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5篇“ 麻醉方案“的相关文章
- 临床麻醉期间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效果观察
- 2025年
- 分析临床麻醉期间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结合患者麻醉方式将其分别设为观察组(喉罩全身麻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方案)与对照组(喉罩全身麻醉方案)。评估两组麻醉状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短,可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患者术后苏醒时间,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相比,P>0.05。患者切皮时、手术结束时与拔除喉罩10min后,心率等指标与麻醉诱导前相比,P>0.05;但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临床领域中,对接受手术疗法的患者实施麻醉时,应对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加以应用,提升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性,提高镇痛持续时间,降低麻醉风险。
- 徐冰
- 关键词:临床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在老年脑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 2025年
-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在老年脑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队列研究。抽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脑缺血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8例。两组均选择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诱导麻醉,A组通过吸入七氟烷维持镇静+瑞芬太尼镇痛,B组通过滴注右美托咪定维持镇静+瑞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质量、氧化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气管插管后、手术结束前,两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高于麻醉诱导前,且A组高于B组(P<0.05)。拔管后,B组躁动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IL-6、MDA水平高于术前,GSH-Px水平低于术前(P<0.05);且B组MDA水平低于A组,GSH-Px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脑缺血手术患者麻醉中,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均安全有效,右美托咪定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躁动、减轻氧化应激等方面更具优势。
- 李慧师爱青张健星
- 关键词:脑缺血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
- 巴马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三种麻醉方案比较
- 2025年
- 目的评价3种麻醉方案对巴马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效果,获取巴马小型猪最佳麻醉方案。方法选取18头体质量为25~30 kg健康雄性巴马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各6头。3组动物采用相同诱导药物(丙泊酚2~5 mg/kg,芬太尼5μg/kg),采用不同的维持药物(A组为丙泊酚,B组为七氟醚,C组为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成功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分别于麻醉前(T_(0))、缺血后30 min(T_(1))、缺血后60 min(T_(2))、缺血后90 min(T_(3))和拔管后10 min(T_(4))对3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予以测量和记录,记录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术后30 min)、呼吸暂停(术后30 min)发生情况。结果3种麻醉方案均适用于巴马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麻醉过程,且在实验中血流动力学保持相对稳定。相较于A组和B组,C组的HR、MAP水平变化幅度显著较小。C组的苏醒时间比A组和B组更短,C组的苏醒质量亦优于A组和B组。结论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不仅确保了巴马小型猪心血管的稳定性,而且实现了快速且高质量的苏醒,成为麻醉猪心血管研究期间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要素。
- 郝家荣王鑫姚麒麟张文颉何生田首元
- 关键词:巴马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麻醉方案
- 三种麻醉方案在台湾梅花鹿中的对比研究
- 2025年
- 为获得台湾梅花鹿麻醉良好效果,减少动物麻醉后遗症,本试验通过单独或复合麻醉方法应用于台湾梅花鹿,以麻醉诱导时间长短、麻醉深度、麻醉后遗症为评判标准。结果表明,多咪静和盐酸氯胺酮的复合麻醉,赛拉嗪为主要成分的陆眠宁单独麻醉,两种形式麻醉效果一般;赛拉嗪和盐酸氯胺酮的复合麻醉效果最为理想。本研究旨在为台湾梅花鹿麻醉提供技术参考。
- 张玉稳邢秀梅
- 关键词:麻醉盐酸氯胺酮
- 手术切口与麻醉方案改良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中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基于手术切口与麻醉方案改良应用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PDT)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选取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4月~2023年4月行PDT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为先穿刺再切开皮肤、纵切口、上挑式切口、切口长度1 cm、手术切口局部麻醉+静脉镇痛镇静+2%利多卡因5 ml气道内黏膜麻醉,对照组为先切开皮肤再穿刺、横切口、下划式切口、切口长度2 cm、手术切口局部麻醉+静脉镇痛镇静。试验组、对照组各3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丝弯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术后出血、低氧血症、气管食管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呛咳反应、手术操作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比较,基于手术切口与麻醉方案改良应用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手术能达到减少术中气道刺激反应(呛咳)、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
- 胡平平陈万钟燕莉罗先海吴朝文杨春蕾樊丽邓伟
- 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麻醉
