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3篇“ 骨腔“的相关文章
Stafne骨腔的研究进展
2024年
Stafne骨腔,又称良性下颌凹,是一种罕见的口腔疾病。因其通常无症状的临床表现,一般在常规检查中发现,但是往往可能会被误诊为颌骨囊肿等疾病,而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本文就Stafne骨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这一罕见病。
刘杭飞
关键词:罕见病无症状
一种关节骨腔注射修复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的一种关节骨腔注射修复的装置,包括注射针筒,所述注射针筒的一端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表面上方开设有通孔,其结构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注射修复组件,将注射修复组件以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注射...
严猛
颌骨囊肿刮除术后两种不同骨腔处理方式骨愈合情况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刮除术后两种不同骨腔处理方式对骨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到2023年10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颌骨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6例。按照术后骨腔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以血块充填者为对照组,共26例;以同种异体骨植骨者为观察组,共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骨愈合情况并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 d的肿胀程度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骨质增生厚度、骨质增生密度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5 d,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在术后5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肿胀程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颌骨囊肿刮除术后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相较于血块充填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不仅体现在骨愈合的速度和质量上,还体现在减轻患者疼痛方面。
赵永波张凤田孙益虎孙丽丽牟建彪
关键词:颌骨囊肿刮除术同种异体骨植骨骨愈合
刮治术联合骨腔开放治疗下颌骨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媛
黏骨膜-骨瓣术对颌骨囊肿患者的骨腔体积、表面积、灰度值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研究黏骨膜-骨瓣术对颌骨囊肿患者的骨腔体积、表面积及灰度值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北京市中关村医院收治的120例颌骨囊肿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黏骨膜-骨瓣术治疗)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骨腔体积、表面积及灰度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骨腔体积、表面积及灰度值变化百分率均高于术后3个月,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骨腔体积、表面积和灰度值变化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黏骨膜-骨瓣术治疗颌骨囊肿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改善骨腔体积、表面积及灰度值变化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霍蓓蓓
关键词:表面积灰度值
Stafne骨腔10例:从影像分析到诊疗思路
2023年
目的探讨Stafne骨腔(SBC)的疾病来源、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方式及治疗方案,以减少临床中对SBC的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0例SBC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拍摄CBCT的年龄相仿、位置相近、形态相似,并经病理确诊为下颌骨根尖囊肿的患者10例,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SBC与下颌根尖囊肿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中灰度值(HU值)的大小进行比较,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其可能的病因及临床诊疗思路。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10例确诊为SBC的患者中,9例位于下颌骨体后部、1例位于下颌升支。10例患者均无疼痛、肿胀和生理功能异常等表现,遂未行治疗,密切随访。SBC与下颌根尖囊肿的HU值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USBC=-86(-113,-78),HU根尖囊肿=19(-12,37),Z=-3.311,P<0.001]。结论SBC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发生于下颌骨的骨腔,因其位置和影像学的特殊性,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并结合相应检查方式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其中CBCT中的HU值大小可作为一种辅助判别SBC的手段。
王可心葛胜优王琳李洁莹宋凯尚伟
关键词:根尖囊肿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影像学特点
黏骨膜-骨瓣术式治疗颌骨囊肿的效果及对骨腔情况、创伤反应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黏骨膜-骨瓣术式治疗颌骨囊肿的效果及对骨腔情况、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58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传统刮治术,观察组行黏骨膜-骨瓣术式,对两组效果及对骨腔情况、创伤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表面积、术后骨腔体积、灰度值变化百分率等锥形束CT(CBCT)骨腔成骨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Cor、E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黏骨膜-骨瓣术式治疗颌骨囊肿患者,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还能改善骨腔情况,减轻创伤反应,值得推广。
元志昌黄磊
关键词:颌骨囊肿创伤反应
自体牙骨粉与β-磷酸三钙植入治疗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3年
目的 比较自体牙骨粉与β-磷酸三钙植入治疗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本院的60例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β-磷酸三钙植入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牙骨粉植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伤口肿胀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者的成骨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体牙骨粉的成骨、修复效果均优于β-磷酸三钙,更适合推广应用在颌骨囊肿术后残留骨腔患者的治疗中。
周小龙胡明
关键词:颌骨囊肿Β-磷酸三钙
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联合覆盖生物膜在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联合覆盖生物膜在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0例牙源性颌骨囊肿需术中进行骨增量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后覆盖生物膜,对照组采用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感染情况、丧失功能牙术后恢复情况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轻度感染1例,重度感染3例;对照组轻度感染3例,重度感染10例,两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牙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4周,观察组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GF+同种异体骨颗粒混合充填骨腔联合覆盖生物膜可提高牙源性颌骨囊肿骨增量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牙恢复,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抑制术后瘢痕产生。
程凤云段咏华梅健
关键词:牙源性颌骨囊肿生物膜
体外评估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测量猪下颌骨天然骨腔体积准确性
背景:根尖周囊性病变体积的变化是治疗反应的指示,放射学监测其体积变化是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如果保守治疗失败,则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依赖术后的影像学评估,稳定准确的体积测量方法和手段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根尖周...
陈峰张苗苗李颂

相关作者

张永康
作品数:820被引量:2,041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研究主题:激光冲击 激光冲击强化 激光 激光冲击波 激光技术
姚世红
作品数:24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疗效观察 疗效观察 骨腔 含片 并发症
曾东林
作品数:75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成釉细胞瘤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 细胞培养 口腔颌面
梁非照
作品数:42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牙外伤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邻面龋 阿霉素 神经干注射
王俊林
作品数:33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邻面龋 阿霉素 神经干注射 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