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0篇“ 龋齿治疗“的相关文章
-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5年
- 探讨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采取非创伤性修复的情况。方法 选取射阳县妇幼保健院接受填充的乳牙龋齿儿童55例,将其中27例采用常规修复技术的乳牙龋齿儿童纳入常规修复组,另外28例采用非创伤性修复的乳牙龋齿儿童纳入非创伤性修复组,对比两组的改善情况。结果 非创伤性修复组的修复效果优于常规修复组,牙周探诊深度等改善效果优于常规修复组(P<0.05)。结论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应用于儿童乳牙龋齿充填的效果优于常规修复技术,更有利于提高填充效果,改善牙周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牙龈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
- 戴丽萍
- 关键词:非创伤性修复儿童乳牙龋齿疗效
- 龋齿治疗中微创去腐结合树脂充填的作用及预后分析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并分析龋齿治疗中微创去腐结合树脂充填的作用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77例中等龋损程度的龋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创去腐结合树脂充填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龋齿治疗方式。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63%,远低于对照组的23.07%。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牙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2±0.34和3.65±0.07。结论 在龋齿治疗中,采用微创去腐结合树脂充填的方法,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陈广琳
- 关键词:龋齿治疗微创去腐树脂充填并发症疼痛缓解
-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探析儿童乳牙龋齿治疗需求,讨论非创伤性修复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63600部队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乳牙龋齿患儿9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常规龋齿修复,研究组使用非创伤性修复。对比修复用时、治疗期间患儿配合程度、术后疼痛评分,12月后随访植入体存活率、龋齿再发率、功能恢复[咀嚼功能、咬合力]情况、患儿及家属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研究组修复时间、疼痛评分(短)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患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12月后回访得知,研究组植入体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龋齿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咀嚼功能评分、咬合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创伤性修复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龋齿修复,治疗期间患儿配合度佳,术后痛感轻微,预后良好、植入体存活率高可有效预防龋齿再发,且治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任立恒张晓丽任永帅郑亚楠李静静
- 关键词:非创伤性修复儿童乳牙龋齿
-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22年1月—2023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儿童乳牙龋齿,按照治疗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务人员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儿的术后疼痛感较低,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可以降低其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
- 王勇
- 关键词:乳牙龋齿
-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对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性分析。方法 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乳牙龋齿患儿中选取129例研究对象入组,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4例患儿进行传统龋齿修复治疗,观察组65例患者实施非创伤性龋齿修复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修复前后评分情况及治疗配合度。结果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受损牙齿修复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方式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龋齿修复时间,还能够明显降低疼痛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进而改善患儿预后恢复。
- 隋金圻
- 关键词:非创伤性修复乳牙龋齿儿童
- 伢典微创去腐联合玻璃离子充填治疗对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疼痛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 2024年
- 探究伢典微创去腐联合玻璃离子充填治疗对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疼痛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整年接诊的80例学龄前儿童龋齿患儿进行预编号处理。单号患儿采用伢典微创去腐联合玻璃离子充填治疗(观察组),双号患儿采用传统涡轮机械去腐联合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和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年龄段患儿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各年龄段患儿治疗后菌斑指数、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伢典微创去腐联合玻璃离子充填治疗学龄前儿童龋齿疼痛低,预后效果理想。
- 高娟
- 关键词:玻璃离子充填学龄前儿童龋齿
- 瑞马唑仑对七氟醚麻醉下龋齿治疗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 2024年
- 探讨七氟醚麻醉下进行龋齿治疗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下采用瑞马唑仑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行全麻下龋齿病治疗的90例患儿,根据瑞马唑仑的应用剂量将患儿分成三组,A组应用剂量0.1mg/kg、B组应用剂量0.2mg/kg、C组应用生理盐水。观察各组患儿临床反应。结果:A组、B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短于C组,A组、B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PACU停留时间长于C组,A组、B组不同时间点躁动评分低于C组,A组、B组患儿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A组、B组与C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与B组对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瑞马唑仑可降低七氟醚麻醉下龋齿治疗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对患儿的苏醒不构成影响,临床具有应用价值。
- 陈金月
- 关键词:儿童龋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
- 瑞马唑仑对七氟醚麻醉下行龋齿治疗手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 2024年
- 探讨瑞马唑仑对七氟醚麻醉下行龋齿治疗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龋齿治疗手术患儿共7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吸入七氟醚辅助麻醉,对照组应用丙泊酚,观察组应用瑞马唑仑。对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血清炎症水平、躁动和谵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镇静效果和苏醒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在各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阶段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效果和苏醒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和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进行儿童龋齿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瑞马唑仑对患儿进行麻醉,可取得较为良好的麻醉效果。
- 陈波
- 关键词:七氟醚龋齿治疗苏醒期躁动
- 微创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去腐效果探讨
- 2024年
- 探究龋齿治疗期间以微创技术的去腐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开始,收集相关数据,拟定研究计划,直至2022年12月我院临床接诊龋齿患者60例参与分析,以计算机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去腐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技术去腐,每组患者30例,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率、配合度、治疗效果、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疼痛率(3.33%)比较对照组疼痛率(20.00%)较低,P<0.05。研究组配合度(93.33%)比较对照组配合度(73.33%)较高,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100.00%)比较对照组治疗效果(83.33%)更高,P<0.05。研究组满意度(96.67%)比较对照组满意度(73.3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使用微创技术干预龋齿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去除腐蚀牙体,疼痛率较低,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施正平
- 关键词:龋齿治疗微创技术
- 心理诱导和互动式行为干预对儿童乳牙龋齿治疗效果和配合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分析心理诱导和互动式行为干预对儿童乳牙龋齿治疗效果和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8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儿童龋病治疗的儿童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8岁,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儿童仅进行口腔常规治疗,观察组儿童在诊疗前后实施心理诱导和互动式行为干预。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家长满意度及患者配合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5,P<0.05);观察组总配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2,P<0.05)。干预前,观察组儿童焦虑量表得分为(15.67±2.78)分,对照组为(15.08±2.8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3,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量表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干预后观察组焦虑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67±1.74)分vs.(13.54±3.21)分],两组焦虑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79,P<0.05)。观察组单次治疗时长为(9.07±2.1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89±4.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53,P<0.05);观察组Houpt评分为(4.40±0.3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8,P<0.05)。结论心理诱导和互动式行为干预可增加患儿配合度,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陈玲玲
- 关键词:心理诱导
相关作者
- 王振忠

- 作品数:167被引量:173H指数:9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气囊抛光 光学元件 抛光 砂轮 气囊
- 孙康宁

- 作品数:353被引量:1,557H指数:2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 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金属间化合物
- 石磊

- 作品数:479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
- 研究主题:前驱体 光电薄膜 钢带 镀铜 镀锌
- 李阳

- 作品数:63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
- 研究主题:纳米 热疗 复合材料 光学显微镜 金相试样
- 刘剑

- 作品数:1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山东建筑大学
- 研究主题:纳米氧化钛 热疗 铁氧体 磁性纳米复合材料 不饱和聚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