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1篇“ ABCD2评分法“的相关文章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对TIA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固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00例TIA患者,根据是否进展为脑梗死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进展为脑梗死)与对照组(70例未进展为脑梗死),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ABCD2评分,比较不同ABCD2分层组DCE-MRI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ABCD2评分对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rK_(ep)、rK^(trans)、rV_(e)均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ABCD2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高危组rK_(ep)、rK^(trans)、rVe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rK_(ep)、rK^(trans)、rV_(e)、ABCD2评分联合预测的灵敏度(94.16%)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联合ABCD2评分预测可提高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灵敏度。
咸耀林
关键词:ABCD2评分脑梗死
ABCD2评分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ABCD2评分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例进展为ACI的患者为试验组,130例未进展为ACI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BCD2评分、CTP检查,比较两组ABCD2评分、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至脑组织内达到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比较ABCD2评分低危组(9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5例)CTP参数,Pearson分析ABCD2评分与CTP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BCD2评分、CTP参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试验组ABCD2评分、TTP、M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TP、MTT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高危组CBV、CBF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ABCD2评分与TTP、MTT均呈正相关性(P<0.05),ABCD2评分与CBV、CBF均呈负相关(P<0.05)。ABCD2评分、TTP、MTT、CBV、CBF联合预测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AUC 0.967,95%CI:0.856~0.996,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联合CTP参数可提高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灵敏度,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吕权坤陈龙安梦林梁子敬
关键词:ABCD2评分脑梗死
ABCD2评分结合头颈部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探讨ABCD2评分联合头颈部血管造影(CTA)血管狭窄评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TIA病人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针对多次发作的TIA病人于第1次发作时予以ABCD2评分,并随访TIA发作后第2天及第7天内继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分析ABCD2评分、CTA评估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对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60例TIA病人中,8例(13.3%)于第2天进展为脑梗死,16例(26.7%)于第7天进展为脑梗死;ABCD2评分越高,TIA后第2天及第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狭窄程度≥50%的TIA病人脑梗死发生率较狭窄<50%病人明显升高(P<0.05);狭窄<50%且ABCD2评分≥4分的TIA病人脑梗死发生风险明显增加(P<0.05);ABCD2评分<4分且狭窄≥50%的TIA病人发生脑梗死风险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ABCD2评分对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有预测价值,且将其与CTA脑血管狭窄评估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临床早期预防及治疗TIA后脑梗死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李尚坤余恒旺崔美莲黎治荣
关键词:脑梗死ABCD2评分
ABCD2评分结合颅脑DWI及CTA预测TIA后脑梗死风险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在ABCD2评分基础上,评估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A对短暂性脑缺血(TIA)后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连续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170例TIA患者(平均年龄62.4岁±5.4岁),全部患者均行DWI及CTA检查,且随访3个月。分别于7天、3个月记录患者ABCD2评分、DWI阳性结果及CTA诊断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以评估所有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70例患者中,68例(40%)患者DWI阳性,43例(25%)诊断LAA。DWI阳性患者中单侧肢体无力(OR=2.3;95%CI,1.1~4.8),TIA症状持续时间≥60 min(OR=3.7;95%CI,1.4~9.9),ABCD2> 5(OR=5.4;95%CI,1.5~18.8),LAA(OR=2.7;95%CI,1.3至5.5)。随访期间,7天内发生脑梗死1例,7天至3个月内发生脑梗死6例,ABCD2评分> 5(OR=24.4;95%CI,2.5~238.7),DWI阳性结果(OR=9.8;95%CI,1.1~83.1),LAA(OR=20.4;95%CI,2.4~175.1)。除1例患者外,3个月内发生脑梗死的DWI均为阳性。ABCD2评分、DWI阳性结果及LAA与7天、3个月脑梗死风险的增加是相关联的。结论:在ABCD2评分基础上引入DWI和CTA检查作为辅助,能提高对TIA后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能力。
禹璐孙凤涛张厚宁盛佳曦宫凤玲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短暂性脑缺血
ABCD2评分联合TCD或MRA对TIA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ABCD2评分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查,30例患者进行了MRA检查,TIA发病7d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脑梗死发生率。结果:70例患者中ABCD2评分低危患者42例,脑梗死发生率4.76%,中危患者20例,脑梗死发生率45.00%,高危患者8例,脑梗死发生率62.50%,中危组和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和高危组两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BCD2评分联合TCD或MRA对TIA患者近期脑梗死发生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和0.654,且两种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LDL≥2.6mo L/L、症状持续时间≥60min均与TIA后7d内脑梗死形成呈正相关。结论:ABCD2评分对TIA短期发生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TCD相比,结合MRA检查,可提高对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厉青倪健强
关键词:ABCD2评分法经颅多普勒磁共振血管造影
ABCD2评分对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有效性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早期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有效性。方:选取收治的80例TIA患者,按照ABCD2评分进行评分,并依此进行分组,观察患者一周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分析不同危险性分组间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情况。结果:低危组患者32例,中危组患者33例,高危组患者15例。一周内脑梗死发生率情况为:低危组为2例(6.25%),中危组为3例(9.09%),高危组为6例(40.00%)。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且三组梗死发生率具有危险性依耐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均P<0.05)。结论:ABCD2评分对于TIA患者的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具有明显的作用,对于TIA的分层防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继霞王琳
关键词:ABCD2评分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
ABCD2评分结合头颈部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根据CTA的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对患者出现TIA后7 d之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进行观察。结果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管狭窄低于50%组(P<0.01)。并且ABCD2评分处于低危组患者中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同样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预测患者出现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再结合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进一步提升预测准确性。
王海棠
关键词:ABCD2评分法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
ABCD2评分结合CTA预测TIA患者近期卒风险的临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ABCD2评分对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评价脑血管狭窄与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及ABCD2评分之间的关系. 方:按照Johnston等对TIA的ABCD2评分...
吕翠兰袁军朱润秀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脑血管狭窄ABCD2评分法
文献传递
ABCD2评分对神经内科住院头晕患者脑卒中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背景:  头晕泛指空间感知障碍和稳定性受损,是一种主观感受,常突然发病,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且易反复发作,患病率和发病率十分高。其病因涉及多学科领域,如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心血管内科等,同时也是神经内科门诊主要的...
蔡艳丽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ABCD2评分法影像学检查
运用ABCD2评分评价补阳还五汤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ABCD2评分评价补阳还五汤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梗死的疗效。方:将5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内服。结果:在治疗后经MRI证实,治疗组有2例发生脑梗死,对照组有5例发生脑梗死,治疗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BCD2评分方面,治疗组改善程度及最终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的脑梗死风险。
周利曾碧映黄浪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ABCD2评分法短暂脑缺血发作

相关作者

万和斌
作品数:27被引量:103H指数:7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脑梗死 帕金森病患者 脑卒中 N端脑钠肽前体
万姗姗
作品数:9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ABCD2评分法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致残性 护理干预
汪进丁
作品数:18被引量:194H指数:6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 N端脑钠肽前体 梗死面积 梗死部位
陈虹
作品数:18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脑脊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 TIA患者 脑卒中
刘春洁
作品数:19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病 脑微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