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0篇“ 饲用小黑麦“的相关文章
- 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高效栽培技术
- 2024年
-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宁夏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对饲草饲料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为了有效缓解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造成的草畜发展极不平衡现状,通过2020—2022年连续3年的大田试验,从饲用小黑麦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机械播种、轮灌区组划分、水肥管理、越冬管理、适时收获和复种青贮玉米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机械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出了宁夏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光热和养分等资源利用率及饲草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灌区多熟种植改革及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 张晓娟孙权孙权陈永伟马文礼蒋鹏
- 关键词:引黄灌区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高效栽培
- 氮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氮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饲用小黑麦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以‘晋饲草1号’饲用小黑麦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曹堡村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0 kg/hm ^(2)(F_(1),对照),75 kg/hm ^(2)(F_(2)),150 kg/hm ^(2)(F_(3))和225 kg/hm ^(2)(F_(4)))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分析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氮肥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1-2022年,施氮肥处理的饲用小黑麦株高、叶茎比、叶片数和叶面积均高于未施氮肥处理,其中F_(3)处理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粗灰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降低趋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_(3)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低,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饲用小黑麦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其中F_(3)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叶片数、粗蛋白产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茎比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氮肥处理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F_(3)>F_(2)>F_(4)>F_(1)。【结论】当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 ^(2)时,饲用小黑麦生长指标、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总体均较优,为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
- 明雪花王斌王腾飞马霞马霞赵小娜兰剑
- 关键词:饲用小黑麦农艺性状营养品质
-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饲用小黑麦青贮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饲用小黑麦青贮发酵技术,本研究设置无添加、菌剂(复合植物乳杆菌与布什乳杆菌,活菌数分别为≥1.6×10^(10)CFU/g、≥4.0×10^(9)CFU/g;添加剂量为0.005g/kg)、酶制剂(复合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酶活性分别为0.9×10^(4)U/g、5×104U/g、1.7×10^(5)U/g;添加剂量为0.3g/kg)、菌剂+酶制剂(同上)、甲酸(添加剂量为4 mL/kg)、丙酸(添加剂量为4 mL/kg),共6个处理组,青贮90 d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青贮品质。结果显示:与无添加组相比,菌剂组的干物质含量降低(P<0.05);添加剂组均提高了饲用小黑麦青贮料的粗蛋白质、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其中,丙酸、菌剂、甲酸、酶制剂组的粗蛋白质含量和甲酸、丙酸、酶制剂组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丙酸组的粗脂肪含量均为显著提高(P<0.05),酶制剂组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相对饲喂价值(RFV)值最高;酶制剂、甲酸、丙酸组的pH低于无添加组(P<0.05),酶制剂与丙酸组的乳酸含量较无添加组增加了2~3倍,菌剂+酶制剂组的乙酸含量高于无添加组(P<0.05)。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得出,添加菌剂等均提高了饲用小黑麦的青贮品质,其中丙酸与酶制剂效果较为突出。
- 王晓春马晓霞高婷汪伟李吉祥梁小军
- 关键词:饲用小黑麦青贮添加剂营养价值发酵品质
- 不同盐碱胁迫对饲用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不同盐碱胁迫对饲用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NaCl、Na2SO4、Na2CO3和NaHCO3溶液模拟盐碱胁迫环境,每种溶液的Na^(+)浓度均设置为0(CK)、50、75、100、150、200 mmol/L;通过开展种子发芽试验,分析饲用小黑麦种子在不同种类盐碱及不同浓度Na^(+)胁迫下的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Gp)、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平均发芽时间(mean germination time,MGT)以及幼苗活力指数(seedling vigor index,SVI)、胚根长及胚芽长的变化规律,揭示饲用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不同盐碱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不同盐碱种类、Na^(+)浓度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饲用小黑麦种子Gp、Gi、MGT、SVI、胚根长及胚芽长具有极显著(P<0.01)影响;随着Na^(+)浓度的升高,饲用小黑麦种子的Gp、Gi、SVI、胚根长及胚芽长呈下降趋势,而MGT呈上升趋势;相同Na^(+)浓度下,饲用小黑麦种子对中性盐胁迫的耐受性高于对碱性盐胁迫的耐受性。[结论]随着Na^(+)浓度的升高,饲用小黑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增强,且碱性盐的抑制作用强于中性盐;饲用小黑麦种子在低浓度Na^(+)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提示可在我国轻度盐碱地上种植饲用小黑麦。
- 李韩晶夏方山白朝瑞郭嘉庆李嘉俊张金成
- 关键词:饲用小黑麦盐碱胁迫种子活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 饲用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的综合评价
- 2024年
