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4篇“ L型切口“的相关文章
- 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型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 目的:本研究意在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切口方式对于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通过收集分析2021年11月-2023年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并治疗的...
- 刘新添
- 关键词: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 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
- 2024年
- 研讨跟骨骨折患者对其采取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纳入了在2015年5月至2023年5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永济人民医院的跟骨骨折患者,共计有60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0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而干预组则选择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对两组的详尽分析,我们发现两组在关键的临床参数、手术前后的关节角度变动、临床评估分数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干预组在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切口长度明显较小,出血量显著降低,手术时长也更为短暂,并且骨折愈合的速度也更快,切口并发症低,与对比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跟骨骨折患者的关节角度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P值>0.05)。然而,干预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切口并发症,出血量明显高于对比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两组的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评分并无明显不同(P>0.05)。然而,术后评估显示,干预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和AOFAS踝-后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也是显著的(P<0.05)。此外,干预组患者在术后出现诸如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感染、腓肠神经损伤等不良事件的比例(10%)远低于对照组(36.67%),这一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跟骨骨折的患者,采用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手术相较于传统的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手术,能够带来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 王利飞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改良跗骨窦切口与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预后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诊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0例)。治疗组行改良跗骨窦切口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足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Bohler角;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足功能优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ohler角大于术前,Gissane角、跟骨宽度均小于术前,而术后治疗组跟骨宽度、Gissane角小于对照组,Bohler角大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相比,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可减小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张茂林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应用反L型切口拔除下颌阻生齿的临床研究
- 2022年
- 研究反L型切口在下颌阻生齿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阻生牙患者109例,根据拔除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反L型切口63例,和对照组角型切口46例,对比分析术后VAS疼痛评分、牙周探针测量牙周深度以及邻近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高点距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在第1、3、7天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在第1、3、7天都要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牙周探针测量牙周深度、邻近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高点距离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两项指标在术后3个月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5例,占比7.93%,干槽症2例,占比3.17%,肿胀8例,占比12.69%,张口受限6例,占比9.52%;对照组出血10例,占比21.73%,干槽症4例,占比8.69%,肿胀24例,占比52.17%,张口受限18例,占比39.13%,观察组的术后出血、肿胀、张口受限等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干槽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角型切口拔除术对比,反L型切口在降低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肿胀、张口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加快恢复速度等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综合来说疗效更好,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 刘弦刘倩
- 关键词:阻生齿疗效
- 3D打印技术下经跗骨窦入路与L型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 李仕昂
- 改良跗骨窦与传统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
- 2021年
- 目的:分析改良跗骨窦与传统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90例采用传统L型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L型切口组;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同期收治的210例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跗骨窦切口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年AOFAS评分、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手术前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OFAS评分及Maryland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1年AOFAS评分及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切口组(0.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L形切口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与传统L型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效果相当,且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并发症较传统L型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王永标骆兆配姚艺艺郑进发林进标赵文雅李宇鹏
- 关键词:跟骨骨折并发症
- 氨甲环酸联合弹力绷带对跟骨骨折传统L型切口术后愈合和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XA)联合弹力绷带在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84例)。试验组于松止血带前5~10min静脉给予TXA 15mg/kg,术后使用弹力绷带由足底缠绕至膝上;对照组于松止血带前5~10min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不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比较两组患者的失血量指标、失血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ASA)、合并内科疾病、患肢侧别、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凝血指标、Sanders分型、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hb为(118.21±11.96)g/L,对照组为(111.63±12.60)g/L。试验组术后48h引流量为(50.62±35.33)mL,对照组为(106.30±65.41)mL。试验组隐形失血量为(60.63±40.32)mL,对照组为(103.51±65.35)mL。试验组总失血量为(130.36±60.53)mL,对照组为(242.35±100.39)mL。试验组术后24hD-二聚体为(5.23±1.12)mg/L,对照组为(4.81±0.89)mg/L。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试验组为(4.01±1.12)分,对照组为(5.26±0.94)分。试验组住院时间为(6.81±1.35)d,对照组为(6.21±1.23)d。试验组切口干燥时间为(4.86±1.32)d,对照组为(6.91±1.52)d。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红肿渗出,试验组10例(14.28%),对照组23例(27.38%),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皮下瘀斑血肿,试验组15例(21.42%),对照组31例(36.90%),两组间存在差异(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4周,试验组DVT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及术后复查随访期间均无有症状的肺栓塞发生。结论 使用TXA联合弹力绷带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患者术后�
- 杨佳瑞王志猛乔瑞陈豪杰张子龙何晓熊晨衡立松张堃樊伟
- 关键词:氨甲环酸弹力绷带跟骨骨折失血量
- 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空心钉治疗与传统L型切口钢板治疗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比较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空心钉与传统L型切口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接受跗骨窦切口空心钉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L型切口钢板治疗,两组治疗后均定期复查,比较两组手术、术后Maryland足部评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皮瓣坏死率均明显减少(P均<0.05);两组术后Maryland足部评估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空心钉治疗临床疗效与传统L型切口钢板相似,但在减少术中出血及避免伤口皮瓣坏死的效果更为显著.
- 李孔健黄芳
- 关键词:跟骨骨折空心钉L型切口钢板
- 微创外侧直切口入路与传统L型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Ⅱ~Ⅳ型非陈旧性跟骨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 2020年
- 围绕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入路方式来治疗(其一为微创外侧直切口入路,其二是传统L型切口入路),对比其有效性。方法:在特定时间(2019年1-12月)、特定范围内(本院骨科),选取跟骨骨折患者60例(Sanders ll~Ⅳ型),将其展开分组(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30例行微创外侧直切口入路,对照组30例行传统L型切口,就两组手术效果予以比对。结果:较之传统入路方式,微创入路在诸如Bohler’s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关节面恢复情况、跟骨宽度及 Gissane’s角等指标上,与之相比较,并无突出差异(P>0.05)。相比于传统L型切口入路方式,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在具体的待术时间上,有明显缩短(从12-14天缩短至5-7天),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观察组切口一期愈合率100%,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出现5例,伤口愈合不良16%,平均住院日:观察组比对照组平均少8天,手术治疗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针对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微创外侧直切口入路方法治疗,切口更小,并发症少,恢复速度更快,不但节约患者治疗费用,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提高。
- 赵明宇韩子冀陈顺宏黄科杨家锋
- 关键词:跟骨骨折L型切口
-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对比跗骨窦小切口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分组法"将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Bohler角和Gissane角以及AOFAS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和创口愈合时间均更短,其术后第1天VAS评分更低(P<0.05);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前后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数值进行组内对比,其各项数值均高于接受治疗前(P<0.05);观察组SandersⅡ型骨折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其SandersⅢ型骨折患者的AOF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相比,为跟骨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温曙荣刘志凌吴泳辉鲁鹏
- 关键词:跟骨骨折
相关作者
- 王秋根

- 作品数:518被引量:3,333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盆 内固定 骨盆骨折
- 向明亮

- 作品数:54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下咽癌 肿瘤干细胞 儿童 分子标志物 CD44
- 黄建华

- 作品数:116被引量:60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折 骨折固定术 踝关节 SANDERS 跗骨窦
- 许云飞

- 作品数:129被引量:417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膀胱肿瘤 肾癌 肾结石 肾肿瘤 腹腔镜
- 胡海霞

-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EFR 颈淋巴结清扫术 小鼠耳蜗 神经变性 L型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