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61 篇“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的相关文章
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2006年 赵英杰 范希成 高志文关键词:HBEAG 阴性 乙型肝炎 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被引量:12 2004年 王豪关键词:拉米夫定 活动性 HBEAG HBVDNA 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患者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停药后的随访及管理 2024年 乙型肝炎 病毒(HB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研究表明,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CHB)患者停止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虽然有很多益处,但是其风险不确定性高,很多患者会出现临床复发甚至需要肝移植或者死亡。临床研究表明,HBeAg阴性 CHB患者停用NAs后还需加强治疗后管理,2022版中国CHB防治指南建议对HBeAg阴性 但可检测到HBV DNA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国内外对于HBeAg阴性 CHB患者停药指征的指南尚不统一.本文根据各国CHB防治指南以及针对HBsAg、HBV DNA或者HBV DNA等生物标志物联合评判HBeAg阴性 CHB患者是否在停止NAs治疗后需要药物再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为HBeAg阴性 CHB治疗和预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余姣 万谟彬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阴性 核苷(酸)类似物 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患者采用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效果分析 2024年 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84例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标较参照组更高,(P<0.05)。结论 针对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患者,通过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能够取得极为理想的治疗成效,可以显著改善其病情,增强其肝功能,防止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能够调节患者的机体炎症状态,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王瑞萍关键词:HBEAG阴性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白介素⁃15基因多态性与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患者疗效的关联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白介素-15(IL-15)基因多态性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 病毒e抗原(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CHB)患者疗效的关联性。方法将312例HBeAg阴性 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6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抗病毒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补肾健脾利湿颗粒,对照组加用补肾健脾利湿颗粒安慰剂,疗程为1年。比较两组的治疗应答率,观察血清IL-15水平的变化情况;挑选IL-15基因的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进行基因分型,分析IL-15基因多态性与治疗应答的关联性。结果①最终完成试验者306例,其中治疗组155例、对照组151例。②两组治疗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HBsAg水平降低、IL-15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HBsAg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清HBsAg、IL-1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治疗应答患者血清IL-15水平升高、无应答患者血清IL-15水平降低(P<0.05),治疗组应答患者血清IL-15水平高于治疗组无应答患者(P<0.05)。⑤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有5个SNPs与治疗应答有显著性关联证据,分别为rs6819823、rs2857261、rs10519612、rs10519613、rs1057972(P<0.05)。⑥治疗前,治疗组应答患者rs6819823 TT基因型血清IL-15水平低于GG基因型、rs2857261 AA基因型血清IL-15水平低于GG基因型、rs1057972 AA基因型患者血清IL-15水平低于TT基因型(P<0.05);治疗后,携带rs6819823、rs2857261、rs10519612、rs10519613、rs1057972最小等位基因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患者血清中IL-15水平上升(P<0.05)。结论IL-15基因遗传变异及IL-15表达水平变化与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 CHB的临床疗效存在关联。 邹晨 马言璐 高月求 张鑫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白介素-15 免疫应答 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患者的临床研究 苏悦富马酸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 的慢性 乙型肝炎 (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拉米夫定治疗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 的CHB患者50例,被随机分为TDF治疗组25例和ETV治疗组25例,前者常规剂量应用,后者加倍应用。两组均治疗48周,监测疗效。应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因素。结果在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TDF治疗组血清HBV DNA累积转阴率分别为32%、60%、72%、80%和92%,显著高于ETV治疗组(分别为4%、24%、32%、40%和44%,均P<0.05);TDF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56%、68%、80%、84%和96%,与显著高于ETV治疗组(分别为16%、32%、52%、56%和72%,均P<0.05);在治疗48周时,TDF治疗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85.4±13.9μmol/L对76.2±17.5μmol/L,P=0.0001),而ETV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无显著变化(76.6±12.9μmol/L对77.3±11.2μmol/L,P=0.76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TDF治疗和血清HBV DNA载量为影响血清HBV DNA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TDF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但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张全乐 赵丹 李杰 刘三香 刘刚 李亚关键词: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3年 慢性 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CHB)由乙型肝炎 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致,可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现代医学尚未有治愈的药物,在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抑制肝纤维化发生和进展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被发现在治疗HBeAg阴性 CHB方面有独特优势。文章整理总结了HBeAg阴性 CHB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BeAg阴性 CHB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覃武海 黎裕朝 张荣臻关键词:中医药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风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 e抗原(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病毒(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检验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1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96例HBeAg阴性 慢性 HBV感染者和677例乙型肝炎 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常用实验室数据,按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892例)和验证组(381例),采用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及临床影响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型肝炎 核心抗体(OR=1.492,95%CI 1.316~1.706)、γ-谷氨酰转移酶(OR=1.015,95%CI 1.010~1.022)、血小板计数(OR=0.986,95%CI 0.982~0.988)和白蛋白(OR=0.853,95%CI 0.824~0.882)是乙型肝炎 相关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此4项指标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ROC曲线显示模型的AUC为0.933(95%CI 0.916~0.950),验证组AUC为0.931(95%CI 0.905~0.956)。校准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决策曲线分析和临床影响曲线显示模型净收益率较高,临床应用性能较好。结论乙型肝炎 核心抗体、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是HBeAg阴性 慢性 HBV感染者发生肝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应用性能,能够为肝硬化发病风险的预测提供帮助。 李楠 赵可馨 刘子淇 张嘉荣 冯永辉关键词:乙型肝炎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列线图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治疗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治疗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来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就诊的HBeAg阴性 的慢性 乙型肝炎 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3组,A组为单用富马酸替诺福韦治疗乙型肝炎 ,B组为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 ,C组为富马酸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乙型肝炎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 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2个月后,3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比较,C组改善明显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3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C组患者的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A组及B组(70.00%、75.00%、85.00%vs 30.00%、35.00%、40.00%vs 40.00%、30.00%、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4,9.777,9.910,P<0.05)。结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同时配伍富马酸替诺福韦药物对HBeAg阴性 慢性 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十分显著,药物对患者的稳定和安全性极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李金伟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转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