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63篇“ 骨桥蛋白质“的相关文章
- 磷酸蛋白酶1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2025年
- 磷酸蛋白酶1(SPP1)是糖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肺腺癌、胃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肿瘤组织,在多种肿瘤中具有生物标志物的特性。SPP1通过与配体相互作用,影响下游信号通路,使肿瘤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介导多种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SPP1亦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介导卵巢癌、肝细胞癌出现耐药,而研究表明SPP1抑制剂可以逆转肿瘤耐药,减慢肿瘤发展过程。SPP1有希望成为恶性肿瘤潜在的诊断治疗靶点之一,该研究就SPP1基因在恶性肿瘤研究中进展作一综述。
- 李会于鹏杰杨捷骆玉霜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肿瘤免疫抑制肿瘤标志物耐药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PTX3、骨桥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正五聚体蛋白3(PTX3)、骨桥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92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6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PTX3、骨桥蛋白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最大直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ACI患者的PTX3、骨桥蛋白水平变化;采用分层回归模型分析PTX3、骨桥蛋白水平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X3、骨桥蛋白水平分别为(14.17±3.55)pg/mL、(7.69±2.08)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52)pg/mL、(5.02±1.0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患者的PTX3、骨桥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IHSS评分、梗死最大直径、mRs评分患者的PTX3、骨桥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回归模型显示,梗死最大直径会对PTX3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而NIHSS评分、mRs评分并不会对PTX3产生影响关系(P>0.05)。NIHSS评分、mRs评分会对骨桥蛋白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关系(P<0.05),而梗死最大直径不会对骨桥蛋白产生影响关系(P>0.05)。结论ACI患者外周血PTX3、骨桥蛋白表达随着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脑梗死面积的增加及预后差呈显著上升趋势。
- 苗瑞瑞宋爱霞梁盼盼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预后神经功能梗死面积
- 血清OPN、BMP2、RBP4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骨密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20例DN患者作为DN组,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T2DM组,糖耐量试验正常的研究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血糖、血清OPN、BMP2、RBP4、腰椎骨密度(LBMD)、股骨颈骨密度(FNBMD)及肾功能指标,并按照DN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DN组(71例)和大量白蛋白尿DN组(49例),进行分层对比,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DN患者OPN、BMP2、RBP4与肾功能及骨密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N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胱抑素(Cys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FPG、HbA 1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患者的OPN、BMP2高于T2DM组和对照组,DN组的RBP4、LBMD、FNBMD低于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组的OPN、BMP2高于对照组,RBP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FPG、HbA 1c、Scr、UAER、CysC水平显著高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OPN、BMP2高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大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的RBP4、LBMD、FNBMD低于微量白蛋白尿DN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组患者的OPN与Scr、UAER、CysC均呈正相关(均P<0.05),BMP2与UAER、CysC均呈正相关(均P<0.05);DN组患者的OPN、BMP2与LBMD、FNBMD均呈负相关(均P<0.05),RBP4与LBMD、FNBMD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OPN、BMP2、RBP4与DN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及骨量丢失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患者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病情程度。
- 马小芬张士奇薛丹丹张宜明焦占峰金呈强李相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骨密度
- 血清骨桥蛋白浓度与糖尿病肾病进展及肾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浓度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病情进展以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入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共124例,根据尿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UACR)将其分为正常组20例(<30 mg/g)、微量组41例(30≤,≤300 mg/g)、大量组30例[>300 mg/g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90 mL·min^(-1)·(1.73m^(2))^(-1)]和肾功能损害组33例[eGFR<90 mL·min^(-1)·(1.73m^(2))^(-1)],另选择非T2DM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OPN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清OPN浓度降低;随着UACR增加,T2DM患者血清OPN浓度逐渐降低,肾功能损害组血清OPN浓度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PN浓度与肾功能指标UACR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UACR、eGFR、Scr和OPN与DN的病情进展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OPN浓度诊断DN患者病情进展和肾功能损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和0.866(P<0.05)。结论DN患者血清OPN浓度降低与病情进展和肾功能损害相关,有望成为早期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 周吉沈莉敏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骨桥蛋白质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