- 为解决青海高原优质饲草料生产中可利用的优良饲用小黑麦品种缺乏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选用6个新育成的饲用小黑麦品种(系),设置5个代表性生态区,测定和分析5个生态区下6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在生育期、株高、产量因素、乳熟期鲜干草产量、成熟期籽粒产量、干草和籽粒饲用营养品质等性状的差异,并利用稳定性、适应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排序。结果表明:在6个参试品种(系)中,QSM-3、QSM-4和QSM-5这3个品种生育期少于155 d,株高适宜,产量构成因素合理,鲜干草和籽粒生产性能优良,饲用品质好,在不同生态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好,在5个主成分综合评价和排名中综合表现优良。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农牧交错区优良饲用小黑麦品种的选择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品种支撑。
- 刁玉虹姚晓华谢德庆谢德庆
- 关键词:饲用小黑麦不同生态区饲用品质综合评价
- 宁夏盐碱地饲用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 2024年
-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黑麦的适应性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供试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均能在宁夏盐碱地安全越冬并完成生育期。晋饲草1号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最突出,分别达131.11 cm、4.40个和9.34 t/hm 2;冀饲3号和晋饲草1号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9.95%和9.86%;冀饲3号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94.2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普瑞和优能,第Ⅱ类群为甘农2号、中饲1048和鉴47,第Ⅲ类群为晋饲草1号、冀饲3号、冀饲草1号、鉴46和石大1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小黑麦品种(系)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结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均可在宁夏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 马霞王斌王斌明雪花张译尹赵小娜兰剑
- 关键词:饲用小黑麦营养品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播种期及收获期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明适宜宁夏半干旱区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生产的播种期和刈割时期,以宁夏饲用小黑麦主推品种‘晋饲草1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了3个小黑麦播种时期(S)和2个刈割时期(H),共6个处理,开展不同播种期和收获期对牧草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小黑麦的株高和叶面积随着播种期和收获期的延后显著增高(P<0.05);小黑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随着播种期的延后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小黑麦干草产量最大的处理为S2H2(9 665.74 kg·m^(-2)),粗蛋白产量最大的处理为S2H1,达881.15 kg·hm^(-2);不同播种期及收获期显著影响小黑麦营养品质(P<0.05),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S2H2(10.18%),S1H2的相对饲喂价值最大。主成分分析综合排名第一的为S2H2(播种时间为9月20日,收获时间为灌浆期),是均衡饲用小黑麦产量和营养的理想组合,可作为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播种和收获的参考依据。
- 王毓李奇铮马小东王斌王腾飞兰剑张宇
- 关键词:饲用小黑麦营养品质
- 饲用小黑麦重组自交系群体草产量的相关性状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饲用小黑麦草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石大1号小黑麦与甘农7号小黑麦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F6代273个单株的6个草产量相关性状(株高、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穗下节间长和单株鲜重)进行表型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6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9.68%~64.10%,其中单株鲜重最大,其次是分蘖数、穗下节间长和株高,最后是旗叶长和旗叶宽;单株鲜重与分蘖数的相关系数最大(0.764),与穗下节间长的相关系数最小(0.052)。【结论】主成分分析将草产量相关性状综合为生物量构成因子和株高构成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0.81%。本研究可为饲用小黑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郭蕊金星娜常丹丹杜文华
- 关键词:小黑麦RIL群体
- 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与拉巴豆混播的生产模式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与拉巴豆混播的生产模式,具体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饲用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与拉巴豆混播的生产模式,包括:小黑麦播种、刈割,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进行小黑麦播种,播种量为12kg/亩,播...
- 兰剑王斌王腾飞胡海英邓建强肖爱萍马巧丽梁丹妮张建勇脱征军张凌青
- 陇东旱塬区饲用小黑麦品系形态特征和草产量对干旱的响应
- 2024年
- 为筛选出适宜在陇东地区种植的秋播小黑麦品系。以‘中饲1048’小黑麦品种与‘石大1号’小黑麦品种为对照,在陇东旱塬区对22个小黑麦品系的株高、枝条数、茎粗、穗长、穗粗、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进行了2个年度(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的研究,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2020-2021年度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2021-2022年度。2个年度小黑麦材料的平均株高为125.00~185.90 cm,平均枝条数为515.83×104~663.33×104 hm^(-2),平均茎粗为3.33~3.89 mm,平均穗长为10.06~12.01 cm,平均穗粗为6.00~8.57 mm,平均鲜、干草产量分别为33.71~43.44 t/hm^(2)、11.22~15.78 t/hm^(2)。2020-2021年度TP17-20、TP17-45、TP17-39、TP17-51、TP17-1、TP17-27与TP17-34的干草产量较高,丰产性较好;2021-2022年度TP17-34、TP17-15、TP17-51、TP17-20与TP17-48的干草产量较高,抗旱性强。综合评价表明,品系TP17-20、TP17-56、TP17-34、TP17-60、TP17-48、TP17-15、TP17-45、TP17-38、TP17-51的加权关联度值较高,并高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TP17-34、TP17-51、TP17-20既高产又稳产,且抗旱性强,适宜于陇东旱塬区种植。
- 王敏宋谦杜文华
- 关键词:小黑麦陇东旱塬区
相关作者
- 游永亮

- 作品数:96被引量:43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饲用小黑麦 高丹草 紫花苜蓿 高粱不育系 饲用品质
- 赵海明

- 作品数:141被引量:737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高丹草 紫花苜蓿 饲用小黑麦 高粱不育系 饲用品质
- 李源

- 作品数:153被引量:1,084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高丹草 紫花苜蓿 饲用小黑麦 高粱不育系 苗期
- 刘贵波

- 作品数:167被引量:88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高丹草 紫花苜蓿 饲用小黑麦 高粱不育系 饲用品质
- 武瑞鑫

- 作品数:107被引量:515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饲用小黑麦 高粱不育系 饲用品质 高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