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7篇“ AF内固定“的相关文章
椎旁肌间隙入路使用AF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3年
探讨在胸腰段脊柱侧方手术中,利用椎旁肌间切口行 AF固定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8.06-2020.12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两组,一组是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 AF固定术,另一组是采用试验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 AF固定术),并将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小,术后引血量小,JOA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对比存在差别(P<0.05);在Cobb’s角矫正度数、术后1年脊柱AF固定有无断钉方面对比无差别(P>0.05)。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AF固定术用在胸腰椎骨折中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
丁烈才高朝友宁世达曾业龙赖美桂
关键词:AF内固定系统椎旁肌间隙入路胸腰椎骨折疗效
椎旁肌间隙入路使用AF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1年
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时运用AF固定系统产生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有2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被纳入研究,纳入时间自2018.6-2020.12,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相组,实验组13人,对照组1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AF固定,实验组采用椎旁棘间隙入路AF固定,观察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别,针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展开分析。结果:使用AF短节段固定时选择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术中肌肉剥离更少,创伤更小,术中术后出血量更少,术后腰背部疼痛更轻,病人恢复更快,住院时间缩短,费用更低,达到微创效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手术后伤口引流量较少、患者腰部抬疼痛更轻,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恢复相当,Cobbs’角对比,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AF固定系统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其应用价值明确,值得推广。
丁烈才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AF内固定系统胸腰椎骨折
TSRH联合AF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创伤性脊柱骨折救治中实施TSRH联合AF固定系统的意义。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因胸腰段创伤性脊柱骨折住院治疗的66例患者,以治疗措施不同为依据予以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救治时选择AF固定系统,试验组(36例)则加用TSRH方案,对两组救治措施实践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出血量(156.55±50.76)ml,试验组(97.59±34.55)ml,对照组多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长(2.41±0.79)个月,试验组(1.15±0.5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组织恢复质量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AF固定系统及TSRH联治措施对胸腰段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
于海强
关键词:AF内固定系统出血量骨折愈合
脊柱骨折后路短节段AF固定技术
2016年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后路短节段AF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后路短节段AF固定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AF固定技术治疗脊柱骨折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赵兴国
关键词:脊柱骨折后路短节段
化瘀润肠汤治疗腰椎骨折AF固定术后便秘6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化瘀润肠汤治疗腰椎骨折AF固定术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腰椎骨折AF固定术后并发便秘的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给与口服化瘀润肠汤和胆汁槟榔微B1胶囊。观察两组用药后排便间隔的时间、粪便的性状、伴随症状等指标及停药后短期便秘的复发率进行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6%(P<0.05),停药后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短期复发率分别为6.2%和28.9%(P<0.05)。结论化瘀润肠汤治疗腰椎骨折AF固定术后便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杨鹏张荣枝
关键词:便秘
脊柱胸腰段骨折AF固定手术后断钉临床诊治分析
2015年
目的探究脊柱胸腰段骨折AF固定手术后断钉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50例行AF固定手术后发生断钉现象的脊椎胸腰段骨折患者,分析其断钉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提出预防断钉现象发生的措施。结果 50例患者中17例因骨折节段没有实行植骨融合或植骨方法不妥当;13例因椎弓根螺丝系统负荷过大;12例因椎弓根螺丝钉本身的设计不合理;5例因患者术后未坚持佩戴支具或未佩戴支具;3例因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过度进行负重活动而出现断钉现象。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AF固定手术后出现断钉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手术中未实行植骨或植骨方法欠妥、患者过早过度进行负重活动、椎弓根螺丝本身的设计存有缺陷、患者佩戴支具时间过短等。为防止术后发生断钉现象,要注意术前正确选择固定物,术中正确实行手术操作,保证螺钉的正确入骨,准确实行植骨操作,术后对患者及时实行康复指导,并尽早取出螺钉,以减少断钉现象的发生。
王军
关键词:脊柱胸腰段骨折断钉预防措施
应用TSRH联合AF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应用TSRH联合AF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A组患者采用TSRH联合AF固定系统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AF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由于实施联合手术,手术时间稍长于B组,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患者术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好;两组患者术前椎体情况近似,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所提高,Cobb角下降,A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B组(20%)。结论 TSRH联合AF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创伤性骨折患者效果好,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梁勇江庭彪杨兵
关键词:AF内固定系统
AF固定治疗胸腰椎折的临床观察
2014年
目的对AF固定治疗胸腰椎折的效果进临床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与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所收治的60例胸腰椎折患者,对其采取AF固定的治疗方法,并对其术后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胸腰椎折患者在实施AF固定治疗后,其椎体的缘高和Cobb’s角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在治疗后1年的随访中,患者的折椎体的高度都没有得到明显的丢失,此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成效非常明显。结论采用AF固定法治疗胸腰椎折,其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的椎管和椎体的高度,手术的操作也非常简便,对患者所造成的损伤非常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从华杨珑石芸中岩兴
关键词:AF内固定椎管减压
AF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AF固定治疗胸腰椎处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2年60例胸腰椎患者进行AF固定治疗并且观察恢复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未发生定位错误;发生固定松动的患者有3例;并且没有断钉或断棒病例的发生;不明原因而腰痛的患者有4例。结论采用AF系统固定与椎管减压法治疗胸腰椎处的骨折,可有效地恢复椎管容积和椎体高度,解除脊髓神经受压,改善脊神经的功能,有效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并且手术操作简便。总之,运用AF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比较有效的临床手术。
符招泉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AF固定脊髓CT片
AF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AF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取AF固定治疗,对照组39例采取保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4.9%,对照组优良率为76.9%;治疗组前缘高度恢复良好率为89.7%,对照组前缘高度恢复良好率为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97.4%,对照组恢复率为64.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肯定使用。
陈军平王国寿方存迅
关键词:AF内固定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

相关作者

陈峰
作品数:23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沛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治疗胸腰椎骨折 AF内固定 椎体内植骨 骨折 后外侧
杨勇
作品数:129被引量:527H指数:12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胸椎 胸腰椎爆裂骨折 手术治疗 内固定
王建华
作品数:350被引量:1,409H指数:19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枢椎 寰枢椎脱位 寰椎 寰枢椎 颅底凹陷症
靳安民
作品数:481被引量:2,748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生物力学 脊髓损伤 内固定器 内固定
童斌辉
作品数:69被引量:382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腰椎 脊柱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