- 糖类抗原19-9联合骨桥蛋白诊断胰腺癌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骨桥蛋白(OPN)诊断胰腺癌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75例我院收治的疑似胰腺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病例选择范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检测2组患者CA19-9水平和OPN水平并分析其对于胰腺癌的诊断价值,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研究OPN、CA19-9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经病理组织学检测75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中,52例确诊为胰腺癌,占比69.3%,23例为良性胰腺病变,占比30.7%。胰腺癌组CA19-9和OPN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胰腺病变组(P<0.05)。CA19-9单独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78.3%、90.2%、75.0%,OPN单独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1.3%、96.1%、87.5%,CA19-9联合OPN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65.2%、84.9%、68.2%。存活组CA19-9和OPN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CA19-9水平和OPN水平均为影响胰腺癌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类抗原199联合骨桥蛋白对于胰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患者预后情况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于艳华谢文瑞
- 关键词:糖类抗原199骨桥蛋白质预后
- 脑脊液骨桥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 2022年
- 目的评估骨桥蛋白(OPN)是否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生物标志物。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和生物标志物水平,将纳入人群分为AD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β-淀粉样蛋白(Aβ)阳性组(MCI Aβ^(+)组)、MCI+Aβ阴性组(MCI Aβ^(-)组)、认知正常(CN)+Aβ阳性组(CN Aβ^(+)组)及CN+Aβ阴性组(CN Aβ^(-)组),利用协方差分析比较OPN的组间差异。应用相关性分析检验非痴呆人群(包括MCI及CN)脑脊液(CSF)中OPN与AD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海马体积的相关性。结果MCI Aβ^(+)组和AD组病人CSF中OPN水平均显著高于CN Aβ^(-)组(H=15.473,P<0.01)。在横向分析中,非痴呆人群CSF中OPN水平与Aβ_(42)水平呈负相关(r=-0.265,P<0.01),与总tau(t-tau)及磷酸化tau(p-tau)水平呈正相关(r=0.527、0.309,P<0.01)。在纵向分析中,非痴呆人群CSF中OPN水平与Aβ_(42)及海马体积的变化率呈负相关(r=-0.129、-0.151,P<0.05),与t-tau和p-tau的变化率呈正相关(r=0.315、0.271,P<0.01)。结论CSF OPN水平在AD早期阶段升高,并且与AD早期病理改变相关,是AD潜在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 李倩倩张钊胡浩郁金泰谭兰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记
- 阿司匹林触发消退素D1在大鼠动脉吻合口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触发消退素D1(AT-RvD1)在大鼠动脉吻合口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8只、模型组18只、药物组(AT-RvD1)18只、抑制剂组(AT-RvD1+MRT-67307)12只,假手术组仅显露血管,余3组采用右颈总动脉离断后吻合、左颈总动脉结扎术构建吻合口瘤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桥蛋白(OP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TANK结合激酶1(TBK1)、p-NF-κB,OPN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外径、外膜、平滑肌层、内膜厚度显著缩小[(1.70±0.19)mm vs(2.60±0.10)mm,(85.93±17.34)μm vs(189.36±9.64)μm、(50.12±5.16)μm vs(143.38±10.48)μm、(34.09±6.77)μm vs(98.41±8.97)μm,P<0.05],而管腔内径显著增大[(575.78±21.15)μm vs(541.56±36.79)μm,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α-SMA、p-TBK1显著下调,OPN、Ki-67、p-NF-κB及炎性因子表达显著升高(P<0.05)。药物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构连续、有序,Ki-67、OPN及炎性因子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抑制剂组OPN、p-NF-κB及炎性因子表达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AT-RvD1可抑制动脉吻合口瘤形成、发展,其机制与抑制炎症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有关。
- 韦成聪朱贞洁马巧蓉周志宇覃灵燕杜杨君
- 关键词:阿司匹林骨桥蛋白质肌动蛋白类吻合术
- 输尿管结石粘连的息肉中结石相关功能蛋白表达的初步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查与输尿管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中是否存在结石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探讨了蛋白在结石息肉粘连、结石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省结石病防治中心收治的2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患者,共收集40例息肉标本。根据息肉组织是否与结石粘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为与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对照组为没有与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对息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息肉组织中结石相关功能蛋白(膜联蛋白A1、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骨桥蛋白和尿调素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两组均存在急慢性输尿管炎和局部尿路上皮增生。