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3篇“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文章
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高危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微生物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收治的100例HP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PV类分为高危组、低危组,各50例。分析两组微生物菌落类、菌门分布情况、阴道感染情况、阴道感染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高危组微生物菌落类Ⅰ、Ⅱ、Ⅲ、Ⅴ优势菌比例均低于低危组,Ⅳ比例高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厚壁菌门比例高于低危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无壁菌门、梭菌门比例均低于低危组(P<0.05)。高危组阴道感染率[80.00%(40/50)]高于低危组[50.00%(25/50)](P<0.05)。两组阴道支原体、细菌、真菌、沙眼衣原体、滴虫感染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高危HPV感染患者阴道优势菌较少,阴道感染率较高,主要为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
张琴路宗林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阴道感染
宫糜散对宫颈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LEEP术后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宫糜散治疗宫颈高度鳞状上皮病变(HSIL)伴高危乳头状病毒(HR-HPV)感染患者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泉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HSIL伴HR-HPV感染LEEP后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干扰素组和宫糜散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LEEP后不予局部治疗;干扰素组患者LEEP后使用重组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纳阴治疗;宫糜散组患者LEEP后用宫糜散阴道局部用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微环境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氢离子浓度指数(pH)、唾液酸苷酶阳性率、过氧化氢阳性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以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HR-HPV复查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复查,宫糜散组、干扰素组患者HR-HPV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糜散组、干扰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糜散组患者WBC、pH、唾液酸苷酶阳性率、过氧化氢阳性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均低于干扰素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3个月复查,宫糜散组患者HR-HPV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扰素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IL伴HR-HPV感染LEEP术后患者辅以宫糜散能提高HR-HPV的清除率,改善阴道的微环境,对于预防宫颈病变的加重、复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黄健妹陈敏
关键词: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宫糜散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白芍治疗宫颈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发掘中医药治疗宫颈高危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的核心药对,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明确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筛选核心药对。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核心药对相关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等查询疾病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核心靶点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6篇,方剂209首,中药194味,得到核心药对柴胡-白芍。筛选出柴胡的活性成分共15个、靶点433个,白芍的活性成分9个、靶点161个,两者靶点合并去重后为297个;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16个。柴胡-白芍治疗宫颈高危HPV感染的作用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Akt)1、肿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等;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涉及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基因表达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结论:本研究验证了柴胡-白芍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参与炎症反应与免疫调控,从而达到治疗宫颈高危HPV病毒感染的效果。
朱梓齐秦琴琴辛幸雨宁雪梅林寒梅
关键词:柴胡网络药理学
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相关受体水平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究高危乳头状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癌(CSES)组织中抗原分化因子受体2(C-ERBB-2)、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CSES患者作为CSES组,另纳入同期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宫颈上皮内变(CIN)和宫颈炎患者各90例分别作为CIN组和宫颈炎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HER-2、C-ERBB-2表达水平,分析HR-HPV感染与CSES组织中C-ERBB-2、HER-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宫颈炎组比较,CIN组和CSES组的HR-HPV阳性感染率以及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均上升(P<0.05);与CIN组比较,CSES组HR-HPV阳性感染率明显升高(P<0.05),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5岁、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C-ERBB-2、HER-2阳性表达和HR-HPV感染阳性的患者比例高于年龄<55岁、TNM分期Ⅰ~Ⅱ期、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CSES患者(P<0.05)。HR-HPV感染阳性的CSES患者病变组织中C-ERBB-2、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HR-HPV感染阴性的CSES患者(P<0.05)。结论CSES病变组织中C-ERBB-2、HER-2高表达,并与HR-HPV感染有关,C-ERBB-2、HER-2可作为CSES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杨向君李小华李莹莹门楠
关键词:宫颈鳞状上皮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325例女性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10325例女性高危乳头状病毒(HPV)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HPV筛查的10325例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高危HPV感染状况及亚分布。结果10325例中,高危HPV检出1724例,检出率为16.70%;15个亚均有检出,存在单一亚感染和多种亚重叠感染,检出率最高的前5种亚为HPV52、58、16、51、39。≤20岁高危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60岁组。18~49岁高危HPV感染率为16.21%,低于≥50岁的18.30%(P<0.05)。结论女性最常见的高危HPV亚为HPV52、58、16、51、39,≤20岁和≥60岁为感染高发群,HPV基因分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闵志群苏杭嘉红云黄思聪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年龄
