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6篇“ 黏结性能“的相关文章
生土砌块与砂浆黏结性试验研究
2024年
文章研究了生土砌块与砂浆之间的黏结性,并深入探究了砂浆的胶砂比、胶粉掺量以及改材料种类和掺量对黏结强度的影响。此外,还观察了生土砌块表面不同处理方式对黏结强度变化规律和破坏形态特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胶砂比和胶粉掺量的增加,生土砌块与砂浆的黏结强度也相应提高。而适当地掺入改材料可以有效提高黏结强度。另外,对生土砌块进行表面处理可显著提高黏结强度,其中凿毛处理效果优于拉毛处理。
雷鑫张磊
关键词:砂浆黏结性能表面处理
超高强度混凝土钢纤维黏结性研究
2024年
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黏结性是应力转换和裂缝控制的关键,显著影响超高混凝土(UHPC)的力学。为增强钢纤维黏结性,提出利用微生物诱导方解石沉淀(MICP)技术,对钢纤维表面进行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MICP不仅在钢纤维表面生成碳酸钙晶体,导致钢纤维粗糙度增加,还提高了钢纤维的黏结强度和拉拔,使水化产物附着在纤维表面。微观结果表明,MICP技术可以增强钢纤维与基体之间的黏合行为。因此,采用MICP技术处理钢纤维可使UHPC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16%和50%。将MICP技术用于超高强度混凝土中有助于提高钢纤维黏结性
汪菊秦佳俊
关键词:微生物混凝土钢纤维黏结性能
橡胶混凝土与变形钢筋黏结性试验研究
2024年
共设计制作9组试件,对钢筋内贴应变片的试件进行拉拔试验,系统研究了橡胶体积取代率、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对变形钢筋与橡胶混凝土黏结性的影响。观察了试件破坏形态并通过计算得出试件极限黏结应力和滑移量,得到了不同因素下黏结应力、相对滑移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锚固位置处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建立了考虑橡胶体积取代率下变形钢筋与橡胶混凝土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模型;通过对相同滑移值下不同位置(距自由端距离)处黏结应力的量纲一化处理,得到了不同橡胶体积取代率下的变形钢筋与橡胶混凝土的黏结位置函数。结果表明:橡胶体积取代率增加,极限黏结应力减小,对应加载端滑移量先增加后减少;钢筋直径、锚固长度增大均会导致极限黏结应力减小,对应加载端滑移量减少;对比各位置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发现,橡胶体积取代率增加、钢筋直径及锚固长度增大均会加剧黏结应力的不均匀分布;相对滑移量会随着橡胶体积取代率增加而增加,随着钢筋直径、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减少。
颜岩章德越马从伟王迎斌白应华
关键词:变形钢筋橡胶混凝土黏结性能
不同条件下多孔沥青混合料黏结性研究
2024年
采用高黏改剂A对SBS改沥青进行高黏改,通过肯塔堡飞散试验对不同条件下的多孔沥青混合料的黏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次数、最大公称粒径和水分的增加会增大多孔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但纤维可有效改善多孔沥青混合料的飞散损失。当冻融循环次数为1和8次时,PAC-16的飞散损失分别较PAC-13增大17.60%和3.90%,含纤维PAC-13的飞散损失分别较不含纤维PAC-13的减少15.34%和17.94%,有水试验试件的飞散损失分别较无水状态下增大18.58%和36.63%。
王明铜
关键词:多孔沥青混合料黏结性能
花岗岩尾矿砂制备砂浆的黏结性研究
2024年
利用花岗岩尾矿砂(GTS)制备砂浆,研究了胶砂比、聚乙烯醇胶粉(PVAP)和聚乙烯醇纤维(PVAF)对砂浆黏结性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砂浆破坏形式与拉伸黏结强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SEM对其微观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掺聚乙烯醇胶粉或聚乙烯醇纤维对砂浆黏结性均有提升,复掺聚乙烯醇胶粉和聚乙烯醇纤维时砂浆黏结性最优。砂浆的胶砂比为1∶2,聚乙烯醇胶粉为0.9%(质量分数),聚乙烯醇纤维为1.5%(体积分数)时,黏结性最优,28 d拉伸黏结强度最高可达1.75 MPa。砂浆破坏形式与拉伸黏结强度有关。未掺聚乙烯醇胶粉与聚乙烯醇纤维时破坏形式多为界面破坏,复掺聚乙烯醇胶粉与聚乙烯醇纤维时破坏形式多为基体破坏,单掺聚乙烯醇胶粉或聚乙烯醇纤维时破坏形式多为界面-基体破坏。
何娟刘双宋学锋徐单汉苏李萌萌
关键词:黏结性能破坏形式胶砂比
钢筋与地聚物混凝土黏结性试验研究
2024年
水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源较高,污染严重。地聚物混凝土具有节减排的特点,有望在建筑材料领域得到广阔应用。文中开展了钢筋-地聚物混凝土中心拉拔试验研究,深分析了钢筋与地聚物混凝土之间的黏结破坏机理,并探究地聚物混凝土在抗压、劈裂抗拉强度以及黏结长度等方面对黏结破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钢筋直径14mm和黏结长度5d条件下,相对保护层厚度(cld)=4.86是钢筋-地聚物混凝土中心拉拔试件破坏模式从拔出破坏到劈裂破坏的临界点;钢筋直径为14mm和黏结长度为7d的地聚物混凝土中心拉拔试件,会导致钢筋屈服早于钢筋拔出或者地聚物混凝土劈裂。研究可为地聚物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经验,对后续钢筋与地聚物混凝土黏结性起到指导意义。
易星辰刘金亮刘昀泽龚婉淇王利康
关键词:钢筋黏结性能黏结强度
