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17篇“ 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相关文章
- 宫腔镜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使用宫腔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旨在为子宫肌瘤患者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工作让更多子宫肌瘤患者受益。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对于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患者采取宫腔镜下手术,相较于传统的腹腔镜下手术,其术中出血量更少,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患者恢复及住院时间,且宫腔镜下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近远期疗效均有积极影响,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推广应用。
- 栾允峰赵君丽
- 关键词: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并发症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5年
- 对照对比宫腔镜电切术对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4年4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意选择40人进行实证,利用电脑生成的随机数法把她们平均分为两组,各组20人。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宫腔镜电切组,对常规组的病人实行了经腹肌瘤切除,同时在超声引导之下对宫腔镜电切组的病人施行了宫腔镜电切术。手术结束后,两组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术后并发症和肌瘤残余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宫腔镜电切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此外,宫腔镜电切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肌瘤残留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且肌瘤切除更为彻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刘洁
- 关键词: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超声检查
- 宫腔镜手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FSH水平影响分析
- 2025年
- 探讨宫腔镜手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及FSH水平影响分析。方法 择期2023年1月-2024年12月,筛选本院收治的8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颜色球法区分参照组(n=40,腹腔镜手术)和观察组(n=40,宫腔镜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多项卵巢功能水平及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手术的效果较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FSH等多项卵巢功能水平,优化围术期指标,值得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中大范围推广。
- 王梦莹
- 关键词: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卵巢功能
- 宫腔镜手术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评价
- 2025年
-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23年10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观察组使用经阴道宫腔镜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性激素水平。结果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性激素水平和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2%(8/36),高于观察组的5.56%(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1,P<0.05)。结论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选择宫腔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阴道排液时间,预后良好。
- 束长珍朱苏君申小娟
-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黏膜下子宫肌瘤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
- 戈舍瑞林对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远期复发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戈舍瑞林对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南省南阳卧龙医院妇产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剔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剔除术,术后给予戈舍瑞林治疗。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皮生长因子(EGF)]、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治疗后6个月复发情况及复发时瘤体积,以及安全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VEGF、IGF-Ⅰ、EGF水平相较于治疗前降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t=9.165、9.128、7.387,P均<0.05)。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搏动指数、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子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相较于治疗前降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t=2.739、4.317、5.246,P均<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相较于对照组降低(χ^(2)=4.487,P<0.05);观察组复发时瘤体积相较于对照组缩小(t=9.541,P<0.05)。2组患者腹痛、切口感染、腹胀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后应用戈舍瑞林可改善生长因子,促进子宫微循环状态恢复,降低复发率,缩小子宫肌瘤复发时体积,安全性较好。
- 王晓玲晏永静张欣萍
- 关键词:戈舍瑞林平滑肌瘤子宫肌瘤切除术复发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疼痛应激和胃肠道功能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患者疼痛应激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1年5月本院行腹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78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及对照组41例(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肛门排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等及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前后疼痛应激指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Ramsay分级优于对照组,气腹前、气腹后1h、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的MAP及HR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d、3d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253.29±23.61μg/L、197.16±24.07μg/L)、皮质醇(131.85±18.62μg/L、106.67±21.08μg/L)、前列腺素2(18.53±2.39ng/L、16.09±2.05ng/L)、P物质(161.28±21.52ng/L、145.97±19.61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21.31±2.67h)及定向力恢复时间(9.37±1.85min)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5.4%)与对照组(9.8%)无差异(P>0.05)。结论:将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抑制疼痛介质释放,降低应激反应,并能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未增加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 齐鹏亮叶丹丽陈小龙林慧雯
- 关键词: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切除术麻醉
-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作用分析
- 2024年
- 研究聚焦于宫腔镜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实际效益和安全性探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们医院接收的48位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包含24名患者)和对照组(同样24名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疗法,而观察组则接受了宫腔镜技术的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排气时间、下床活动能力和住院日数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1.67%,远超对照组的58.33%,差异显著(P<0.05)。而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仅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显示出更高的安全性能(P<0.05)。结论 宫腔镜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优点,不仅提升了手术效率,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而且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该疗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 李新爱
- 关键词:子宫肌瘤黏膜宫腔镜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 2024年
- 探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150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150例),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与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肠道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 为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不仅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后恢复快,能够缩短肠道通气、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
- 周鹿萍
-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黏膜下子宫肌瘤
- 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分析
- 2024年
-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下粘膜下肌瘤病人的护理配合情况,探索最佳的手术护理模式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粘膜下肌瘤病人行宫腔镜手术,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39例病人分成39例,对照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对两组病人手术后恢复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年龄、病程、肌瘤直径及体重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3天的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为82.05%,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宫腔镜手术中,采用最优的护理协作方式,可以缩短病人的术后康复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这对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 李亚琼
-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黏膜下子宫肌瘤手术室护理康复时间护理满意度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探研
- 2024年
- 对黏膜下子宫肌瘤疾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效果加以观察和对比。方法 将我院自2022年4月到2023年3月接收治疗的9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作两个不同的小组,组名设定为参照组与研究组,且每组各45例;前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者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χ2=7.200,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后LH、FSH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治疗后,而E2明显比参照组治疗后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参照组更低(χ2=4.050,P<0.05)。结论 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予以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 田先会
- 关键词: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开腹手术
相关作者
- 李琼

- 作品数:45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镇肝熄风汤 围绝经期综合征 卵巢早衰 黏膜下子宫肌瘤 绝经综合征
- 刘喻

- 作品数:15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
- 研究主题:黏膜下子宫肌瘤 剖宫产 生育能力 宫腔镜电切术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
- 于冰

- 作品数:34被引量:16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经阴道三维超声 经阴道超声 黏膜下子宫肌瘤 宫内膜息肉
- 王明波

- 作品数:21被引量:12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
- 研究主题:染色体着丝粒点 早期流产 巨细胞病毒 黏膜下子宫肌瘤 腹腔镜
- 王李娜

- 作品数:3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大医院
- 研究主题:黏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声学造影 经阴道三维超声 良性肿瘤 女性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