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0篇“ HBV感染状态“的相关文章
献血者HBsAg阴性NAT可疑标本HBV感染状态确认
2023年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无偿献血者应用PANTHER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后,联检反应性,鉴别试验阴性(NAT可疑)标本HBV感染情况。方法本中心2021年1—8月69362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常规检测和ID-NAT检测后,共检出HBsAg-PANTHER核酸检测联检反应性而鉴别非反应性献血者标本(以下简称NAT可疑标本)66份。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3份应用超高速离心富集病毒后,采用超敏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HBV DNA,ID-NAT复测鉴别实验,补充电化学发光法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23份NAT可疑标本中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共确认HBV DNA阳性14份,HBV感染者抗-HBc阳性率为92.8%。感染者中92.8%(13/14)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超敏荧光定量PCR检测共有10份标本获得病毒载量,5份可定量,病毒载量定量(11~464)IU/mL,中位数为15.4 IU/mL。结论NAT可疑标本中仍能检出60%标本为HBV DNA阳性。抗-HBc检测能排除大多数NAT无法检测到的OBI,应提高目前NAT检测灵敏度,确保输血安全。
王全慧樊晶
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荧光定量电化学发光法
天津地区HBsAg阴性NDR献血者HBV感染状态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应用单个标本核酸检测(ID-NAT)后,联检反应性鉴别阴性即鉴别非反应性(NDR)且HBsAg-献血者HBV感染状态。方法 将本中心2021年9月—2022年3月的52 60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常规检测和ID-NAT检测后,共检出HBsAg ELISA-TMA核酸检测联检反应性而鉴别非反应性献血者标本(NDR可疑标本)50份。并进行罗氏MPX 2.0单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结果 50份HBsAg-NDR可疑标本中确认HBV感染标本11份22%(11/50)。血清学标志物分析:NDR可疑标本中抗-HBc+比例达76%,抗-HBs+占比为44%;HBV感染确认组和未确认组间抗-HBc+(81.8%和74.4%)和抗-HBs+(36.4%和46.2%)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确认组抗-HBs检测值的分布[中位数14.44 IU/L,范围(10.57~33.74)IU/L]明显低于未确认组。在HBV感染确认组中鉴定出血清学阳性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OBI)10份(90.9%),1份血清学阴性献血者因未能追踪而疑似HBV窗口期感染。结论 HBsAg-NDR可疑标本中仍能检出部分标本为HBV DNA阳性,多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提高检出率;NDR标本抗-HBc检出率较高,可能存在HBV传播的潜在风险,应提高目前NAT检测灵敏度,确保输血安全性。
王全慧樊晶
关键词:献血者血清学标志物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HBV感染女性妊娠期及产后T细胞免疫的动态变化及其与HBV感染状态的关系
背景和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史及疾病转归主要取决于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妊娠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能够改变母体的免疫状态。对于慢性HBV感染女性,妊娠期及产后母体免疫系统如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会影响HB...
