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6篇“ 髂动脉损伤“的相关文章
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干预兔动脉损伤后血管再狭窄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对兔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血管狭窄的影响。方法:2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2±0.1)kg,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术后即刻给药组;D组: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术后1周给药组;E组: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术后3周给药组。各治疗组连续干预7d。术后4周取损伤动脉HE染色测量内中膜面积比和狭窄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内中膜面积比和狭窄率增大(P<0.01)。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内中膜面积比和狭窄率均显著减少(均P<0.05),C组下降最明显;E组内中膜面积比减少(P<0.05),管腔面积和狭窄率变化不大。结论: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可显著抑制兔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血管狭窄,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耿化晓计晓娟余更生郭军杨汝铃谢军
关键词:微泡川芎嗪再狭窄
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动脉损伤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探讨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动脉损伤的原因、诊断及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动脉血栓3例,动脉血栓5例(右侧2例、左侧3例),左臀上动脉断裂2例。3例动脉及2例动脉血栓行人造血管移植术,获得成功。动脉切除损伤段直接吻合术1例成功。动脉取栓再通术1例成功,1例失败。左臀上动脉断裂行血管造影栓塞术获得成功。结论 闭合性无骨盆骨折的动脉损伤动脉动脉以挫伤、血栓形成为主,动脉以破裂为主,应根据损伤的部位及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张奉琪张英泽潘进社李西成于金河
关键词:髂动脉
金属支架表面光滑度对兔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金属支架表面光滑度对兔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支架光滑组(n=20)和支架粗糙组(n=20),分别将表面光滑和带有沟槽(深20μm)的两种金属支架各20枚植入大白兔的左或右动脉。术后5个月处死动物进行形态学分析,测定两组支架置入处血管管腔和血管的横断面积、内膜厚度和面积、内膜/中膜值,比较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变化。结果支架光滑组和支架粗糙组支架置入段血管管腔面积分别为(2.79±0.28)mm2和(2.07±0.28)mm2(P<0.05),内膜横断面积分别为(0.69±0.30)mm2和(1.48±0.32)mm2(P<0.05),内膜/中层值分别为1.27±0.47和3.08±0.89(P<0.05),此外,两组中层横断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光滑组支架内再狭窄率[(30±12)%]与支架粗糙组[(48±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血浆ET、TXB2、AngⅡ、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支架粗糙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支架光滑组(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可能为球囊和支架的机械损伤所致,金属支架20μm深的微粗糙表面加重了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迁移及血小板的激活、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加速再狭窄的发生,表面微粗糙支架植入术后炎症反应更显著。
王挹青王焱王淼蔡彬妮侯淑红陈炳煌
关键词:再狭窄新生内膜炎性因子
国产替罗非班对兔动脉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兔动脉急性损伤后血小板活化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实验前8~12h予阿司匹林12mg/kg、氯吡格雷16mg/kg灌胃后禁食。分成替罗非班预处理组(灌胃后即予替罗非班微泵维持至实验结束,Pre-T组)、替罗非班处理组(T组)和安慰剂组(c组)。动物麻醉后用球囊损伤动脉,经静脉输注替罗非班或安慰剂至实验结束。术前、术后取血送检血小板聚集率,可溶性P选择素、6-酮-前列素F1a等血液指标。术中监测损伤处血压变化,部分行动脉造影,并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血栓形成情况及性质。结果共30只兔完成实验,其中Pre-T组11只,T组13只,c组6只。(1)血液指标:①可溶性P选择素:协方差分析表明,Pre-T组(术前58.1±26.2μg/L,术后53.2±40.2μg/L)与C组(术前29.7±13.7μg/L,术后62.7±22.4μg/L)或与T组(术前24.8±14.3μg/L,术后53.5±27;7μg/L)间手术前后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6-酮-前列素F1α: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re-T组(术前116.2±11.0ng/L,术后104.8±13.5ng/L)与C组(术前109.1±14.6ng/L,术后70.7±20.5ng/L)或与T组(术前117.0±24.5ng/L,术后86.0±17.2ng/L)间手术前后6-酮-前列素F1α水平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血小板聚集率:Pre-T组(术前87.0%±11.6%,术后48.4%±7.7%)与C组(术前42.7%±15.3%,术后37.5%±28.8%)手术前后的变化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组与其他两组间未见显著差异。(2)局部血压变化:Pre-T组兔子右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变化,而C组、T组则较术前均大�
朱建中惠杰
关键词:血小板血栓形成替罗非班
雷帕霉素对高脂血症兔动脉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雷帕霉素对动脉损伤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同时,探讨雷帕霉素防止再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单纯损伤组、低剂量雷帕霉素组和高剂量雷帕霉素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6周后,行右侧动脉内膜损伤术复制成再狭窄模型,术后给予肌肉注射雷帕霉素,4周后观察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和体重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雷帕霉素组与单纯损伤组相比:表示内膜增殖程度的指标如内膜厚度(IT)、内膜厚度/中膜厚度(IT/ MT)、内膜面积(IA)、内膜面积/中膜面积(IA/ MA)和管腔面积(L A)均显著减少(P<0 .0 5 ) ,且随注射剂量的增大,上述指标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 ;雷帕霉素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损伤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最大且体重下降明显(P<0 .0 5 )。结论:雷帕霉素可防止再狭窄的形成,在一定范围内注射剂量与新生内膜增殖程度有相关性。
