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篇“ COII基因“的相关文章
- 基于线粒体DNA COII基因序列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为了从遗传多样性的角度评估团头鲂不同选育群体的选育潜力,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_0)为对照组,采用线粒体DNA COII基因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它们的选育潜力。结果显示,在3个选育群体的72条序列中,共确定了15种单倍型,群体间存在6种共享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的范围为0.731 9~0.818 8,核苷酸多样性(π)的范围为0.001 108~0.001 76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的范围为0.649~1.034,群体内核苷酸序列间平均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0 930~0.001 432,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π、K)均高于F_0群体。3个选育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指数(F_(ST))的范围分别为0.001 249~0.001 450和0.012 34~0.124 50,A群体与C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显著(P<0.05),F_0群体与A群体间成对F_(ST)值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选育潜力较大;同时,选育群体间(A群体与C群体间)、选育群体与奠基群体间(A群体与F_0群体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表明不同方向上的累代人工选育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
- 唐首杰毕详张飞明张友良
- 关键词:团头鲂选育群体线粒体DNA
- 云南师宗和江苏盱眙中华按蚊的分子鉴定及COII基因序列分析
- 2016年
- 为了了解云南省师宗县和江苏省盱眙县中华按蚊的分子鉴定及COII基因序列特征,2014年7月在云南省师宗县和江苏省盱眙县采集蚊虫标本,通过形态学鉴定出中华按蚊,再提取蚊虫基因组DNA,用COII基因特异引物和序列测定,然后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在云南省师宗县县城周围采集蚊虫标本314只,其中按蚊234只(74.52%);在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采集蚊虫标本212只,其中按蚊143只(67.45%)。经形态学鉴定,每个地方挑选了8只疑似中华按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6只蚊虫COII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100%之间,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6只蚊虫全部与中华按蚊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内。表明了采用分子鉴定的方法可有效地进行蚊虫种类鉴定。
- 胡骑王静林何于雯孙强吴晶
- 关键词:中华按蚊COII基因分子鉴定
- 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输入性猫栉首蚤指名亚种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I)和Ⅱ(COII)基因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从2014年1月入境集装箱死猫体表采集蚤类样本,形态学鉴定完毕后提取DNA,PCR扩增COI和COII基因并测定序列,使用Mega 6.0通过ML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OI和COII基因富含A+T,碱基突变多为置换突变,无移码,缺失和插入突变;Blast显示与澳大利亚猫栉首蚤指名亚种同源性较高(99%)。结论 COI基因序列存在足够的变异能够区分亲缘关系很近的种类,为外来或新发现的蚤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 罗丹王安东尹小平田延河梁臻巴特张江国
- 基于16SrDNA和COII基因序列的蝗总科部分种类分子系统学研究
- 蝗总科昆虫是直翅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食物链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蝗总科昆虫对农业、牧业和林业的发展有巨大影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蝗总科的研究意义重大。在蝗总科的研究中,系统学一直...
- 张轶平
- 关键词:蝗总科系统学COII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COII基因的南亚乳白蚁荧光定量PCR分子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II基因的南亚乳白蚁荧光定量PCR分子检测鉴定方法,步骤包括:待测样品模板的制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或探针,建立与优化PCR反应体系,观察记录结果。该方法适用于南亚乳白蚁不同品级的检测鉴定,克服了...
- 张卫东廖力王岚权永兵徐淼锋迟远丽蒋立琴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COII基因的非洲乳白蚁荧光定量PCR分子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OII基因的非洲乳白蚁荧光定量PCR分子检测方法,步骤包括:待测样品模板的制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或探针,建立与优化PCR反应体系,观察记录结果。该方法适用于非洲乳白蚁不同品级的检测鉴定,克服了传统...
- 张卫东王岚权永兵廖力徐淼锋迟远丽黄永辉
- 文献传递
- 基于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的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 假眼小绿叶蝉 Empoasca vitis(Gathe)是我国大陆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茶树害虫。国内外学者对于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理学特性、地理分布和危害损失估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关于其地理种群分化情况的报道...
- 周宁宁
- 关键词:茶叶害虫线粒体COI基因基因流
- 文献传递
- 基于不同长度的COI和COII基因片段分子鉴定嗜尸性双翅目昆虫
- 一、季节性演替实验鉴定法医学重要节肢动物 背景: 法医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在尸体内、尸体表面或尸体附近采集到的昆虫标本,进行检验、鉴定、分类后,明确昆虫种类或确定某一昆虫生...
- Sanaa Mohamed Aly Aly
- 关键词:线粒体DNA麻蝇科
- 基于Cyt b和COII基因序列的网翅蝗科(直翅目:蝗总科)部分种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本研究采用PCR 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2 亚科31 种网翅蝗科昆虫及1 种癞蝗(外群)的线粒体基因Cyt b 和COII 全序列,使用MEGA V2.1 进行序列组成分析,对线粒体基因Cytb、COII数据集按照蛋白质基...
- 王延峰王文强郑哲民黄原杨亮
- 关键词:网翅蝗科COII系统学
- 文献传递
- 4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中检出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的新变异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报道4个疑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2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上两个新变异形式(7250A>G和7774G>A)均为沉默突变(Thr→Thr和Thr→Thr),而位于COⅠ基因上的7196C>A(Leu→Leu)、7319T>C(Ile→Ile)和COⅡ基因上的7660A>G(Asp→Asp)为国外及汉族群体中已报道的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COⅠ基因两个多态性位点为首次在畲族耳聋遗传家系中报道。这些突变或多态没有产生错义氨基酸,可能通过基因调控机制使tRNA代谢或线粒体功能产生缺陷,或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易感而致聋。同时,在家系中未发现GJB2、MTO1基因及其他线粒体基因突变。结论 mtDNA7250A>G和7774G>A为汉族耳聋家系中新发现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形式,而mtDNA7196C>A和7319T>C是首次在畲族耳聋遗传家系中报道。
- 刘奇才陈静郜峰杨滨商红艳陈添彬欧启水
- 关键词:线粒体DNA氨基糖甙类药物
相关作者
- 马兰

- 作品数:26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斑腿蝗科 系统发育 微孢子虫 亚科 分子进化
- 孙强

- 作品数:2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标准品 DNA 猪肺炎支原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荧光定量PCR
- 王静林

- 作品数:95被引量:4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汉坦病毒 虫媒病毒 甲基对硫磷 辛德毕斯病毒 自然感染
- 王振营

- 作品数:347被引量:2,690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亚洲玉米螟 玉米 玉米螟 为害 桃蛀螟
- 陈添彬

- 作品数:19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线粒体 突变 线粒体DNA 耳聋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