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6 篇“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 “的相关文章
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血清TPX2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术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2025年 目的:分析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CT perfusion imaging,CT P)参数、血清(Targeting protein for Xenopus kinesin-like protein 2,TPX2)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7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77例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不同病理特征及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CT P参数及血清TPX2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入院时参数血容积(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MB)及血清TPX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cm的肿瘤患者参数BF、PMB及血清TPX2水平均显著高于<3 cm肿瘤患者,鳞癌患者参数BF水平显著高于腺癌患者、腺癌患者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患者,肺癌患者参数BF、BV及血清TPX2水平随分化程度的加重显著升高,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Ⅱ期患者参数BF、BV、PMB及血清TPX2水平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CT P参数BF、BV、PMB及血清TPX2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参数BF、PEI及血清TPX2均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参数BF与病理类型呈正相关,参数BF、BV及血清TPX2均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参数BF、BV、PEI及血清TPX2均于TNM分期及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CT P参数及血清TPX2水平与肺癌患者病理特征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情况。 徐先岚关键词: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 TPX2 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小肝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023年 探讨在针对小肝细胞癌实施诊断和鉴别诊断时,运用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所具有的价值。方法 对疑似小肝细胞癌患者共计50例予以抽取,均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均应用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实施检查,并就检查结果与病理检验结果对照,同时,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就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予以计算。同时,对比小肝细胞癌与良性病变组在 CT 灌注 成像 值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次共计抽取疑似小肝细胞癌的患者共计50例,开展病理检查,检出41例,占比为82.00%,其余9例为良性病变,占比为18.00%,采用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检查,检出肝小细胞癌40例,占比为80.00%,其余10例为良性病变。以病理检测为金标准,得出采用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对小肝细胞癌实施诊断,其灵敏度为97.56%,特异度为100.00%,准确度为58.00%。确诊断小肝细胞癌的患者,经对其HAF指标、BF指标、MTT指标、BV指标实施检测,均高于良性病变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小肝细胞癌,采用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技术进行诊断,在较高的诊断效能,也可依据CT 灌注 成像 值,为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价值十分突出。 周璟逸关键词:小肝细胞癌 诊断和鉴别诊断 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多参数联合用于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多参数联合用于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6例肺癌患者。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进行CT 平扫、增强扫描及灌注 扫描检查,对CT 扫描结果进行统计。以术后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CT 检查相关参数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106例受试者,术后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5例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61.32%。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肺动脉血流量(PA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AF)高于非转移组,灌注 指数(PI)低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F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63.40%、特异度为41.50%;BAF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75.38%、特异度为87.80%;PI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敏感度为74.82%、特异度为58.54%。结论:针对肺癌患者,应用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诊断是否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江新华关键词: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 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收治某院8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先予以所有患者开展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单独组),再予以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组)。分析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联合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86.67%与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92.86%均高于单独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63.33%与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78.57%(P<0.05)。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扫描期间,恶性结节患者在扫描21s、23s、25s、27s、29s、31s、33s与35s的强化值均低于良性结节患者(P<0.05)。35s时,良性结节无强化占比33.93%高于恶性结节无强化0.00%,良性结节在不全强化中占比46.43%高于恶性结节不全强化6.67%,良性结节完全强化占比19.64 %低于恶性结节完全强化93.33%,互比有差异性(P<0.05)。良恶性结节在表面渗透性、血流量、血容积与Patlak血容积参数值方面互比无差异性(P>0.05);恶性结节Patlak方程灌注 参数值高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与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指标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价值高,值得推广。 盛向前 杨红卫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 恶性 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分析2022年 目的:浅析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效能。