CXCL11和CXCR3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CXC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表达及其与高危乳头状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75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变(CIN)患者78例为CIN组,宫颈炎患者52例为宫颈炎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宫颈病变组织CXCL11、CXCR3表达,检测患者HR-HPV感染情况,分析CXCL11、CXCR3表达与HR-HPV感染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宫颈病变组织CXCL11、CXCR3阳性表达率及HR-HP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85.33%、80.00%、90.67%,高于宫颈炎组的15.38%、11.54%、13.46%及CIN组的52.56%、50.00%、62.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CXCL11、CXCR3阳性表达率及HR-HPV阳性感染率高于宫颈炎组(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病变组织CXCL11、CXCR3表达及HR-HPV感染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中HR-HPV感染共68例,其中单一感染率为38.24%,多重感染率为61.76%;多重感染HR-HPV类患者宫颈病变组织CXCL11、CXCR3阳性表达率高于单一感染HR-HPV类患者(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病变组织CXCL11、CXCR3表达与HR-HPV感染有关(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病变组织CXCL11表达与CXCR3有关(P<0.05)。结论CXCL11、CXCR3在CIN及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较高,二者在宫颈癌患者中表达最高,CXCL11、CXCR3与HR-HPV感染相关,其可能是宫颈癌的治疗靶标。
邓艳琴高金菊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YAG激光、光动力、咪喹莫特治疗阴道上皮内变合并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的疗效比较
2023年
目的比较YAG激光、光动力、咪喹莫特治疗阴道上皮内变合并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69例阴道上皮内变合并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YAG激光组24例、光动力组22例和咪喹莫特组23例。YAG激光组采用YAG激光治疗,光动力组用光动力治疗,咪喹莫特组采用咪喹莫特治疗。治疗后,比较三组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YAG激光组有效率高于光动力组和咪喹莫特组,光动力组有效率低于咪喹莫特组(P<0.05);YAG激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咪喹莫特组(P<0.05),YAG激光组和光动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动力组复发率高于YAG激光组和咪喹莫特组(P<0.05)。结论YAG激光治疗VAINⅡ级合并高危HPV感染的效果好,治愈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王小云
关键词:YAG激光光动力咪喹莫特阴道上皮内瘤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绝经后女性BV、TV、VVC与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和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BV、TV、VVC与高危乳头状病毒(HPV-HR)感染和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之间的联系,为子宫颈疾病提出新的预防切入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65例妇科患者病史资料,其中HSIL组78例,非HSIL组187例;收集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HPV-HR病毒感染的情况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的结果,并分析了BV、TV、VVC、绝经状况与HPV-HR和HSIL的关联。结果HPV-HR感染者126例,无HPV感染者139例,其中HPV-HR感染联合阴道炎症73例(57.9%),无HPV-HR感染联合阴道炎症46例(3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合并阴道炎症51例(65.4%),非HSIL合并阴道炎症69例(36.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自变量筛选结论显示,绝经情况、阴道炎症情况、HPV-HR感染情况这3个变量回归系数的Wald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妇女出现HSIL的风险约为绝经前的2.410倍;而BV、TV、VVC等回归系数的Wald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阴道BV、TV、VVC是引起绝经后女性宫颈HPV-HR感染及HSIL的独立风险因素,对宫颈HPV-HR感染及HSIL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预防作用。
邓秋红阿丽萍李宁
关键词:阴道炎症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宫颈上皮内样变1/2伴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疗法对宫颈上皮内样变(CIN)1/2伴高危乳头状病毒(HR-HP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CIN 1/2伴HR-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A组采用10%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B组采用20%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比较两组CIN 1、CIN 2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HR-HPV DNA转阴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CIN 1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IN 2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B组HR-HPV DNA转阴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86%,高于A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CIN 2伴HR-HPV感染者疗效显著,可提高HR-HPV DNA转阴率,但5-ALA浓度越高,安全性则越低。
卞干霞李洁华陈小平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高危乳头状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高危乳头状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8—12月就诊于河南省民医院妇产科门诊的177例患者,根据HPV 23分结果将其分为HPV阴性组(103例)和HR-HPV阳性组(74例)。通过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HR-HPV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结果HR-HPV阳性组霉菌、加德纳菌、乳杆菌、过氧化氢酶、清洁度、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异常率高于HPV阴性组(P<0.05),两组滴虫、pH值、白细胞酯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霉菌、加德纳菌、过氧化氢酶与HR-HPV感染独立相关(P<0.05)。结论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对预防及治疗HPV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葛利葱卢晓莉成乐楠杨秋云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阴道微生态菌群失调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李隆玉
作品数:215被引量:1,296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宫颈肿瘤 子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预后
曹俊
作品数:19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16 口腔上皮细胞 口腔鳞癌
王建东
作品数:143被引量:1,099H指数:1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中国专家共识 宫颈癌 诊治 卵巢癌 卵巢肿瘤
武明辉
作品数:83被引量:791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已婚妇女 《出生医学证明》 出生医学证明 影响因素 宫颈癌
张淞文
作品数:37被引量:544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已婚妇女 育龄妇女 重复流产 宫颈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