郝耀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脏炎症T细胞免疫
不同HBV感染状态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联合艾拉莫德治疗的肝脏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HBV感染状态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MTX)联合艾拉莫德(IGU)治疗的肝脏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活动期RA患者,使用MTX联合IGU治疗,疼痛明显者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或小剂量激素,HBsAg阳性者均建议预防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检测基线、12周、24周的活动指标,肝功能及HBV-DNA载量等指标。结果:共47例患者完成24周随访并纳入统计,根据HBV感染状态分为HBV携带组(n=8)、既往HBV感染组(n=21)、无HBV感染组(n=18)。3组治疗后第12、24周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共4例(8.5%)出现转氨酶升高1~3倍;HBV携带组2例患者拒绝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分别于第12、24周出现HBV再激活。结论:MTX联合IGU治疗活动期RA患者存在一定肝损害风险,可引起转氨酶轻度升高,治疗前应常规进行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查,及时发现HBV感染患者并于治疗前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以减少HBV再激活的发生。
李艳华蔡小燕
关键词:甲氨蝶呤艾拉莫德类风湿关节炎乙型肝炎病毒
夫妻双方不同HBV感染状态对IVF/ICSI-ET治疗患者妊娠率和妊娠结局与母婴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夫妻双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对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患者妊娠率和妊娠结局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9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IVF/ICSI-ET治疗的不孕夫妇临床资料为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BV双方阳性组58对、男方阳性组47对、女方阳性组39对以及阴性组61对,比较各组基本资料、促排卵结果、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结果各组年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继发不孕比例、不孕病因及基础卵泡刺激素(FSH)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短效激动剂(GnRH-a)疗程和剂量、FSH疗程和剂量、绒毛膜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取卵数量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占比等促排卵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夫妻双方阳性组双原核(2PN)受精率低于阴性组(P<0.05),各组受精率、卵裂率、正常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胚胎着床率、妊娠率、自然流产率以及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孕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感染可能对IVF/ICSI-ET治疗造成一定影响,夫妻双方均阳性可导致双原核受精率明显降低,但对胚胎发育、妊娠结局和母婴健康无明显影响。
陈素琴石玉珊俞丹凤高思罗杰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孕妇HBV感染状态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孕妇乙肝(HBV)感染状态与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60例乙肝HBsAg、HBeAg及HBcAb阳性产妇建立A组;60例乙肝HBsAg、HBeAb及HBcAb阳性产妇建立B组;60例乙肝HBsAg,HBcAb阳性产妇建立C组;60例乙肝HBsAg、HBeAg阳性产妇建立D组;同期纳入60例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提示全阴性产妇建立对照组。产妇与新生儿均接受乙肝两对半、PCR HBV-DNA检测。结果纳入4组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组产妇乳汁样本HBsAg检出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4组产妇唾液样本HBsAg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产妇血液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及HBcAb阳性)产妇或HBV-DNA载量较高产妇新生儿宫内感染风险更大,对于此类患者孕期应给予阻断HBV病毒,在产后及时对新生儿进行联合免疫干预,以减少HBV病毒的传播。
刘大明程冬梅甘福生
关键词:新生儿宫内感染影响因素
HBV感染状态对单胎妊娠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对单胎妊娠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36例HBV感染的单胎孕妇及同期50例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肝功能异常与否将HBV感染孕妇分为肝功能异常组78例与肝功能正常组58例。比较3组孕妇一般资料、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时及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等情况,并分析HBV感染孕妇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结果:肝功能异常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胆汁淤积症、死胎引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窒息、死胎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及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但肝功能正常组孕妇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及HBV-DNA阳性宫内感染率高于HBeAg阴性及HBV-DNA阴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致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增加孕妇妊娠期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导致母婴不良结局,对于HBV患者及其携带者可在孕期加强肝功能的监测,对于具强传染性的孕妇,可积极进行预防治疗,阻断母婴传播。