方法:选取颈部淋巴结因肿大就诊的患者145例,其中良性组82例,恶性组63例,两组皆进行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比较两组灌注 参数即血容量(BV)、强化峰值(PEI)、血流量(BF)和达峰时间(TTP)水平以及良恶性病变诊断值。结果:颈部淋巴结良性组BV、PEI与BF水平低于恶性组,良性组TTP水平高于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诊断灵敏度为0.921,特异度为0.951,Kappa值为0.873。结论: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能有效区分颈部淋巴结的良性与恶性病变血流灌注 情况,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效能佳。 廖雅丽关键词:64层螺旋CT 颈部淋巴结 良恶性 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021年 分析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55例疑似乳腺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查,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组,即:纤维腺瘤组(13例)、增生病组(17例)、乳腺癌组(18例),另将患者对侧正常乳腺设为对照组(55例),对比四组检查结果。结果:血容量(BV)方面,乳腺癌组高于对照组、增生病组,增生病组、纤维腺瘤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BF)方面,乳腺癌组高于对照组、增生病组及纤维腺瘤组,增生病组、纤维腺瘤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面通透性(PS)方面,乳腺癌组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可有效诊断乳腺疾病,为临床诊断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及影像学信息。 王志鑫关键词: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 乳腺疾病 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甲状腺定性、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甲状腺定性、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1例,其中良性结节42例,恶性结节9例。计算CT 灌注 成像 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测定良恶性结节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达峰时间(TTP)、强化峰值(PE)、表面通透性(PS)及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CT 灌注 成像 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0.48%(38/42),特异度为77.78%(7/9),准确度为88.24%(45/51);甲状腺良性结节的TTP明显高于恶性结节、PS明显低于恶性结节(P<0.05),良恶性结节间BV、BF及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良性结节TDC曲线以Ⅲ型为主,恶性结节以Ⅱ型为主,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灌注 成像 可用于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中,且PS、TTP及TDC曲线形态在其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舒学愚 朱晓华关键词:CT灌注成像 甲状腺结节 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联合CT 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64 排螺旋 CT 灌注 成像 (CT P)联合CT 血管成像 (CT 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拟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1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CT P、CT A检查。记录灌注 异常区及健侧相应区域(对照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以临床综合诊断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 P联合CT A诊断AIS符合率。结果梗死区和半暗带CBV、CBF均明显低于对照区,且梗死区CBV、CBF显著低于半暗带(P<0.05);梗死区和半暗带MTT、TTP均明显高于对照区,且梗死区MTT、TTP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CT P联合CT A诊断AI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54%、90.32%、87.41%。结论CT P可定量检测脑部血液灌流情况,区分梗死区和半暗带,CT A可准确检测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CT P联合CT A检测诊断AIS的准确性较高。 盖红关键词: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 探讨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行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检查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确诊结果分为原发性肝癌组(60例)、肝硬化组(30例)、健康组(60例),所有受检者行CT 灌注 成像 检查后观察CT 灌注 图像表现及病灶大小情况,同时采用Perfusion3软件测量患者不同病灶大小及三组的CT 灌注 参数值差异,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积(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 量(HA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动脉灌流量(HAP)彩图中肝癌病灶较健康者具有明显高灌注 血流表现,其中呈均匀高灌注 血流27例,不均匀高灌注 血流33例,其中有3例肿瘤中心坏死区呈明显低灌注 ,且低于边缘部灌注 程度,周围液化坏死区则无血流灌注 情况;在门静脉灌流量(PVP)彩图中肝癌病灶较健康者具有明显低灌注 表现,多数肿瘤边界与周围肝组织无明确界限,仅少数较为清晰,边缘部分灌注 程度明显高于中心灌注 程度。病灶按肿瘤大小分布,肿块型病灶(5cm<病灶≤10cm)最常见,共30例(50.00%),且不同病灶大小之间CT 灌注 参数BF、BV、PS、MT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BF、BV、PS、HAP值明显高于肝硬化组与健康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的MT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MT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 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通过直观反应肝内血流灌注 状态,判断肝癌病变程度,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荣霞 刘肖 牛淑君 徐淋立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肝硬化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和血管成像 的诊断价值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和血管成像 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诊断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发病12 h内实施灌注 成像 和血管成像 检查,CT 平扫,分析其具体表现,对比对侧相应区灌注 参数,计算灌注 缺损区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脑血流量各参数值,发病2~7 d复查CT 平扫,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血管成像 图像。结果36例患者中,基底节多发或单发腔隙梗死灶或软化灶者占16例,1例出现早期脑沟变浅、稍低密度改变,剩余19例未见显著异常;36例患者中,脑干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3例,未见显著异常者12例,腔隙性梗死7例,感兴趣区未包括病变层 面。25例表现为平均通过时间延长,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减低,和临床症状相对应大小不等灌注 减低区,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颈内动脉系统20例。25例中有22例存在不同范围的缺血半暗带。结论64 层 螺旋 CT 灌注 成像 和血管成像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能显示缺血半暗带,判断闭塞血管,准确、快速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对指导溶栓治疗和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临床价值。 张潇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灌注成像 血管成像 64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