李虹肖传实陈浩
关键词:再狭窄内膜增生雷帕霉素
芦荟大黄素对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反应的在体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对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4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动脉球囊损伤用药组和非用药组,于手术前后分别给予芦荟大黄素〔40mg/(kg·d)×7d〕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肌肉注射。14d后,取出左右动脉,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对其切片进行形态测量分析。结果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最大内膜厚度均值稍低〔(0.043±0.013)mm比(0.048±0.015)mm,P>0.05〕;新生内膜面积减小〔(0.025±0.005)mm2比(0.035±0.008)mm2,P<0.05〕;管腔面积增大〔(0.098±0.011)mm2比(0.08±0.013)mm2,P<0.05〕;管腔面积和内膜面积及外弹力膜面积之比升高(用药组为0.793±0.036、0.617±0.054;非用药组为0.699±0.063、0.538±0.057,P<0.05)。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外弹力膜面积稍增大〔(0.160±0.010)mm2比(0.152±0.01)mm2,P<0.2〕,但与未受损伤的正常动脉外弹力膜面积〔(0.134±0.023)mm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可以抑制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增生,并有可能对损伤后的血管重塑产生有利的影响。
尹春琳徐成斌汪家瑞
关键词:芦荟大黄素内膜增生血管重塑动脉
全身炎症反应对动脉损伤后狭窄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用脂多糖(LPS)诱导加重猪全身炎症反应,观察其对动脉损伤后狭窄的影响。方法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6)给予静脉注射LPS,对照组(n=6)给予生理盐水。所有动物都行右动脉内膜剥脱术,并于术前、术后4h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查(ELISA)测定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浓度。术后28d处死动物,取术侧血管和对侧动脉作为对照行病理切片观察管腔变化情况。结果(1)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术后4hTNF-α的血浆浓度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的升高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病理切片发现,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新生内膜形成,导致血管管腔狭窄。(3)在实验组观察到比对照组更大的新生内膜面积和严重的狭窄程度。结论血管损伤后早期的全身炎症反应对后期的新生内膜形成起重要作用。
曹晶茗方杰杨源刘中梅刘蓉
关键词:再狭窄炎症增生肿瘤坏死因子-Α
曲尼司特对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曲尼司持对兔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及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用药组。用球囊导管对用药组和对照组兔行动脉损伤。用药组于术前 3d开始用曲尼司特 (每天 30 0mg/kg) ,术后 2 8d取病变血管苏木精 伊红和弹力纤维染色并免疫组化检查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厚度、管腔面积、平均动脉面积 (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 ,EEL)的变化 ,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增殖指数 (PI)。结果 曲尼司特显著减少内膜厚度 ,增加血管腔面积和平均动脉面积 ,对中膜厚度无明显影响。曲尼司特使内膜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结论 曲尼司特能抑制兔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 ,促进代偿性血管扩张。
顾水明魏盟张昀昀陆志刚潘晔生陈万春
关键词:曲尼司特髂动脉损伤内膜增殖血管重构
动脉损伤修复过程中磁化支架周围血管壁超微结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兔动脉损伤修复过程中血管壁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磁化支架对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提供),随机分为磁化支架组及普通支架组,每组10只。分别于左动脉行磁化NIR支架及普通NIR支架置入术。两组动物术前3d始予阿司匹林25mg/d至处死动物。术后皮下注射肝素2500U/d,连续7d。术后7d和30d处死动物。用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损伤部位血管壁变化。结果:术后30d光镜检查发现磁化支架组动脉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MC)的增生程度犤(127.59±22.18)μm犦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犤(189.45±28.42)μm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3,P=0.014)。电镜检查显示,术后7d普通支架组较磁化支架组可见较多从外膜向中膜及内膜迁移的肌纤维母细胞,中膜及内膜大量以合成型为主的SMC,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30d时磁化支架组内膜下SMC已转化为收缩型,ECM较少,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而普通支架内膜下SMC仍为典型合成型表现,周围大量ECM,以糖氨多糖为主。结论:磁化支架通过抑制SMC增生、迁移及ECM合成对再狭窄形成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郭新红贾国良吕安林赵新国李飞
关键词:磁力学细胞外基质
脂多糖诱导全身炎症反应对猪动脉损伤后狭窄的影响
目的:血管机械损伤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也影响到再狭窄的形成,本实验旨在探讨这个问题.方法: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6)给予静...
方杰
关键词:再狭窄炎症增生肿瘤坏死因子-Α

相关作者

陈浩
作品数:36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丙二醛 血管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丹红注射液 血管内照射
李晓惠
作品数:8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平滑肌细胞 血管成形术后 血管成形术 肝素 去纤酶
尹春琳
作品数:122被引量:421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研究主题:围术期管理 老年患者 高龄患者 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
郭军
作品数:40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婴幼儿血管瘤 腹主动脉 未成年 合理用药 普萘洛尔
王挹青
作品数:65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生成素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修饰 内皮祖细胞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