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5篇“ 鼠形动物“的相关文章
- 一种鼠形动物分种检测的PCR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种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鼠形动物分种检测的PCR引物组、试剂盒及其应用。该PCR引物组包括一次PCR引物组和二次PCR引物组;所述一次PCR引物组包括分别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
- 张森王忠发呼明星虞其臻
- 泰国鼠形动物及其与疾病关系概述
- 2024年
- 以啮齿类为主的鼠形动物,因数量多、分布广及其与栖息环境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关系密切,在生物物种多样性指示和人兽共患病防治研究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澜湄合作”的不断推进,澜湄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鼠源疾病在区域内和跨区域传播的风险将持续加大。该文对泰国鼠形动物的组成及与鼠源疾病关系的概况进行了介绍。
- 许翔姜进勇
- 关键词:鼠形动物生物多样性
- 安徽口岸鼠形动物携带巴尔通体的调查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掌握安徽口岸鼠形动物自然感染巴尔通体的情况。方法2019—2021年在安徽7个口岸范围内用鼠夹、鼠笼捕鼠,从鼠脾中提取DNA,用PCR方法扩增巴尔通体gltA基因。将阳性PCR产物测序,用Mega11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安徽7个口岸捕获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大足鼠、社鼠和大麝鼩24只,其中黑线姬鼠数量最多,占29.17%。从3只黑线姬鼠中检出巴尔通体核酸,检出率12.50%;其他鼠种均未检出。测序结果显示样本BT438和BT453与未定种的巴尔通体为同一分支,样本BT473与抚远巴尔通体为同一分支。结论安徽口岸地区鼠形动物存在巴尔通体自然感染,且巴尔通体种类多样,应加强口岸鼠类、鼠体表寄生虫等携带病原体的监测。
- 许佳唐海涛俞保圣王赛寒郑迅郭惠琳
- 关键词:鼠形动物巴尔通体病原体
-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名录
- 2024年
- 本文旨在掌握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的种类和口岸分布。鼠形动物监测方法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并对2007—2023年从黑龙江省12个中俄边境口岸地区获得的鼠形动物的监测结果进行梳理,同时参考相关文献整理出上述地区鼠形动物名录及口岸分布情况。鉴定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共计3目6科19属28种。该名录及口岸分布情况可为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类监测和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汪东伟王勤忠牛磊王思哲于涛梁慧杰
- 关键词:中俄边境鼠形动物
-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口岸输入性鼠形动物
- 2024年
- 目的针对形态上难以识别的境外输入性鼠形动物,探索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鼠种的可行性。方法江苏口岸收集1份输入性且在形态上难以鉴别的鼠形动物,通过PCR法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COI),目的片段经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计算物种种间和种内的遗传距离,采用邻近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序列比对显示该输入性鼠形动物为黑家鼠(Rattus rattus);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物种种内遗传距离为7.7%,种间距离为11.6%~21.0%,该输入性鼠形动物在进化树上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结论DNA条形码技术能准确鉴定输入性鼠形动物,尤其是有助于提高在形态上难以鉴别的鼠形动物鉴定的准确性。
- 孙玉婷田锋易海华杨国平张荣田玲玲孟媛杨庆贵耿合员
- 关键词:DNA条形码输入性鼠形动物
- 2023年吉隆口岸鼠形动物及携带病原体监测分析
- 2024年
- 目的调查吉隆口岸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情况。方法2023年使用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分类鉴定鼠形动物种类并采集鼠形动物肝、脾、肾、肺等脏器,检测鼠疫杆菌、汉坦病毒、钩端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立克次体、巴尔通体病原体。结果在吉隆口岸捕获鼠形动物42只,经鉴定共计5种,分别为黄毛鼠、黄胸鼠、针毛鼠、小家鼠、黑家鼠,其中优势种为黄毛鼠(42.90%)和黄胸鼠(42.90%)。从捕获的鼠形动物肝脏中检出巴尔通体核酸阳性4例,检出率为9.52%。结论吉隆口岸鼠形动物存在巴尔通体自然感染,应加强相关监测工作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冯娟董鑫扎西德吉蒋丽莎余强索朗卓玛刘德星陈健
- 关键词:鼠形动物
- 六安市鼠形动物中5种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掌握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六安市鼠形动物中携带5种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本地鼠传疾病的防控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六安市的金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选取农村居民区、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农田耕地等不同的生境,捕获鼠形动物,无菌解剖后采集肝、脾、肺、肾4种组织样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钩端螺旋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5种病原体。