- 腕踝针联合达克罗宁局部麻醉方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的镇痛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腕踝针联合达克罗宁局部麻醉方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2023年3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行TEE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局部麻醉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TEE检查前,局部麻醉组采用达克罗宁局部麻醉方案,联合组采用腕踝针联合达克罗宁局部麻醉方案。比较两组行TEE检查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查时长、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T2、T3、T4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检查时长短于局部麻醉组,检查时、检查后30 min的VAS评分均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达克罗宁局部麻醉方案在经食管超声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血流动力学指标更稳定,缩短检查时间,增强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谢婷陈庆林灿烁
- 关键词:超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腕踝针镇痛效果
- 不同麻醉方案对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 2024年
- 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人。①组为规律性无痛麻醉方案;②组为持续全麻醉方案;③组为目标控制输注麻醉方案。结果 经比较,①组在T0到T5的MAP与HR与②组和③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来看,②组均明显高于①组与③组;同时,②组在躁动、恶心呕吐和呛咳的发生率上都明显高于①组与③组。结论 在进行麻醉方案选择时,规律性无痛麻醉方案和目标控制输注麻醉方案较持续全麻醉方案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减少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并降低躁动、恶心呕吐和呛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对于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手术结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小松
- 关键词:麻醉方案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案应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麻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术中管理项目,具有复杂性、持续性、细致性等特点,涉及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控及术后管理三个阶段。现阶段,可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较多,如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及区域阻滞等麻醉手段,此外,还可采取各种联合麻醉手段,每种麻醉手段都有着各自的突出优势和应用效果,但目前临床尚未确定哪种麻醉方式最为有效,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选择。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管理发展演变情况来看,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法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包括对全身麻醉和区域麻醉的比较和研究,以及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麻醉方式的影响。临床医学领域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全身麻醉和区域麻醉优劣势研究已持续多年,但仍没有十分确切的研究结论证明上述几种麻醉方式可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绝对优势。伴随ERAS理念的推广,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应用研究会持续进行深度探究。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李屹任万陆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麻醉管理连续硬膜外麻醉
- 老年胃癌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案对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基于老年胃癌手术患者,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1~2024.1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后探究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患者认知功能及POCD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要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OCD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更好,帮助患者及早恢复认知,降低POCD发生率。
- 赵梓焯
- 关键词:麻醉效果术后认知功能
- 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联用全身麻醉方案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探究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案共同应用于肾移植手术中的临床个价值。方法 择取2021年10月-2023年11月本院经门诊收治入院的肾移植手术患者120例,利用将信封双盲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方案,观察组联用全身麻醉与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入液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丙泊酚的用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术后2h及4h时静息及活动状态下评估的NRS分值均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在术后,观察组在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应用补救镇痛泵比例方面均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肾移植手术中,联合应用全身麻醉以及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不仅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还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手术风险。
- 王彦强蒋晓群
- 关键词:全身麻醉肾移植手术
相关作者
- 余奇劲

- 作品数:125被引量:59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丙泊酚 脊髓缺血性损伤 脊髓 全身麻醉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 杨世忠

- 作品数:14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研究主题:麻醉方案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应激反应 腰硬联合麻醉
- 汪小海

- 作品数:225被引量:2,410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吗啡 红细胞 气管插管 术后镇痛 利多卡因
- 谢晓海

- 作品数:11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罗哌卡因 麻醉方案 丙泊酚 芬太尼 麻醉
- 赵龙德

- 作品数:69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患儿 麻醉管理 小儿 舒芬太尼 地佐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