王敏杰卞晓岭刘晓燕陈小村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妊娠期并发症肝功能
核酸检测单反应性无偿献血者HBV感染状态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NAT)单反应性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方法收集本实验室采用转录介导扩增技术(TMA)检出的NAT单反应性献血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BV DNA重复检测,并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分析HBV感染状态。结果225份TMA NAT单反应性标本中,检出78份(34.67%)TMA NAT鉴别检测和/或PCR检测HBV DNA阳性标本,其中76份可确定HBV感染状态,2份感染状态不能确定。76份标本中,63份(82.89%)为隐匿性HBV感染(OBI),13份(17.11%)为HBV疑似窗口期感染(pWP)。63份OBI标本中,49份(77.78%)标本HBV DNA水平小于20IU/mL。13份pWP标本中,4份(30.77%)标本HBV DNA水平小于20IU/mL。225份标本分为NAT检测值S/CO1~<6组、6~<10组、10~17组,HBV DNA确认阳性率分别为13.11%、13.64%、47.18%,S/CO 10~17组阳性率高于S/CO1~<6组和6~<10组(P<0.05)。OBI标本中,NAT检测值S/CO 1~<6、6~<10、10~17的标本分别占12.70%(8/63)、4.76%(3/63)、82.54%(52/63)。13份pWP标本NAT检测值S/CO为10~17。结论部分NAT单反应性无偿献血者为HBV感染者,OBI所占比例远大于pWP感染者,且HBV DNA浓度水平极低,存在经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屏蔽NAT单反应性献血者对预防经输血传播HBV具有重要意义。
姚凤兰汪德海査祎王瑞葛红卫
关键词:无偿献血核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不同HBV感染状态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s TCR CDR3谱系漂移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这3种不同HBV感染状态下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s)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β链各家族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 3,CDR3)谱系漂移特征。方法采集3例正常人、5例慢性HBV携带者、12例CHB及5例AHB患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磁珠分选法分选CD4^+ CD25^+Tregs,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 DNA;根据TCRβ链24个可变区基因(TRBV)家族设计相应的上游引物,并在β链恒定区(BC)设计1条共用的FAM荧光标记下游引物及对照引物。PCR扩增出24个包含完整CDR3区的TRBV家族的PCR产物,电泳鉴定目的片段;PCR产物送上海基康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基因扫描;用Peak Scanner Software v1.0软件分析TRBV家族CDR3谱系特征。结果不同HBV感染状态下24个TRBV家族CDR3谱系图均呈现一个或者多个形态不一、数量不等的单峰、寡峰、偏峰谱型,其中一些家族表达极低或缺失,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上多数家族于预测范围大小处呈现1条模糊条带,部分家族出现清晰条带或无条带;对不同HBV感染者间各TRBV家族CDR3谱系偏移率进行比较发现:慢性HBV携带者中BV7谱系偏移率明显高于CHB及AHB患者(P均<0.05),CHB患者中BV15谱系偏移率明显高于慢性HBV携带者及AHB患者(P均<0.05),AHB患者中BV23谱系偏移率明显高于CHB及慢性HBV携带者(P均<0.05)。CHB患者外周血CD4^+ CD25^+Tregs TRBV家族CDR3克隆增生总体异常率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576 5,P=0.049 8)。结论部分优势利用的TRBV家族可能在感染HBV后免疫耐受以及清除病毒中发挥重要作用。
吕红潘宗琴陈宇庄勤建姚新生邱隆敏
关键词:慢性HBV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
重组人Ⅱ型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不同HBV感染状态下脊柱关节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 Fc)对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下脊柱关节炎(SPA)患者肝功能及HBV感染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活动期SpA患者,经rhTNFR:Fc单药或联合治疗至少12周,治疗前及治疗第4、12周(主要观察终点)评估SpA病情、肝功能及HBV感染指标.如患者同意,延长rh TNFR:Fc治疗并随访至第24周(次要观察终点).结果 81例患者完成12周随访,其中HBV携带组21例,既往HBV感染组25例,无HBV感染组35例.第4周时3组各1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但未超过3倍.治疗24周,既往感染组均无再激活,无感染组均无新感染,携带组4例出现再激活,均无伴ALT超过正常上限2倍,其中7例基线HBV-DNA阴性且未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2例患者分别于第10、24周时发生HBV再激活,HBV-DNA自行转阴或抗病毒治疗后转阴;1例rh TNFR:Fc联合沙利度胺12周后改沙利度胺维持,第16周发生HBV-DNA再激活,第24周自行转阴.4例基线HBV轻度复制的携带组患者均未发生再激活,9例基线HBV高复制者1例对预防性抗病毒药物耐药而出现再激活.结论 rh TNFR:Fc为基础的短期治疗可引起HBV再激活,但多不引起肝炎活动.
李艳华莫颖倩梁锦坚孙启阳黄月婷郑东辉戴冽
关键词:脊柱关节炎

相关作者

孙琳
作品数:38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研究主题:肝组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病理学 临床病理 临床病理特征
王欣欣
作品数:55被引量:203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研究主题:肝组织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临床病理 肝脏肿瘤
王泰龄
作品数:214被引量:2,243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病理 病理学 肝硬化 肝炎
吕红
作品数:15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CDR3 T淋巴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医院感染
孟忻
作品数:46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研究主题:肝组织 免疫组化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