高温作用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研究高温下与高温后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退化规律,制作84个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及110个偏心拉拔试件,对立方体试块进行高温下及高温后抗压试验,对偏心拉拔试件进行高温下及高温后拉拔试验,分析温度状态(高温下和高温后)、锈蚀率(2%、5%和10%)、试件尺寸(立方体、棱柱体)及箍筋数量(单肢箍和双肢箍)对黏结性的影响,依据高温对材料的折减规律,得出高温下锈蚀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计算方法,提出分段式及连续型黏结滑移本构模型。研究表明:锈蚀时间为59 d且历经400℃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了27.6%,温度100℃时锈蚀率为4.6%的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较常温的增大8%,温度200~400℃时黏结强度降低约9%,800℃时黏结强度损失85%;温度低于400℃时,高温下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小于高温后的,温度高于400℃时,不同温度状态下黏结强度值相近;单肢箍筋试件黏结强度较双肢箍筋试件黏结强度下降了10%,立方体(150 mm×150 mm×150 mm)试件黏结是棱柱体(150 mm×150 mm×300 mm)试件黏结的54%。通过比较积分绝对误差验证了模型精度,计算误差小于10%,可用于锈蚀结构火灾下的数值计算。
刘才玮闫良泰仇子文苗吉军郑春英张成龙
关键词:锈蚀钢筋自然冷却拉拔试验黏结性能
往复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研究
2024年
采用梁式试件进行25次往复荷载(25%、45%和65%极限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理论锈蚀率为2%、4%和6%)混凝土间黏结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梁式试件均发生劈裂破坏;钢筋混凝土间的滑移在前十个往复荷载循环周期内基本完成,而后试件加载前后滑移差逐渐缩小,滑移量基本不再增加;在试件所受荷载等级一定时,试件加载端与自由端钢筋混凝土间的滑移随着锈蚀率增加而增大;而控制纵筋的锈蚀率不变,试件纵筋与混凝土之间自由端和加载端的滑移量随着荷载等级的提高而增加明显;往复荷载等级对于试件滑移量的影响较钢筋锈蚀相比更加明显。
周俊浩商怀帅
关键词:黏结性能往复荷载加速锈蚀锈蚀率
重复荷载作用下SFCB混凝土黏结性试验研究
2024年
针对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混凝土构件在动荷载作用下应力传递机制复杂、黏结破坏机理及应力分布特征尚未明确等问题,通过等阶、变阶重复加载的中心拉拔试验、并与单向拉拔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等阶、变阶重复加载试件的黏结强度比单向拉拔试件低11.8%~19.8%,黏结界面损伤更为严重,且重复加载1次平均黏结应力峰值出现约0.5%~1.6%的损失;不同加载方式,试件拔出过程中的黏结-滑移曲线特征基本相似,钢芯与纤维层因变形不一致出现相对滑移;SFCB沿埋长方向的黏结应力并非均匀分布,不同加载方式的应力“波峰”形态有所区别。明确重复荷载作用下SFCB混凝土的黏结性,可为SFCB混凝土结构设计、黏结-滑移曲线模型建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张继旺邱国兴易金龙安宝李友胜陈俊雯王磊
关键词:重复荷载黏结性能应力分布
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试验研究
2024年
为了实现对老旧混凝土结构快速修补的目的,以磷酸镁水泥代替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了一种高水泥基纤维复合修补材料,并以黏结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其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黏结性。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界面粗糙度越大,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值均先增大后减小,当界面粗糙度为3.5 mm左右时,黏结性可达到最佳;混凝土基体强度越大,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剪强度值就越大,黏结性越好。试验制备的水泥基纤维复合材料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较好,够满足老旧混凝土结构修补施工的需求。
向斌林欣欣
关键词:混凝土修补黏结性能界面粗糙度

相关作者

曹万林
作品数:1,330被引量:2,572H指数:3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剪力墙 边框 装配式 再生混凝土
陈宗平
作品数:477被引量:2,031H指数:2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型钢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 高温后 承载力计算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
董宏英
作品数:482被引量:905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抗震性能 边框 钢板 剪力墙 再生混凝土
商怀帅
作品数:114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混凝土 冻融循环 钢筋 黏结性能 钢筋混凝土
邓宗才
作品数:421被引量:2,491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与重大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混凝土 超高性能混凝土 预应力 活性粉末混凝土 混凝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