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共检测502份鼠形动物的组织样本,钩端螺旋体核酸检测阳性率为5.58%(28/502),黑线姬鼠携带钩端螺旋体的阳性率最高,为9.09%(19/209);汉坦病毒阳性率为1.39%(7/502);新型布尼亚病毒、恙虫病东方体和莫氏立克次体未检出。农田耕地中的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8.96%(19/212)和3.30%(7/212)。雌性鼠形动物携带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阳性率(8.02%、2.47%)均高于雄性鼠形动物(4.41%、0.88%)。结论 六安市鼠形动物中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感染水平较高,黑线姬鼠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宿主,农田耕地中鼠形动物钩端螺旋体和汉坦病毒检出率最高。人群中存在感染鼠传疾病的风险,应做好防控工作,以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 陈智超高大维杨卫金琪石勇侯银续
- 关键词:鼠形动物钩端螺旋体汉坦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
- 滇西部分地区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目的为了了解云南省西部地区鼠形动物携带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的感染现状、宿主动物分布范围及其基因演化;明确该地区鼠形动物携带的HV遗传多样性,探究HV遗传进化,为云南省HV的监测、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 韩培钰
- 关键词:鼠形动物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遗传进化
-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名录
- 2024年
- 目的 掌握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的种类及分布。方法 于2007—2023年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其体表寄生螨类,同时参考相关文献获得上述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名录及口岸分布情况。结果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共计2目4科14属50种。宿主以黑线姬鼠为主,其次为棕背䶄和朝鲜姬鼠。结论 基本掌握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螨类的种类和分布,可为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地区螨类传播疾病的预测预警、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汪东伟焦丹梁宏王思哲陈琳琳牛磊梁慧杰
- 关键词:中俄边境鼠形动物螨类
- 2022年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形动物携带巴尔通体调查
- 2024年
- 目的 了解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群中携带巴尔通体(Bartonella)情况,研究与分析其基因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情况,为海关开展口岸鼠传疾病的监测与排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3至11月,采用夹夜法在阿拉山口口岸城区、郊区、野外和出入境通道处选取8个监测区域,捕获鼠形动物后进行分类鉴定与剖检,无菌采集肝脏组织,进行核酸提取,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巴尔通体枸橼酸合酶基因(gltA),对阳性产物测序后,再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目2科5属5种101只,其中优势鼠种为大沙鼠,共计67只,占捕获总数的66.34%;其余为子午沙鼠、灰仓鼠、褐家鼠和小家鼠等。PCR检测鼠肝脏样本共101份,在其中7只大沙鼠中检出gltA基因核酸阳性,检出率为6.93%,经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除alsk2022092302外,其他序列均较为相近,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GeneBank中6种已知巴尔通体gltA基因(AB444984.1、MG887832.1、KT327028.1、KT327032.1、MH618792.1、JN402992.1)同源性分别为95.56%~100%,提示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大沙鼠鼠群中存在巴尔通体分子种类多样性的特征。结论 研究再次证实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特别是大沙鼠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应加强监测与防控力度,防止其经国境口岸传入或传出。
- 徐新龙骄娃彭国刚李军霞李子帆徐军
- 关键词:巴尔通体鼠形动物阿拉山口口岸遗传进化分析
相关作者
- 李洪

- 作品数:37被引量:167H指数:8
-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鼠疫 鼠形动物 宿主动物 鼠疫疫源地
- 刘正祥

- 作品数:60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鼠疫 小型兽类 鼠疫疫源地 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形动物
- 刘起勇

- 作品数:499被引量:3,500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巴尔通体 登革热 白纹伊蚊 蚊虫 病媒生物
- 栗冬梅

- 作品数:108被引量:40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巴尔通体 汉赛巴尔通体 啮齿动物 猫抓病 小型兽类
- 毛德强

- 作品数:268被引量:2,224H指数:26
-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死亡率 发病率 患病率 三峡库区 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