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7篇“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相关文章
巴夫杜氏藻1,5-二磷酸{1}/加氧酶小亚基基因的克隆和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1,5-二磷酸{1}/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作用中的一个关键,其小亚基rbcS具有调控羧化反应催化效率和影响该氧化碳/氧气底物特异性的功能。从巴夫杜氏藻中克隆rbcS基因及其5′-上游序列,并对基因及5′-上游序列进行了分析。根据已知rbcS基因保守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克隆到1 841 bp的DNA和380 bp的cDNA序列。以此为基础,使用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了799bp的5′端DNA序列和500 bp的3′端cDNA序列。序列分析发现,巴夫杜氏藻rbcS DNA全长为2 031 bp(不包括476 bp 5′-上游序列),cDNA全长包括570 bp开放读码框(GenBank登录号:HQ315783)和294 bp 3′端非翻译区。5′-上游序列区域存在一系列预测的顺式作用元件。该研究旨在为后继的rbcS基因的功能和表达研究、Rubisco的遗传改造奠定基础。同时,rbcS启动子因其可驱动基因高效表达而引起广泛关注,因此获得的rbcS 5′-上游序列经验证和优化后,可用于在嗜盐微藻中驱动转基因的高效表达以及完善微藻转化系统。
尚常花朱顺妮袁振宏吕鹏梅王忠铭
关键词:基因克隆RBCS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不同性质的15-二磷酸{1}/加氧酶研究
15二磷酸{1}/加氧酶(EC4.1.1.39,RubisCO)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按前人方法纯化45%—55%(NH4)2SO4沉淀下的RubisCO(RubisCO45%—55%)。在Native-PA...
郑光妮
关键词:加氧酶疏水性MRPI光合作用
15-二磷酸{1}-加氧酶和乙醇酸氧化关系的研究
乙醇酸氧化(ECl.1.3.15,GO)是植物光呼吸的关键。蛋白和基因水平均证实,GO只含一种40kD亚基,但GO却具有多个等电点。从绿叶中提取GO,在向正极泳动的SDS-PAGE中只出现40kD,其phe含量极低,...
全光华
关键词:加氧酶乙醇酸氧化酶
对水稻幼苗叶片谷氨酰胺合成1,5-二磷酸{1}/加氧酶的影响被引量:12
2002年
报道了在光照和暗处培养下 ,不同浓度的蔗对水稻幼苗叶片 GS及其同工1,5 -二磷酸{1}/加氧酶 (Rubisco)的影响。无论是在光照或在暗处 ,蔗对 GS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尤其是在较高蔗浓度下作用更为明显 ;虽然 Rubisco及可溶性蛋白的水平在光照和暗处有显著的差别 ,但蔗对其未见明显影响。 Native-PAGE与活性染色表明 ,在光照下或在暗处 ,蔗对 GS2的抑制作用随蔗浓度升高而加强 ,但对 GS1未有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 ,在水稻幼苗生长中 ,蔗不能象光一样诱导叶片
袁永泽林清华张楚富王其海魏国威
关键词:蔗糖水稻幼苗谷氨酰胺合成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
水稻叶片在自然衰老过程中1 ,5-二磷酸{1}/ 加氧酶的降解(英文)被引量:8
2000年
1,5二磷酸{1}/加氧酶(Rubisco)是光合碳同化的关键,研究其降解机理对合理调控水稻生长后期光合衰退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用人为诱导植物衰老的方法,研究了Rubisco的降解机理,认为该降解之前,必需发生亚基间的交联聚合和向类囊体膜转移,这样在结构和空间上有利于水解的作用。我们用自然衰老叶片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Rubisco在降解过程中其比活基本保持恒定,意味着未发生的失活,也就是说结构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由此也可初步判断未发生亚基间的交联聚合(已证明亚基交联可导致失活)。接着用SDSPAGE和蛋白印迹技术证实了上述观点:Rubisco降解之前只有极少量的大亚基聚合体,随后同未聚合大亚基一起很快降解。此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分子在降解之前有少量与叶绿体膜结合,但降解过程中并未见膜结合蛋白增加。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亚基间交联聚合和向膜转移并非水稻叶片自然衰老时Rubisco降解的必要条件。
彭新湘彭少兵
关键词:RUBISCO自然衰老水稻降解机理光合作用
水稻光敏素基因(phyA)和-1,5-二磷酸{1}/加氧酶小亚基基因(rbcS)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2
1999年
以生物素标记的水稻单拷贝光敏素基因(phyA) 和1 ,5二磷酸{1}/ 加氧酶小亚基基因(rbcS) 的基因组克隆为探针,其大小分别为6 .6 和1 .1 kb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将它们分别定位到水稻染色体上。phyA 和rbc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9 .79 % 和21 .56 % 。phyA在第3 染色体上有3 个座位:长臂近着丝粒、短臂末端、长臂中部。rbcS分别定位于第7 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8 .62 % ) 、第5 染色体长臂末端、第6 染色体长臂距着丝粒近2/3 处。此外,对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定位的意义,水稻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位置意义等也进行了讨论。
毕学知宋运淳任南刘立华鄢慧民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
全文增补中
多能硫杆菌1,5-二磷酸{1}/加氧酶学特征及基因检测被引量:1
1997年
从固体平板的生长情况及RubisCO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多能硫杆菌是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的CO2,并具有该循环的关键──15二磷酸{1}/加氧酶.进一步将多能硫杆菌染色体DNA用各种限制性内切酸切,Southern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与光合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的RubisCO基因(rbcL-rbcS)探针杂交,显示出杂交带型,说明多能硫杆菌具有R.sphaeroides同源的{1}基因,并初步将该基因定位在3.0kb的PstⅠ片段内.
刘振盈颜望明郑雷
关键词: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酶学
多能硫杆菌1,5-二磷酸{1}/加氧酶基因的启动子克隆和表达被引量:2
1997年
将3.4kb的多能硫杆菌1,5-二磷酸{1}/加氧酶基因(rbcL-rbcS)片段亚克隆到启动子探测质粒载体pKL6的HindⅢ位点,该基因片段能够启动pKL6的lac基因的表达,说明3.4kb的rbcL-rbcS基因带有自己的启动子.
刘振盈颜望明徐海岩郑雷罗小平
关键词:多能硫杆菌RUBISCO基因无性系启动子
小麦叶二磷酸{1}/加氧酶间接联免疫检测法被引量:1
1994年
顾万昌张荣铣徐朗莱周燮
关键词:小麦二磷酸核酮糖
二磷酸{1}/加氧酶装配研究进展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对Rubis CO大、小亚基在叶绿体和大肠杆菌中的合成,装配,的体外重组以及亚基结合蛋白的性质和作用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李立人
关键词: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