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2篇“ 高原鼠兔“的相关文章
高原被引量:1
2006年
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广袤草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着一种可爱的、名叫高原的小型哺乳动物。它其貌不扬.身材浑圆.没有老的长尾巴.成年个体大约120-200克.外观上不容易分清雌雄。形态上既像老又似子.但由于本质上与子有着亲缘关系.所以称。所有的耳朵都很短.故又称短耳。全世界大约有27-28种高原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生长了成千上万年的小精灵。
苏建平
关键词:兔子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草地尾巴
一种利用艾美耳球虫防控高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艾美耳球虫防控高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选定防控目标区域;(2)每年4月和6月,投放艾美尔球虫饵料于目标区域,每月1次;本发明使用艾美尔球虫来防控高原时,由于其物种特异性,类球虫无...
曲家鹏谈昭贤王蓉姚宝辉王苏芹冯见卓张妍王义弘陈欣扬周华坤林方舟
高原发情周期性激素与性器官变化特征
2024年
为研究雌性高原(Ochotona curzoniae)的发情表征变化及其与性激素含量、生殖器官发育之间的关系,选取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雌性高原,通过外阴形态观察与阴道细胞涂片检测阴道的周期性变化,确定繁殖期的发情周期在7~11 d,发情期持续3~4 d,而非繁殖期的阴道维持在接近发情前期的状态。采集发情期、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雌性高原的血清与尿液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结果显示,发情期高原血清雌二醇含量显著高于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P=0.0338),而非繁殖期血清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与发情间期(P=0.0195)。尿液检测的灵敏度整体弱于血清,仅在发情期与非繁殖期间存在尿液雌二醇含量的显著差异(P=0.0009)。发情期卵巢重量极显著高于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P<0.0001),且发情间期卵巢重量也显著高于非繁殖期(P=0.007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高原卵巢在发情期以有腔卵泡为主,在发情间期则同时分布次级卵泡、有腔卵泡与黄体,而在非繁殖期卵巢皮质区分布有大量的原始与初级卵泡。高原子宫内膜、肌层与外膜三层结构区分明显,发情期子宫内膜较厚,固有层分布大量腺体,外膜区域血管丰富;发情间期子宫腺体与血管数量均大幅减少;非繁殖期子宫明显退化,内膜上皮变薄,腺体与血管基本消失。本研究确定了阴道细胞涂片法在高原发情阶段判定中的有效性,描述了不同发情阶段高原性激素与性器官变化特征,为雌性高原季节性繁殖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王玉军张晓茜方有贵杨其恩贾功雪
关键词:高原鼠兔发情周期阴道脱落细胞雌二醇
食物中蛋氨酸含量对高原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4年
过度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为高原(Ochotona curzoniae)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食物资源,而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宿主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本研究依据不同退化草地高原胃内容物中的蛋氨酸含量,使用0.26%和0.45%蛋氨酸含量的颗粒饲料分组饲喂高原,50 d后收集粪便,利用宏基因组学以及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评估高蛋氨酸处理对高原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蛋氨酸组相比,高蛋氨酸组高原肠道微生物群落的α、β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但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等菌群的丰度显著增加,丁酸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等菌群功能显著表达,其上调的代谢产物主要在初级胆汁酸合成、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Th17细胞分化、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途径等通路富集;而低蛋氨酸组高原菌群的糖类代谢功能显著表达,其上调的代谢产物主要在氨基酸代谢相关通路富集。上述结果表明,高蛋氨酸食物可改变高原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而可能增强宿主的免疫和繁殖性能,对提高高原个体适合度及其种群数量有重要的作用。
董昕陈慧青张璐尚国珍吴雁边疆晖
关键词:高原鼠兔蛋氨酸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
不同干扰强度高原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的影响
2024年
高原通过取食植物、排泄粪尿及掘土等行为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产生广泛干扰,进而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选择高密度组(H)、低密度组(L)、对照组(CK)3种干扰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揭示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对不同高原干扰强度的响应规律及主要调控因素。结果表明,H组高寒草甸土壤CO_(2)排放速率为596.66 mg·(m^(2)·h)^(-1),显著低于CK组的695.45 mg·(m^(2)·h)^(-1)(P<0.05)。高原干扰强度、地上生物量、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_(2)排放速率的主要调控因素。H组高寒草甸CH_(4)吸收速率为-43.46mg·(m^(2)·h)^(-1),显著低于L组的4.92mg·(m^(2)·h)^(-1)(P<0.05),H和L组高寒草甸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8.03、-2.39μg·(m^(2)·h)^(-1),均显著高于CK组的-16.69μg·(m^(2)·h)^(-1)(P<0.05)。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H和含水量是影响CH_(4)吸收和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原干扰强度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因素之一,进一步研究高原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李婧王苏芹谈昭贤曲家鹏
关键词:高原鼠兔温室气体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青藏高原
全新世青藏高原东部高原高原活动强度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研究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部高原(Myospalax baileyi)和高原(Ochotona curzoniae)活动强度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于当今高原生态保护、草场管理、黑土滩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
张清纯
关键词:高原鼢鼠高原鼠兔全新世光释光测年气候变化
高原高原肺组织磷脂酰胆碱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进化及其表达差异分析
2024年
