(PD-L组、PD-M组、PD-H组)、虎杖苷+Akt激活剂组(PD+SC79组),Transwell小室法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Akt、MDM2、p53磷酸化水平,建立荷瘤小鼠模型评价虎杖苷对胆囊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为10~160 mmol/L的虎杖苷处理细胞24 h,可显著抑制GBC-SD细胞的增殖活性,选择10、20、40 mmol/L的虎杖苷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PD-L组、PD-M组、PD-H组GBC-SD细胞的迁移数、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P-Akt、P-MDM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P-p5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PD-H组比较,PD+SC79组GBC-SD细胞的迁移数、细胞凋亡率、G2/M期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比例、P-Akt、P-MDM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P-p5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虎杖苷干预治疗后,小鼠移植瘤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虎杖苷可以通过调节Akt/MDM2/p53信号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
祝金华赵士梅马秀岩郭闯王媛唐寅
关键词:虎杖苷胆囊癌细胞迁移细胞周期
茯苓酸通过调控AKT/MDM2/p53通路影响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2024年
目的:探究茯苓酸(PA)是否通过AKT/MDM2/p53通路影响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常规培养HCT116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MK-2206(AKT抑制剂)组、PA低浓度(PA-L)组、PA高浓度(PA-H)组、PA-H+SC79(AKT激活剂)组。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qPCR法和WB法实验分别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的增殖活力,克隆形成能力,细胞凋亡,迁移、侵袭能力,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以及AKT/MDM2/p5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PA可明显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活力(P<0.05)、克隆形成能力(P<0.05)、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诱导其凋亡(P<0.05),抑制N-cadherin、vimentin mRNA的表达(P<0.05),促进E-cadherin mRNA的表达(P<0.05),抑制AKT、MDM2的磷酸化水平(P<0.05),促进p53蛋白的表达(P<0.05);AKT抑制剂MK-2206可模拟PA的作用(均P<0.05),而其激活剂SC79则可逆转PA的作用(均P<0.05)。结论:PA通过调控AKT/MDM2/p53信号通路来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
张美华赵文睫李康曲巧燕郝建波
关键词:茯苓酸结直肠癌
MDM2通过p53/Bcl-2/Bax轴调控H_(2)O_(2)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
2024年
目的探索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时MDM2的功能及与p53的关系。方法使用0.5 mmol/L H_(2)O_(2)建立MLE-12 HALI细胞模型,分为:健康对照组、H_(2)O_(2)损伤组、H_(2)O_(2)+MDM2 overexpressed组、H_(2)O_(2)+MDM2-shRNA组。通过腺病毒载体感染MLE-12细胞过表达、沉默MDM2;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分析MDM2与p53的相互作用;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ALI建模后MDM2、p53、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通过转录组测序后发现p53信号通路与HALI密切相关。与正常组相比,H_(2)O_(2)损伤组MDM2表达较低(P<0.05);与H_(2)O_(2)损伤组相比,MDM2过表达后MLE-12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53、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MDM2、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H_(2)O_(2)损伤组相比,当MDM2沉默时,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p53、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调,MDM2、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Co-IP实验显示MDM2与p53蛋白结合。结论这些结果表明,MDM2可通过p53/Bcl-2/Bax轴抑制MLE-12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HALI的保护作用。
郑杰陈博文梅鸿刘鑫鑫廖贞亮余琨余虹冯帮海陈淼傅小云覃松
关键词:凋亡P53
靶向MDM2:腹膜后脂肪肉瘤重要的治疗策略
2024年
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RPLPS)是一种间叶组织来源的罕见恶性肿瘤,复发率极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并且预后较差。RPLPS分为高分化(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WDLPS)、去分化(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DDLPS)、黏液样和多形性亚型,并且具有多样化的基因组特性,其中WDLPS和DDLPS是RPLPS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两者均具有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和12q13-15染色体区域MDM2基因的特征性扩增。大量研究表明MDM2是一种致癌基因,MDM2基因高拷贝扩增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因此,以MDM2作为WDLPS和DDLPS的治疗靶点,并开发多种靶向抑制MDM2的药物,对于分子导向的精准医学治疗为RPLPS患者带来更光明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DM2的作用机制和相关靶向药物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靶向MDM2的RPLPS治疗提供新思路。
王悦张耕颜广婷庄奥博李文岗
关键词:腹膜后脂肪肉瘤MDM2多形性黏液样靶向药物

相关作者

赵燕颖
作品数:62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SIRNA MDM2 SIRNA抑制 前列腺肿瘤 凋亡
刘宝瑞
作品数:1,015被引量:2,987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胃癌 肿瘤 免疫治疗 抗肿瘤 抗血管生成
赵长久
作品数:33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研究主题:MDM2 反义寡核苷酸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肿瘤 寡核苷酸类
付鹏
作品数:54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性核素显像 MDM2 反义寡核苷酸 TC 所致肺损伤
胡群
作品数:200被引量:660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