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0篇“ HEV感染“的相关文章
献血者HEV感染合并HBV感染的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献血者中戊型肝炎病毒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特征分析,分析其与HBsAg/HBV DNA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7月1日—2023年2月25日无偿献血者标本1301份纳入研究对象,根据HBsAg和HBV DNA检测结果将标本分为3组,HBsAg阳性组169份标本、HBsAg阴性组102份标本、合格组1030份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HEV Ag、抗HEV-IgM和抗HEV-IgG。依据抗HEV抗体检测结果采用RT-PCR法对合格组标本100份、HBsAg阳性组标本20份、HBsAg阴性组标本30份进行HEV RNA检测。分析3组献血者中抗HEV-IgM和抗HEVIgG检测阳性献血者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1301份标本HEV Ag检测均为阴性。HBsAg阴性组检出抗HEV阳性率为22.55%,与HBsAg阳性组相比(22.55%vs 17.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合格组相比(22.55%vs 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组和合格组均检出抗HEV-IgG+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8%和0.29%,且合格组检出抗HEV-IgM抗体阳性率为0.39%。留取3组150份标本未检出HEV RNA。HBsAg阴性组随着献血者年龄的增长检出抗HEV抗体阳性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组和合格组抗-HEV抗体阳性率在41~50岁人群最高,分别为27.27%和27.04%,其次是51~55岁人群。1301份标本检出抗HEV抗体阳性男性献血者151人,阳性率16.74%,女性45人,阳性率11.28%,检出抗HEV阳性男女人数之比为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肥地区献血者中存在HEV感染合并HBV感染,多为既往感染,也存在急性感染,HBV隐匿感染状态中HEV感染者居多。
李素萍胡晓玉方烨陈志超蒋菲菲王婷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戊型肝炎病毒
中国无偿献血人群HEV感染标志物流行率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我国各地无偿献血人群中HE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及RNA流行率情况,为针对无偿献血者HEV筛查必要性及制定筛查策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PubMed等数据库,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运用R4.1.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6篇,抗-HEV IgG、抗-HEV IgM、HEV RNA分别调查97928、117831、82673例;2)中国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EV IgG合并流行率为23.0%[95%CI(18%,29%)],且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国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EV IgM合并流行率为1.13%[95%CI(0.94%,1.36%)],且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4)中国无偿献血者HEV RNA合并流行率为0.028%[95%CI(0.006%,0.059%)],且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无偿献血者人群中HEV既往感染率较高,且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布差异;现症感染率相对较低且较前十年有所降低,但仍存在输血残余风险,需加强对无偿献血者血液HEV筛查的重视。
谢月娜李凤园刘淼潘彤刘军
关键词:META分析
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感染状况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评估献血者常规核酸筛查同时进行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甲型肝炎病毒(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联合检测的可行性,分析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感染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献血者血液筛查方案提供数据。方法对2021年11月—2022年5月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采用核酸检测(NAT)方法检测其HPV B19 DNA、HAV RNA和HEV RNA,对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3440名无偿献血者中HPV B19 DNA检出3例,阳性率0.09%,其中2例HPV B19 DNA阳性献血者HPV B19-IgM为阴性,1例因标本量不足未能检测;3440例献血者中HAV RNA和HEV RNA未检出。HBV、HCV、HIV核酸筛查同步进行HPV B19、HAV和HEV核酸检测,较常规工作约延缓20 min发放检测报告。结论南通地区无偿献血者HPV B19,HAV和HEV核酸阳性率较低,但仍然存在输血传播感染风险,核酸检测可以降低其输血传播风险。
王克成丁颍周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甲型肝炎病毒无偿献血者
HEV核酸、抗原、抗体对HEV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HEV核酸(HEV RNA)、HEV抗原(HEV Ag)、HEV抗体(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在临床诊断HE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检测的13992例标本,其中1924例HEV IgM抗体或HEV IgG抗体阳性。分别采用荧光PCR法进行HEV RNA和基因型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HEV Ag、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检测,并检测ALT、AST、TBil和DBil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924例标本中HEV IgM抗体阳性152例(7.9%),HEV IgG抗体阳性1897例(98.6%),HEV RNA阳性62例(3.2%),HEV Ag阳性55例(2.9%)。HEV IgM抗体阳性组中HEV RNA阳性率为40.8%(62/152),HEV Ag阳性率为36.2%(55/152)。HEV RNA阳性组中HEV Ag阳性率为88.7%(55/62)。HEV RNA阳性组(n=62)ALT、AST、TBil、DBil水平高于HEV RNA阴性组(n=90)(Z值分别为-7.609、-6.942、-5.815、-6.130,P值均<0.001),HEV Ag阳性组(n=55)ALT、AST、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HEV Ag阴性组(n=97)(Z值分别为-6.413、-5.786、-5.199、-5.545,P值均<0.001)。巢式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58例HEV RNA阳性,4例阴性。HEV IgG抗体阳性高水平明显降低HEV Ag检测的S/CO值,甚至出现阴性结果。结论与HEV抗体相比,HEV Ag可以提高戊型肝炎的诊断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高水平的转氨酶或胆红素可以辅助诊断HEV感染;高水平的HEV IgG抗体会降低HEV Ag检测值,检测时应注意HEV Ag阴性时HEV IgG抗体值。
李晓鹤王江华季颖刘艳朱凌贾玉缘王震宇史羿君张海莹饶慧瑛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RNA抗原抗体
郑州地区妊娠女性HE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对策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妊娠女性HE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住院的孕妇1870例,均在入组后实施乙肝五项检查。观察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及分布特征,包括年龄、居住地、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妊娠状态,并对比感染及未感染孕妇妊娠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870例孕妇HBV感染(HBsAg阳性)92例(4.92%),其中HEsAg阳性中HBeAg阳性28例(30.43%),Anti-HBe阳性59例(64.13%)。HBV感染孕妇阳性率在不同年龄、妊娠状态分布相当(P>0.05),HBV感染孕妇阳性率在农村、无乙肝疫苗接种较高(P<0.05),HBV感染孕妇早产儿与未感染孕妇相当(P>0.05),HBV感染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均高于未感染孕妇(P<0.05)。结论:农村、无乙肝疫苗接种妊娠女性HBV感染率较高,HBV感染对妊娠并发症、产时及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结局均存在一定影响,故应加强农村及无乙肝疫苗接种孕期肝功能检查,及时预防HBV感染
张琦豪李志亚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妊娠女性
湖北地区HIV人群HEV知信行及HE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湖北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对该人群中HEV感染的流行...