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助于维持肺泡结构,促进呼吸作用和对氧的吸收及利用,磷脂酰胆碱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主要成分。为进一步研究高原动物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本文以青藏高原特有物种高原(Eospalax baileyi)和高原(Ochotona curzoniae)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编码磷脂酰胆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胆碱激酶基因Chok-α和Chok-β、磷酸胆碱胞苷转移酶基因Pcyt-α和Pcyt-β以及胆碱磷酸转移酶基因Cpt的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并以SD大(Rattus norvegicus)为对照,测定了这些基因在肺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Chok-α、Chok-β、Pcyt-α、Pcyt-β和Cpt基因序列高原与以色列鼹(Nannospalax galili)的同源性最高,高原与北美(O.princeps)的同源性最高,均高达90%以上;高原Cpt与以色列鼹,高原Chok-β、Pcyt-β和Cpt与北美有平行进化位点。选择压力分析表明,高原Chok-α亚基第4位的赖氨酸、第5位点的苯丙氨酸和第10位的谷氨酸,高原Chok-β亚基第4位蛋氨酸,高原Cpt第163位谷氨酸,这些位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IFT评估结果发现,高原的Chok-β亚基中第212位氨基酸变异位点和Pcyt-β亚基第18位氨基酸变异位点对其功能有显著影响(P<0.05)。mRNA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高原Chok-α和Chok-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高原与SD大(P<0.01),高原Chok-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D大(P<0.05);SD大Pcyt-α、Pcyt-β和Cpt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原高原(P<0.01),而高原高原间无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SD大相比,高原高原磷脂酰胆碱合成途径中关键酶氨基酸变异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两种高原动物的生理适应,更利于它们在高寒低氧的独特环境中获取氧并利用氧,从而促进呼吸作用,以加强能量代谢并
王志洁李永晓安志芳陈晓琦张佳钰魏登邦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磷脂酰胆碱
高原高原肠道菌群对低压低氧环境下大海马组织Aβ、Tau及BDNF蛋白的影响
2024年
为了探究暴露低压低氧不同时间以及移植高原高原肠道菌群后暴露低压低氧环境是否会影响SD大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 protein, Aβ)、tau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达水平,首先将SD大随机分为常氧组、低压低氧组和低压低氧处理组,低压低氧组根据暴露低压低氧时间又分为第1、3、7、15、28天组,低压低氧处理组则根据处理因素分为低压低氧对照组、低压低氧+抗生素处理组、低压低氧+抗生素+鼢菌处理组、低压低氧+抗生素+菌处理组、低压低氧+抗生素+SD大菌处理组(10只/组),共11组;然后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常氧组和低压低氧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Aβ、tau及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常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从第3天开始海马组织CA1区的神经细胞排列疏松紊乱,细胞核固缩明显,并具有时间依赖性;Aβ、tau蛋白水平分别从低压低氧暴露第7天、3天开始显著升高,并随低压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升高,其中以tau蛋白升高尤为明显;BDNF蛋白在低压低氧暴露初期显著升高,而后随低压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与Aβ和tau蛋白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此外,与抗生素处理组相比,在低压低氧环境下,移植高原肠道菌群的大海马组织中Aβ、tau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 BDNF的表达明显升高。实验结果初步表明,低压低氧可上调大海马组织Aβ、tau蛋白表达,下调BDNF蛋白表达;肠道菌群移植可上调低压低氧环境下大海马组织BDNF蛋白的表达,同时影响Aβ、tau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原肠道菌群移植大海马组织中的Aβ、tau蛋白水平被下调,高原肠道菌群移植大海马组织中的tau蛋白水平被上调, Aβ蛋白水平被下调。
黄灵泉李清月冯江鹏陈征姜欣宇王书祥靳国恩
关键词:肠道菌群
西藏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对高原有效洞穴密度变化的响应
2024年
高原(Ochotona curzoniae)不同干扰程度会引起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含量产生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高原有效洞穴密度,研究西藏高寒草甸土壤养分与高原有效洞穴密度变化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高原有效洞穴密度与0~10 cm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高原干扰显著降低了0~10 cm土壤有机碳、全磷含量;高原有效洞穴密度与0~10 cm土壤全氮间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随着高原干扰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高原有效洞穴密度与10~20 cm土壤全氮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高原干扰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壤全氮含量。
李晨魏学红谢聿源
关键词:高原鼠兔高寒草甸土壤养分
高原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高原筑巢行为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于2022年7月,在念青唐古拉山利用土钻法和干漏斗法进行土壤动物采集和分离,开展高原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此次调查共采集土壤动物311头,隶属3门,6纲,13目,32科,优势类群为隐颚螨科占所采样本20.26%。与原生草地相比,高原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中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密度、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均减少,优势类群个体数和优势度则无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动物多样性与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盖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土壤紧实度、土壤湿度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表明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减少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最为显著(P<0.01)。因此,高原筑巢行为形成的裸露斑块内植被退化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会导致裸露斑块中土壤动物多样性降低。
罗斌黄智禅和霖颉彩霞赵景学臧建成
关键词:高原鼠兔植被土壤土壤动物多样性

相关作者

魏万红
作品数:130被引量:830H指数:19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高原鼠兔 布氏田鼠 捕食风险 高原鼢鼠 克氏原螯虾
张堰铭
作品数:61被引量:447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捕食风险 繁殖 高寒草甸
曹伊凡
作品数:56被引量:36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原鼠兔 根田鼠 藏羚 捕食风险 食性分析
郭正刚
作品数:148被引量:2,039H指数:2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高原鼠兔 紫花苜蓿 高寒草甸 生物量 草地
曲家鹏
作品数:47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高原鼠兔 药饵 青藏高原 海拔 啮齿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