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06篇“ 6-K-PGF1A“的相关文章
- 血清D-二聚体、血栓素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血栓素B2(TXB2)联合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拟行TKA的15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并发下肢DVT将其分为并发组(n=52)和非并发组(n=104)。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KA后并发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24 h血清D-D、TXB2联合6-K-PGF1α对TKA后并发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并发组术后24 h血清D-D、TXB2水平均高于非并发组(P<0.05),术后24 h血清6-K-PGF1α水平低于非并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均是TKA后并发下肢DVT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D、TXB2联合6-K-PGF1α预测TKA后并发下肢DVT的灵敏度为94.23%,曲线下面积为0.925,均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各指标单独预测基本一致。结论:术后24 h血清D-D、TXB2、6-K-PGF1α水平均对TKA后并发下肢DV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 赵允胡文晋赵骁虎王爱国
- 关键词: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 外周血TXB2、NETs、6-{1}-PGF1α水平对创伤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价值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栓素B2(TXB2)、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在预测创伤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绵阳市骨科医院治疗的创伤骨折患者102例。统计分析发生和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手术前后TXB2、NETs、6-K-PGF1α水平差异,并评价TXB2、NETs、6-K-PGF1α在预测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价值。结果共有1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年龄为(66.70±8.28)岁,明显高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56.69±9.4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TXB2和NETs分别为(154.49±21.05)ng/L和0.68±0.12,明显高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140.42±25.01)ng/L、0.56±0.11],而6-K-PGF1α为(11.29±2.82)pg/mL,明显低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13.45±1.9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手术前后TXB2、NETs、6-K-PGF1α变化值分别为(23.83±4.33)ng/L、(0.44±0.10)和(5.83±1.10)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11.54±3.32)ng/L、0.33±0.12、(3.90±1.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TXB2、NETs、6-K-PGF1α变化值预测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2、0.742和0.869。手术前后TXB2、NETs、6-K-PGF1α变化值以并联方式预测静脉血栓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0%,明显高于以串联方式(P<0.05)。结论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其术后TXB2和NETs水平明显升高,而6-K-PGF1α水平明显降低。手术前后TXB2、NETs、6-K-PGF1α变化值在预测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张林刘都王恒李星
- 关键词:血栓素B2创伤骨折深静脉血栓
- 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及血浆TXB2、6-{1}-PGF1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介入治疗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按1∶1比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5例非脑梗死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及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大面积梗死、中面积梗死、小面积梗死患者的血清Hcy、血浆TXB2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但不同梗死面积患者的血浆6-K-PG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预后不良组(均P<0.05);而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呈正相关(r=0.518,P<0.05;r=0.601,P<0.05);血清Hcy及血浆TXB2、6-K-PGF1α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r=0.412,P<0.05;r=0.557,P<0.05;r=0.349,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均较非脑梗死人群高,且其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检测血清Hcy和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对于了解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许成良周焕捷苏达京江明和杨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介入同型半胱氨酸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
- 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对致痛物质及TXB2、6-{1}-PGF1α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对致痛物质及TXB2、6-{1}-PGF1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岳池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牵引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AS、JOA评分,血浆5-HT、SP、TXB2、6-{1}-PGF1α水平及T/{1}比值。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血浆5-HT、SP、TXB2和T/{1}比值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血浆6-{1}-PGF1α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可调控血浆TXB2、6-{1}-PGF1α水平,促进血液循环,且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 何海林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温针灸致痛物质6-酮前列腺素F1Α
- 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及血清6-{1}-PGF1a、Hcy、sICAM-1水平影响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研究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对脑血流灌注及血清6-醛前列环素F1a(6-k-pGF1a)、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丁苯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痰瘀阻络方,两组均治疗28d。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指标(双侧脑动脉峰流速及平均流速)、血流灌注指数(PI)、脑血管储备能力(CVR),统计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情况,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71.74%(P<0.05)。观察组治疗后PI、CVR、双侧动脉各流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6-k-pGF1a、HCY、sICAM-1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其他检查结果均正常,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痰瘀阻络方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血清6-k-PGF1a、Hcy、sICAM-1指标具有较好改善作用,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提高。
- 赵月臣马兰
- 关键词:急性期丁苯酞脑血流灌注细胞间黏附因子
- 6-{1}-PGF1α、HCY水平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
- 2020年
-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1月9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根据出院后是否发生心功能障碍进行分组,将发生心功能障碍的20例为观察组,75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6-K-PGF1α、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得知,6-K-PGF1α和HCY表达水平均与心功能障碍呈正相关(r=0.819、0.924,P均=0.000)。结论临床可通过密切监测6-K-PGF1α和HCY表达水平,为患者心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曹彬王淑红丁琦冯晔子
- 关键词:冠心病心功能
- 抗骨增生片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TXB 2及6-{1}-PGF1α的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观察抗骨增生片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XB2及6-{1}-PGF 1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170例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抗骨增生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la(6-{1}-PGF1α)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McGill疼痛评分(PRI、PPI及VAS)、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XB 2治疗前明显下调(P <0. 05),6-{1}-PGF 1α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 <0. 05),并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显著较对照组大(P <0. 05)。两组治疗15 d、30 d后ODI评分均明显明显下降(P <0. 05),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更为明显(P <0. 05);治疗后两组的PRI、PPI及V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并且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幅度大(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 05),并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抗骨增生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的疗效确切,并可以有效调节TXB2及6-{1}-PGF1α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施星臣孙仕华席永斌李晓强王经涛许筠
- 关键词:骨质增生TXB2
- 针刺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PGE_2、6-{1}-PGF1α和TXB_2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针刺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的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6-酮-前列腺素F(6-ketone Prostaglandin F,6-K-PGF1α)和血栓素B_2(throm-boxanep B_2,TXB_2)含量的影响。方法:对40只大鼠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各20只,模型组造模后不做针刺处理。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选穴:天柱穴(双),大椎,大柱穴(双),每次电针时间25 min,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另外取2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第2天,3组大鼠均采用戊巴比妥钠25 mg·kg-1腹腔注射麻醉处死,剪开颈部皮肤及肌肉,取出组织,检测PGE_2、6-K-PGF1α和TXB_2含量。结果:模型组PGE_2、6-K-PGF1α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PGE_2、6-K-PGF1α、TXB_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大鼠椎间盘中PGE_2、6-K-PGF1α和TXB_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王莹彭伟
- 关键词:颈椎间盘退变PGE26-K-PGF1ΑTXB2
- 耳穴放血疗法对湿疹患者体内PGE2、TXB2、LTB4和6-{1}-PGF1α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耳穴放血疗法对湿疹患者体内PGE2、TXB2、LTB4和6-{1}-PGF1α表达量的影响,探讨耳穴放血疗法对湿疹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PGE2、TXB2、LTB4和6-{1}-PGF1α表达水平,并对比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后患者体内PGE2、TXB2、LTB4和6-{1}-PGF1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放血疗法能降低湿疹患者体内PGE2、TXB2、LTB4和6-{1}-PGF1α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其临床表现。
- 龚致平李冬玲杨俊荣谢文全唐念珍唐成林李龙
- 关键词:湿疹PGE2TXB2LTB4
-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和血浆TXB2、6-{1}-PGF1α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3
- 2017年
-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损伤血管内膜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由多种因素引起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1]。近年来,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 alpha,6-K-PGF1α)水平的变化与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
- 陶晓薇项国谦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急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