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炎症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均表达于尿路上皮细胞,但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蛋白染色强度显著增加。尿调素蛋白和骨桥蛋白在两组标本中均未显著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的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尿调素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膜联蛋白A1与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表达量存在正相关(r=0.741,P=0.022)。结论与输尿管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的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这两种蛋白既是炎症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也是尿石症中蛋白信号通路的上、下游蛋白,这两种蛋白可能在结石与息肉粘连、结石生长中扮演关键角色。
- 李明杰倪永梁张见超王祥涛刘霞张恒魏巍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息肉膜联蛋白A1骨桥蛋白质
- 终末期肾病病人骨桥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ESRD病人48例。按照冠状动脉钙化指数(CalcIndex)分为无钙化组、轻度钙化组(CalcIndex≤0.14)和重度钙化组(CalcIndex>0.14)。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和服用钙剂史)以及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碱性磷酸酶(ALP)等实验室指标,分析OPN水平与钙磷相关参数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OPN在冠状动脉钙化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与轻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病人的年龄、透析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服用钙剂史、CRP、糖化血红蛋白、血磷、iPTH、钙磷乘积和ALP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7~6.48,χ^(2)=3.19~3.28,H=4.32~6.43,P<0.05)。随着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加重,ESRD病人血清OPN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P<0.05)。ESRD病人血清OPN水平与血磷、钙磷乘积、iPTH以及ALP均呈正相关(r=0.201~0.399,P<0.05),而与血钙无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龄、血磷、iPTH、钙磷乘积和血清OPN水平是ESRD病人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OPN水平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95%CI=0.882~0.981,P<0.01),当检测的截点为81.73 ng/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5%和75.9%。结论伴有冠状动脉钙化的ESRD病人血清OPN水平显著升高,血清OPN水平是ESRD病人发生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钙化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范娟高升波魏玉娇周燕王明秋马瑞霞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冠状血管血管钙化生物标记
- SPP1在脊髓损伤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与VEGF/Akt信号通路的关系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评价分泌磷蛋白1(SPP1)在脊髓损伤小鼠神经病理性痛内源性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雌性昆明小鼠72只,7~8周龄,体重30~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脊髓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痛+SPP1-siRNA组(NS-siRNA组)和脊髓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痛+空载病毒组(NP-EV组)。采用半横断脊髓的方法制备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NS-siRNA组和NP-EV组鞘内注射7μl AAV-SPP1-siRNA-GFP腺病毒或空载腺病毒AAV-vector-GFP后5 d制备模型。于术后1、2和3周时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MT)和热刺激甩尾潜伏期(TFL),随后处死取同侧损伤部位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SPP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PP1、VEGF、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NP组、NS-siRNA组和NP-EV组术后1、2和3周时PWMT降低,TFL缩短,脊髓SPP1 mRNA、SPP1、VEGF和p-Akt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NS-siRNA组术后1、2和3周时PWMT降低,TFL缩短,脊髓SPP1 mRNA、SPP1、VEGF和p-Akt表达下调(P<0.05);与NS-siRNA组比较,NP-EV组术后1、2和3周时PWMT升高,TFL延长,脊髓SPP1 mRNA、SPP1、VEGF和p-Akt表达上调(P<0.05)。结论SPP1参与了脊髓损伤小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内源性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脊髓VEGF/Akt信号通路有关。
- 张莎卢枫李平钟涛郭曲练杨勇
- 关键词:骨桥蛋白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相关作者
- 哈春芳

- 作品数:143被引量:5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骨桥蛋白 腹腔镜 骨桥蛋白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杨眉

- 作品数:23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骨桥蛋白质 骨桥蛋白 细胞侵袭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高曙光

- 作品数:71被引量:1,00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骨关节炎 骨桥蛋白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断裂 META分析
- 张方杰

- 作品数:26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骨桥蛋白 软骨细胞 膝骨关节炎 透明质酸 骨关节炎
- 马瑞霞

- 作品数:120被引量:4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狼疮肾炎 足细胞损伤 雷公藤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