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3篇“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文章
-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对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木本植物资源丰富,有111科378属916种,以被子植物为主,裸子植物比较贫乏。(2)在生活型上,多样性排序为乔木(411种)>灌木(313种)>木质藤本(192种),乔灌木占优势。(3)科属特征表现为:大科、大属的物种数量优势性明显,而小科、小属则在科属数量上占主体。优势科有豆科(55种)、樟科(48种)、茜草科(43种)、蔷薇科(40种)和壳斗科(36种)等19个科;物种最多的5个属是冬青属(24种)、榕属(22种)、山矾属(18种)、柃属(18种)和柯属(14种)。
- 梁国华黄丽君李翠珍曾浩桦黄伟权方晓琪申婷婷
- 关键词: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巨蚓科蚯蚓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巨蚓科蚯蚓是我国的主要蚯蚓类群,运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其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测定的线粒体COI、12S与16S基因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构建了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巨蚓科蚯蚓的最大似然树与贝叶斯树,确定该区域物种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明确远盲蚓属与腔蚓属均非单系群。研究还基于松散分子钟估算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分化时间。该保护区的巨蚓科祖先进行物种分化起于始新世中期[42.88百万年前(Ma)],其腔蚓属蚯蚓约起源于中新世前期。
- 蒋际宝董彦李银生邱江平
- 关键词:巨蚓科系统发育黑石顶
-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观花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被引量:8
- 2017年
-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鉴定和结合文献查阅的方法,对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观花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黑石顶的观花植物资源丰富,共有66科135属165种,涵盖藤本、草本、灌木和乔木四大类,根据其生态适应性分为喜光植物、中性植物、耐阴植物,该区以中性观花灌木植物为主,共有71种,所占比例达42.77%。花色品系有白色、红色、蓝紫色和黄色等花系,白色花系最多(占41.57%),蓝紫花系次之,有31种。本区植物的盛花期为4—8月份,以5—6月份开花种类最多,开花期超过60天的品种占60.61%以上,且各月份的开花品种达15种以上。本研究为区域观花植物资源的园林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建议。
- 叶炫邵玲陈雄伟
- 关键词: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生活型园林应用
-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解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植被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对季节动态的响应,对4种植被(茶叶、农田、灌丛、乔木)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的类群数、个体数以及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丰富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季共捕获土壤动物1718只,隶属4门9纲23个类群,并把土壤动物群落按不同功能组成划分为5类,即植食性、腐食性、枯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其中,优势类群为线虫、蜱螨目、弹尾目、等翅目4类;植食性土壤动物占总捕获数的4.07%,腐食性土壤动物占25.96%,枯食性土壤动物占28.7%,捕食性土壤动物占8.67%,杂食性土壤动物占32.6%。不同植被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但茶叶和乔木下土壤动物对季节变化有响应。
- 叶岳姜玉霞
- 关键词:土壤动物功能类群指示生物黑石顶
-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秋冬季节乔木林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次研究共捕获土壤动物155只,分别隶属4门10纲18类.研究结果显示:样本中优势类群4类,常见类群7类,稀有类群7类;秋冬季所捕获的土壤动物类群数相同,但其他群落结构指标存在差异;秋冬季节乔木林下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表聚性明显;冬季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逐层递减;线虫的季节动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的季节动态.
- 叶岳姜玉霞黄巧珍袁培玉戴文婷李启宇黄伟波
- 关键词: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鹅膏属真菌
- 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鹅膏属Amanita种类较为丰富。2008年11月至12月和2009年4月至6月,在保护区内采集到鹅膏属标本26号,已经鉴定鹅膏属真菌14种,它们是锥鳞白鹅膏A.virgineoides、隐花青鹅...
- 李方邓春英雷宇宋斌
- 关键词:鹅膏科大型真菌多样性
-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苔藓资源新资料被引量:1
- 2007年
- 对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样地中的树附生苔藓和地面苔藓进行了调查,共发现苔藓植物50种,包括30种苔类植物和20种藓类植物。在本次发现的苔藓植物中,有8种苔类和5种藓类为广东省首次报道,另有10种苔类和3种藓类为黑石顶地区首次报道。
- 雷纯义刘蔚秋
- 关键词:苔藓植物黑石顶
- “有地皆绿化,无处不葱茏”——封开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纪行
- 2007年
- 封开人美、水美、山更美,那被誉为"北回归线绿洲"的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尤其神奇,令人流连。今年,我利用休假的机会专程去游了一次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 麦哲华
- 关键词: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北回归线绿洲绿化季风
- 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针对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北回归线上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保存完整的植物资源熏从植被的丰富性、典型性、自然性、物种稀有性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 杨宁
- 关键词: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种间协变分析被引量:23
- 2004年
- 采用 2× 2列联表 ,通过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协变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在演替初期的裸地恢复阶段 ,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较多 ,有 14对 (正协变 9对负协变 5对 ) .在针阔混交林阶段 ,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较少 ,仅有 5种 ,全为正协变 ,表现为主要种间对群落环境的相同要求 ,并形成了主要种间的竞争格局 .在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 ,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最少 ,只有 4对 ,其中 3对为负协变 ,这是主要种之间对群落环境相同要求的激烈竞争结果 .在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 ,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最多有 2 0对 ,19对为正协变 ,主要表现为群落上层种和中下层种间形成了大量的正协变 ,但群落上层主要种间无显著的种间协变 .
- 周先叶王伯荪李鸣光陈章和
- 关键词:森林群落次生演替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相关作者
- 王伯荪

- 作品数:168被引量:3,289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薇甘菊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森林群落
- 李鸣光

- 作品数:92被引量:1,406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薇甘菊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森林群落 AFLP 黑石顶
- 张宏达

- 作品数:167被引量:2,142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植物 山茶属 地理成分
- 陈章和

- 作品数:93被引量:1,01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量 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南亚热带森林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 周先叶

- 作品数:43被引量:82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薇甘菊 森林群落 次生演替 黑石顶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