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黑腹绒鼠“的相关文章
种群形态及生态特征初步分析
2023年
为丰富种群形态及生态学资料,对贵州省关岭自治县2018—2022年稻田区和旱地耕作区情监测采集的105只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体重为(32.24±4.87)g,两性之间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耳高差异性均不显著,胴体重差异极显著。监测期间,占总数的25.06%,平均捕获率为0.51%,主要分布于旱地耕作区。年度间种群数量不稳定,全年均有活动,每年3月、7月和11月出现3个数量高峰,捕获率分别达0.75%、0.76%和1.07%。种群性比为1.28,平均怀孕率为55.93%,3~10月怀孕率在50%以上,全年在4~5月和9~10月现2个繁殖高峰期,平均怀孕率达75.00%~100%,平均胎仔数为2.06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78.26%,1~8月睾丸下降率均在75.00%以上,平均繁殖指数为0.65。
潘会林成伟黄显艳
关键词:黑腹绒鼠生态特征
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是啮齿目仓科田亚科属的种之一,属于东洋界种类,分布广泛,多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山地,是农林业的主要害之一,且传播多种人畜共患病。本文从历史演化及种下分类、形态鉴别特征、年龄鉴定、生理和生态、的危害、监测与控制和其他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陈雁翎郭宪国
关键词:黑腹绒鼠啮齿动物
基于生境与季节变化的江西武夷山形态及种群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为揭示江西武夷山保护区(Eothenomys melanogaster)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采用铗日法于2014年夏季、秋季和2015年春季,选取植被垂直带上6个不同的生境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武夷山保护区分布于海拔1 800 m以上的落叶阔叶林、苔藓矮曲林、台湾松林及山顶草甸等生境中,且在台湾松林和山顶草甸中为优势物种,伴生种有社(Rattus niviventer)、针毛(Rattus fulvescens)、巢(Micromysminutus)等。不同季节的平均捕获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捕获的总数夏季>春季>秋季。雄性的数量多于雌性,但雌性的个体大于雄性。不同生境的形态特征仅后足长存在差异性(P<0.05),不同季节的体重和耳长存在差异性(P<0.05)。不同季节雌性均有怀孕现象,但仅在台湾松林和山顶草甸生境中。
雷平程松林程林
关键词:黑腹绒鼠种群数量生境变化
Eothenomys melanogaster的形态分化与亚种分类
本研究使用12个采样点114个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序列和7个地区120个标本的形态学数据研究的形态分化与亚种分类。结合Gen Bank中的12条cytb序列,共计126条cytb序列包含了51个单...
孟杨岳碧松刘少英
关键词:细胞色素B基因系统发育树形态分化亚种
文献传递
凯里市种群数量变动规律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摸清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给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1984—2012年贵州省凯里市历年情系统监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栖息于稻田、旱地耕作区,占总数的6.60%,为当地常见种之一;稻田、旱地耕作区平均捕获率为0.42%,不同月份种群数量波动较大,全年种群数量在5—6月和9-11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分别为0.50%-0.53%和0.43%-0.54%,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说明不同年度、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种群数量季节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每年4月和8月为当地该的最佳防治时期。
杨再学雷邦海金星郭永旺杨通武
关键词:黑腹绒鼠种群组成种群数量
凯里市种群数量变动规律
笔者根据贵州省凯里市1984-1991年历年情系统监测资料,对其种群数量消长动态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丰富我国种群生态学研究资料。指出在不同地区之间种群组成比例是不同的,在四川、...
杨再学雷邦海郭永旺
关键词:农田鼠害黑腹绒鼠种群数量防控体系
文献传递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对夏季生境的选择被引量:4
2011年
为揭示影响夏季空间分布的生态因素,采用样线法和样方取样法,于2009年6~8月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期间,共调查生境样方和对照样方各58个。在21个生境变量中,海拔、坡度、坡向等16个变量在生境样方和对照样方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该地对夏季生境的利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该地夏季频繁出现的生境为:坡向朝南,偏好选择处于较早植被演替阶段,海拔较低,乔木和竹子较矮,离水源较近,乔木层郁闭度、乔木胸径、竹子盖度、竹子密度和落叶层盖度较小,而草本层较高,草本盖度、密度及灌木密度均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坡向和草本盖度是影响该地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可能反映了来自食物丰富度和捕食两方面的选择压力决定着该物种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夏季生境资源选择函数logit(P)=8.027+2.792×草本盖度+0.325×坡向,其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可用于预测夏季在该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
黎运喜张泽钧孙宜然谌利民彭仕扬杨学贵胡锦矗
关键词:黑腹绒鼠生境食物
绵竹市预测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阐述了观测的科学方法和内容,对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绵竹市的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和科学分析,初步提出了绵竹市预测模型,以为害的预测提供参考。
刘德斌尹明光唐礼贵
关键词:黑腹绒鼠
能量代谢对不同季节和温度的响应
本研究以南方常见种之一(Eothenomeys melanogaster)为对象,测定其在不同季节以及在3个不同温度(25±1℃,15±1℃,5±1℃)中驯化0d、7d、14d、21d和28d后体重、体脂、器官重...
许婧
关键词:黑腹绒鼠温度能量代谢
文献传递
冷驯化对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以南方常见种之一(Eothenomeys melanogaster)为对象,经过(5±1)℃冷驯化0,7,14,21,28 d后,测定其体质量、能量收支、基础代谢率(B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等代谢产热指标及褐色脂肪组织(BAT)的产热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体质量随冷驯化时间的延长缓慢下降;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BMR和NST呈现增加的趋势,21 d达到最高水平或趋于稳定;随着冷驯化时间的逐渐增加,BAT的相对质量、线粒体蛋白含量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均明显提高,21 d达到最大值.说明在寒冷胁迫下,采用增加能量摄入和提高产热能力等对策维持能量的收支平衡.而代谢和产热模式的特点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性及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许婧鲍毅新谢鸿锴刘松涛宋丽霞姚建东
关键词:黑腹绒鼠冷驯化能量代谢产热褐色脂肪组织

相关作者

杨再学
作品数:143被引量:402H指数:17
供职机构: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研究主题:黑线姬鼠 繁殖 种群数量 年龄鉴定 种群动态
郭永旺
作品数:184被引量:857H指数:18
供职机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研究主题:鼠害 农区鼠害 农区 农田鼠害 长爪沙鼠
鲍毅新
作品数:171被引量:1,427H指数:24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社鼠 黑麂 大型底栖动物 千岛湖岛屿 小型兽类
汪晓琳
作品数:3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黑腹绒鼠 消化道长度 基础代谢率 体温调节 产热
郑元利
作品数:44被引量:240H指数:12
供职机构: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黑线姬鼠 繁殖 年龄鉴定 种群数量 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