陈雅梦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戊型肝炎HE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文献传递
肝硬化合并HEV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IL-22水平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重叠感染HEV肝炎病毒时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和血清白介素22(IL-22)水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同时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分为A组(双重感染HBV和HEV的肝硬化患者64例)和B组(单纯感染HEV无HBV感染的肝硬化患者36例),选择同期被确诊为肝硬化而无病毒感染的患者10例为C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D组。常规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2、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分析对比各个组间的差异和不同。结果:ALT、AST、TBIL等反应肝功能的指标A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 <0. 05),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反应患者的凝血功能,A组明显低于B组、C组、D组(P <0. 05),IL-22水平A组、B组明显高于C组、D组(P <0. 05),IL-6水平测定A组明显高于B组、C组、D组(P <0. 05),IL-17和TNF-α水平A组> C组> B组> D组(P <0. 05),A组患者中,有33例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31例未出现ACLF。伴ACLF患者的IL-22、IL-6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ACLF患者(P <0. 05)。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HBV和HEV双重病毒感染时,其肝功能受损程度最为严重,单纯感染次之,IL-22参与HEV感染后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IL-22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HEV患者病情转归的有效指标。
迟男男于佳楠朱艳丽杜景峰
关键词:肝硬化HEVIL-22
HEV感染血小板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否感染血小板并进一步在其内复制,以及血小板与HEV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将纯化的血小板与病毒共培养1 h后在PBS中洗涤2次,22℃下继续震荡培养5 d,每天观察病毒的复制情况。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EV核酸浓度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EV是否感染血小板;流式细胞术分析HEV是否促进血小板活化。结果随着HEV感染量的增加,血小板感染病毒量逐渐增加并趋于平稳,并且感染率最高约为1.22%,免疫荧光结果可同时观察到HEV结合或进入血小板;培养上清中的病毒浓度与d0相比,d4、d5有明显的增长(P<0.01),且沉淀中的病毒浓度在d2有明显的增加(P<0.01);HEV导致CD62P,CD41双阳性血小板比例增加约8%(P<0.01)。结论 HEV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感染血小板并促进血小板活化,HEV在血小板内的复制特征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程丽姗付萍吴秉婷柯玲刘鱼
关键词:血小板戊型肝炎病毒血小板活化
宫内HEV感染免疫阻断成功与失败幼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宫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阻断治疗成功与失败幼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81例宫内感染幼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阻斷治疗情况分为免疫失败组(12月龄时HBsAg持续阳性,HBsAb阴性,n=35)和免疫成功组(12月龄时HBsAg阴性,HBsAb阳性,n=46)。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免疫失败组和免疫成功组幼儿性别、出生体重及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失败组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免疫成功组,而CD8^+明显高于免疫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失败组血清IL-18、IFN-γ水平低于免疫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BV宫内感染免疫阻断治疗失败患儿中CD4^+淋巴细胞明显下降,而CD8- T淋巴细胞明显上升,同时血清IL-18,IFN-γ水平明显下降,免疫功能状态能够显著影响到HBV感染的治疗结局。
刘伟芳唐智超
四川省猪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Ⅳ型HEV感染大鼠模型的研究
戊型肝炎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的病原体。我国是HE的高发地区,1986年-1988年,在我国新疆曾发生HE的大...
李幽幽
关键词:猪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大鼠模型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石蕊寒
作品数:55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病理学观察 病理诊断报告 戊型肝炎病毒 HEV 病死
郝文卓
作品数:18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三聚氰胺 病理变化 HEV感染 HEV 小鼠睾丸
安俊卿
作品数:17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戊型肝炎病毒 HEV感染 三聚氰胺 病理学观察 病死
吴桥兴
作品数:57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病理诊断报告 病理学观察 抗菌肽 三聚氰胺 病死
佘锐萍
作品数:420被引量:1,41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抗菌肽 病理学观察 组织病理学 戊型肝炎病毒 H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