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篇“ 骨盆外固定架“的相关文章
一种应用于骨盆固定架的合拢复位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骨盆固定架的合拢复位钳,包括交叉呈X型的右钳杆和左钳杆,右钳杆和左钳杆的前端分别成型有右钳爪和左钳爪,右钳杆和左钳杆的交叉点插接有定位销,右钳杆和左钳杆通过定位销相铰接在一起;右钳杆靠近前端的内...
谢建新
骨盆固定架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和微创固定的初步临床应用
2022年
主要研究分析临床治疗骨盆骨折闭合复位过程中对骨盆固定架以及微创固定此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在一年时间内(即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骨盆骨折疾病患者(n=10)视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对其采取随机数表方式进行分组研究分析,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则采取微创内固定联合骨盆固定架开展治疗工作。通过开展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后对患者均开展为其半年的随访工作,做好相关数据[其中主要涉及手术治疗时长、住院治疗时长、手术过程中实际出血量以及痊愈恢复时长、Majeed骨盆骨折各治疗时期(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分变化情况、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的评分以及在手术至治疗结束后一系列并发症(切口感染、创面出血、尿路感染以及骨折再移位)的整体发生概率]的记录工作并展开对比探究。结果:通过本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研究组患者实施实施微创内固定骨盆固定架的方式比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可知,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指标(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时长、手术治疗过程中出血量以及痊愈时长)均更低、各个治疗阶段(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Majeed骨盆骨折评分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切口感染、创面出血、尿路感染以及骨折再移位)的评估更高,上述比较均具备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此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的概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比较两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
康仁杰
关键词:骨盆骨折闭合复位骨盆外固定架微创固定
一种骨盆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骨盆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整体、支撑、调节柱一和调节柱二,固定架整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固定架整体的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柱二,固定架整体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柱一,支撑...
明立钊
文献传递
一种适用于骨盆固定架开放性伤口引流计量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骨盆固定架开放性伤口引流计量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背面设置上底盘,所述上底盘为带有缺口的环形,所述上底盘为凹形结构,凹形结构与下底盘凸形结构相互配合安装使用,所述下底盘上设置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上...
周楠刘婷杨丽萍
文献传递
骨盆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2021年
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骨盆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科室4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选取时间为2006年5月至2010年8月,均采用骨盆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治疗,47例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2~4.2年,平均(2.67±0.24)年;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本组最短3个月愈合,最长5个月,平均(3.83±0.41)个月。根据Tornetta评估标准对骨折复位优良率进行统计,结果为87.2%;按Majeed评分标准对术后功能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5.1%。腰骶神经损伤的3例患者中,1例术后半年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针道感染,换药后好转;无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结论:骨盆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对骨盆整体稳定性有明显提高作用,可使骨盆解剖序列连续性有效恢复,固定效果显著,治疗方案简单有效,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张爱国李甲岳马洪
关键词:骨盆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骨盆固定架两种置钉方式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骨盆固定架两种置钉方式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采用骨盆固定治疗的97例TileB型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50...
周士猛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架
文献传递
一种自由调节骨盆固定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由调节骨盆固定架,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自由调节骨盆固定架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3节长度可调节杆,长度可调节杆均包括调节套筒和螺纹连接在调节套筒两侧的两调节螺杆,调节套筒的中部设置有操作结构...
王旭鹏许洪涛王建庭
文献传递
个体化经髂嵴植钉导板在骨盆固定架深部植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个体化经髂嵴植钉导板在骨盆固定架深部植钉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2月,收治5例骨盆骨折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29~68岁,平均52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3例,C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4 d,平均9 d。依据术前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骨盆,并设计个体化经髂嵴植钉导板,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骨盆模型及导板;术前模拟植钉过程后,术中在个体化经髂嵴植钉导板辅助下植入固定钉。术后复查CT,依据手术前后三维图像,测量实际钉道和规划钉道起始端与髂前上棘骨性凸起顶部的距离,分别在横断面和冠状面上测量规划钉道和实际钉道的内倾角及尾倾角。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应用个体化经髂嵴植钉导板辅助成功植钉,共植入20枚固定钉,均为单次植入。X线片和CT检查显示所有固定钉位置良好,植入长度70.13~100.53 mm,平均83.16 mm。拟合后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所有固定钉的进钉点、钉道方向均与术前规划一致。和规划钉道比较,实际钉道与髂前上棘的距离、内倾角、尾倾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所有固定钉均未发生松动、断裂;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浅表和深部组织感染,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3分,平均0.5分。结论个体化经髂嵴植钉导板辅助植钉技术是对传统经髂嵴植钉技术的改良,可提高固定钉植入精确度和有效延长钉道长度,使患者术后迅速获得骨盆力学稳定性、降低钉道相关并发症风险。
唐成梁斌姚庆强刘帅徐燕王黎明
关键词:导板骨盆骨折外固定
早期骨盆固定架联合抗氧化治疗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骨盆固定联合抗氧化治疗在骨盆骨折导致的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骨盆骨折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骨盆固定联合抗氧化治疗的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早期的正确的诊断、及时治疗,成功抢救了33例,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1.6%。在33例成功救治的患者中,有29例患者对于固定的救治效果满意,并将其选择作为最终的固定方式,而在剩余的4例患者中由于对固定方式的不满意,则在患者病情,机体体征稳定之后选用内固定的方式。结论早期的骨盆骨折之后使用骨盆固定的方式经济、便捷,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较小,比较方便搬运治疗,有助于患者尽快的可以下床活动,联合抗氧化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骨折的愈合速度和创伤的软组织恢复的更快,同时对治疗骨盆骨折致失血性休克作用更加明显。
韩军良李海江耿伟强
关键词:骨盆骨折失血性休克外固定抗氧化治疗
应用新型可调节式骨盆固定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背景:不稳定骨盆骨折创伤严重,分型复杂,治疗方式多种多样。目的:观察新型可调节式骨盆固定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急救、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共收治6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根据骨盆骨折的Tile分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选择性应用新型可调节式骨盆固定架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固定手术,11例患者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固定术。术后全部病例完成随访,平均15个月,固定架没有出现变形、折断等现象,无钉道感染。所有患者全部骨性愈合,优良率90.6%。结论:我院自行设计的可调节式骨盆固定架是一种新型支,在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时简单、安全、微创、有效,可以在急诊室、病床边局麻下实施,能够迅速稳定骨盆环。根据骨盆骨折类型,既可以做为急诊抢救的临时固定装置,又可以某些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终极治疗,还可以帮助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获得理想复位。
任志富马建华孙鲁伟卢俊范谭颖王景彦杜奇涛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疗效

相关作者

王景彦
作品数:73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交锁髓内钉 骨盆外固定架 骨盆骨折 内固定 磁力声控导航
孙鲁伟
作品数:21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骨盆外固定架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 股骨头坏死 外固定架治疗
潘昌武
作品数:36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研究主题:接骨板 髋臼后壁骨折 髋臼 内固定治疗 后柱
刘曦明
作品数:530被引量:1,254H指数:17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骨折 内固定治疗 髋臼 内固定 骨折固定术
汪国栋
作品数:222被引量:392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研究主题:髋臼 骨折 内固定治疗 骨折固定术 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