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74篇“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2009年
【主持人语】梳理各种批评理论、批评活动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关系,探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特质,对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思路和论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虽有各自的讨论对象,在论题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但都显示了研究者力求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视域的意向。
孙文宪
关键词:文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域文学批评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三说
2024年
20世纪以来,西方批评家乔治·斯坦纳、雷蒙德·威廉斯和特里·伊格尔顿先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看法。从整体上看,斯坦纳强调文学的倾向性及其对批评家的贡献,但忽视了马克思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威廉斯凸显文学的本体论特质,却没有提及马克思的学说;伊格尔顿突出文学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以及文学语言的社会意义,而遗漏了普列汉诺夫的贡献。与此同时,以上“三说”都将唯物史观作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有鉴于此,我们只有将三者一并考虑,才有可能更近距离地触摸到该体系的全景图。持续引介、研究和总结该领域的相关资源,对我们从宏观上审视和把握其本源样态与发展文脉,以及从微观上洞悉其丰富内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甘文平胡新颖
关键词:经典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意识形态语言观
历史·政治·科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中的跨学科因素考察
2024年
马克思、恩格斯较少有专门的文学批评著述,但是二位经典作家在资本现代性批判过程中开展的跨学科研究路径,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而言有着极富启发性的借鉴意义。文章重点考察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中的社会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和科技发展因素三个方面,进而探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进一步拓展的可行性路径及其之于未来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
李敏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政治因素
艾伦·沃尔德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2024年
密歇根大学教授艾伦·沃尔德潜心于美国左翼文学研究,撰写出里程碑式的学术三部曲,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这既检测出20世纪美国左翼文学的时代意义,又使左翼文学研究体系自身臻于成熟,终至与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并驾齐驱。中国学者对此进行爬梳和整理本身,也彰显它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参考价值。
王予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文化语境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
2023年
如何在新时代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内涵,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深度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时代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核心课题。
谷鹏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标准时代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问题被引量:3
2023年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谷鹏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论冯雪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民观
冯雪峰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始终围绕人民话语展开,其人民观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又为当下“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围绕冯雪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人民观,通过梳理其理论来源、理论...
付子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人民观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中国化与时代化被引量:4
2023年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特指由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50年代所创立的“美学与历史”相统一的考察文学现象、评论作家作品的准则与尺度。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多向发展,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结合本国的社会特点和现实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进行了符合本国国情的转化,形成了既适应本国需要又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
季水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文学现象时代化作家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与发展
2023年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形成,经历了从艺术形态学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再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历史可以分为发生、自觉、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主要由政治范式、批评范式、理论范式等三种范式所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主要包括阶级性、人民性、现实主义、艺术生产四个范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形态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在20世纪形成了“一源多流”的发展趋势,其中国形态的建构具有未完成性特点。
季念季水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之路被引量:4
2023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来说,就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回答,作为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什么行,特别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什么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已不仅是一种责任和必须,更是一种理论自觉。
胡亚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时代化

相关作者

胡亚敏
作品数:91被引量:461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詹姆逊 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黄念然
作品数:96被引量:35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学批评 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张玉能
作品数:439被引量:975H指数:15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新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 美学 席勒 审美
孙文宪
作品数:39被引量:17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语言意识
段吉方
作品数:175被引量:37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意识形态 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