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篇“ 麦丽丝“的相关文章
- 草原情 电影梦——麦丽丝导演访谈
- 2019年
- 时间:2018年12月10日下午采访手记:塞夫、麦丽丝夫妇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民族电影、特别是蒙古族电影的领军人物。他们共同合作,创作了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开拓了民族电影的一片新天地。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当人们提到塞夫、麦丽丝当年的那些佳作时,眼前是一片骏马奔腾的场面,耳边还能响起战马嘶鸣的声音。而此时,塞夫导演离开我们已经将近十四年了。
- 麦丽丝张东
- 关键词:领军人物电影佳作手记
- 塞夫、麦丽丝蒙古族题材电影影像风格研究
- 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蒙古族题材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诞生到现在,蒙古族题材电影已经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蒙古族题材电影紧密贴合新中国电影发展的整体脉络不断对题材、叙事方式与影像语言等层面进...
- 王晓东
- 关键词:塞夫麦丽丝蒙古族题材电影影像风格
- 文献传递
- 民族记忆的神话讲述——塞夫、麦丽丝蒙古族题材电影创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塞夫、麦丽丝导演的蒙古族题材电影因探索出一种类型电影与本民族历史文化相结合的叙事方式而被视为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某种范本。此种模式试图以一个可以辨识的影像符号系统来唤起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并将民族历史/记忆的银幕写作纳入神话范畴。它既成功地凝聚了族群的集体文化认同,又显现出其在民族身份、主流文化、历史书写、类型意识、商业价值之间的某种裂隙与矛盾性。
- 陈晓云玄莉群
- 关键词:塞夫麦丽丝蒙古族民族记忆
- 麦丽丝蒙古族题材电影的意象研究
- 2017年
- 蒙古族导演麦丽丝执导了许多优秀的蒙古族题材影片,研究她的电影对发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有着深刻意义。"电影意象"是一种创作主体审美意识的表现,它渗透于任何一部影片。麦丽丝的许多蒙古族题材电影,都十分强调意象的使用。借助这些意象,不仅为影片标示了一个鲜明的文化印记,同时也能够帮助观众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这些未知世界的信息,准确解读导演的意图。
- 包阿思
- 关键词:意象麦丽丝蒙古族题材电影
- 族群记忆·内外视角·文化认同·国族想象——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系列作品的文本考察被引量:1
- 2017年
- 影视作品在形塑"内向性"少数民族文化,构建国族文化的过程中举足轻重。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新民族电影",在主体构建过程中生成内向视角,以叙述者本民族的"自我"意识贯穿行动过程。从而,对本民族所谓"真实历史""客观生活"的表征成为新民族电影作者的追求。与此同时,国家认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认知现象,具备情感皈依和心理依附的特征。由此,如何正确理解和阐释"新民族电影"所表征的族群记忆与民族文化,如何让其统摄于"国族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 尹兴
- 关键词:族群记忆文化认同
- 蒙古族题材电影之塞夫、麦丽丝
- 徐文海著
- 关键词:蒙古族电影影片题材
- 蒙古民族情结的影像呈现——从塞夫、麦丽丝夫妇的原生态创作谈开去被引量:2
- 2014年
- 作为少数民族优秀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的电影叙事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情结。他们作品中的原生态草原、骏马、英雄、女性,无不凸现了独特的蒙古民族精神与性格,艺术地上升为一种富于蒙族特色的文化意象。这种审美特点鲜明的影像表达,突破了以往同类电影一味依赖少数民族风情、服饰、歌舞等符号性展示的局限,为他们赢得了国内外同行普遍的首肯与赞誉,进而也为当下少数民族电影创作题材的拓展,人才的培养,以及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如何加强类型化、商业性的探索,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与启迪。
- 张振华
- 关键词:民族情结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
- 塞夫、麦丽丝电影叙事中的文化身份创建
- 论文以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所执导的蒙古族电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东归英雄传》、《骑士风云》、《悲情布鲁克》、《天上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研究理论,对蒙古族电影叙事与文化身份的建构进行了结构性细读。 第一章中简略...
- 苏日嘎格
- 关键词:蒙古族电影文化身份
- 文献传递
- 塞夫、麦丽丝影片的英雄形象论
- 2013年
- 步入现代,古典童话式的英雄倏忽远逝,湮没入历史的尘埃,甚至连背影都依稀莫辨,沦为当代人心中的神话与传说,或者,很像是童话了。可人们就是在这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深深地悼念着英雄——人类社会文化道义最集中的体现和象征。塞夫与麦丽丝,这一对蒙古族导演伉俪用影像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英雄,表达着他们对英雄的尊崇、呼唤与歌颂。下面我们就沿着他们构建的艺术之廊,亲历他们塑造的英雄影像。
- 张晓丽
- 关键词:形象论影片影像语言社会文化
- 塞夫、麦丽丝的“马背动作史诗片”被引量:2
- 2012年
- 美国著名类型电影研究学者汤姆斯·雪兹说,只有极少数的电影故事因其独特的社会和美学特质,才能被改良为“公式”。所以类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持久存在有着内在的文化原因。类型通过对成功模式的重复可以降低市场风险、强化所表述的特定文化含义,但类型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塞夫、麦丽丝在处理蒙古族题材的故事时,渐渐提炼出一种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类型——“马背上的动作史诗片”,可以说创立了一个从文化意蕴到视觉造型都带有鲜明蒙古族文化色彩的影像世界。
- 于丽娜
- 关键词:史诗片电影故事美学特质文化原因
相关作者
- 郭培筠

- 作品数:34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创作 麦丽丝 塞夫 内蒙古草原 历史寓言
- 李树榕

- 作品数:85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政协
- 研究主题:电视剧 文化资源 草原文化 文化自觉 文化
- 柳强

-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麦丽丝 电影创作 塞夫 故土 镜语
- 于英格

-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草原文化 蒙古族题材电影 影像表达 草原 蒙古族大学生
- 张晓丽

- 作品数:12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金圣叹 小说评点 文心 影片 金圣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