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6篇“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相关文章
-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治疗进展
- 2024年
-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其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前列,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病理分期较晚,患者术后生存较差;手术治疗作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其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范围、消化道的重建均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主要是从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手术入路、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等方面做一综述,从而为治疗提供参考。
- 袁敏马钰王建华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免疫组化
- 重新审视食管胃结合部癌的特殊性
- 2024年
- 食管栅状血管的下端及胃黏膜皱襞的终末端作为食管胃结合部的判断基准,胚胎起源的研究结果提示食管腺及复层扁平上皮的食管与具有单层柱状上皮及腺体组织的胃黏膜结合部,组织学的差异源于胚叶起源,是外胚叶、内胚叶的分界;组织学上在食管胃结合部的固有层深部存在黏液腺的贲门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型主要有日本的Nishi分型、德国Siewert分型、京都国际共识会议的分类,虽然各分类系统尚未完全统一,但因其发病部位、发病因素以及临床特点,将食管胃结合部癌作为独立的肿瘤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根据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分型制定出合理的胃切除以及淋巴结清扫范围以达到肿瘤学获益和手术安全性的目的。
- 胡祥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胚胎
- 食管胃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研究进展
- 2024年
- 近些年,食管胃结合部癌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对其病因学、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食管胃结合部癌因其解剖学部位的特殊性及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其治疗及预后亦有不同。食管胃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该处淋巴引流存在双向性,向头侧引流入下纵隔、甚至中纵隔及上纵隔的可能,向尾侧引流入腹腔胃周淋巴网络及腹腔干的方向。因此,研究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淋巴引流路径及不同类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将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关于食管胃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研究及报道,以期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 霍博文燕速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淋巴结转移外科治疗
- 食管胃结合部癌下纵隔淋巴转移风险因素分析
- 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癌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风险因素,以期为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采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经腹食管裂孔入路(t...
- 霍博文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外科治疗淋巴结转移
- 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肺部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024年
- 分析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方法:在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三年间内,共有227名接受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参与了研究。根据手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感染组包括68人,非感染组包括159人。我们比较了这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并分析了与术后肺部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在这227例接受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手术的患者中,有68例发生了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9.96%。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年龄、吸烟史、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方面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而在性别和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吸烟史、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等因素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手术时间≥3H、剖胸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是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0岁,吸烟史,手术时间≥3小时,术式(剖胸食管胃结合部癌根治术)。
- 王小林魏大为郭宇建张文平时加伦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癌肺部感染
- 胃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免疫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胃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EGJ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治疗方法通常以放化疗及手术治疗为主,但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近年来随着治疗手段的发展,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逐渐被公认为一线治疗方法。免疫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对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阳性的患者表现出明确疗效,而其他免疫治疗(如肿瘤疫苗、工程化T细胞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等)目前仍在试验或研发中。此外,靶向治疗目前仅在某些特定人群或在二线治疗中表现出较大的治疗潜力,如曲妥珠单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患者具有明确疗效,而对其他分子靶点扩增的患者疗效欠佳。深入探讨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在胃癌及EGJC中的研究进展,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并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 伍杨李甜张润兵史婷婷高春郑晓凤张久聪
- 关键词:胃肿瘤食管胃接合处免疫疗法分子靶向治疗
- 用于治疗胃癌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的联用药物
- 一种用于治疗胃癌和/或食管胃结合部癌的联用药物,其包括抗PD‑L1抗体和安罗替尼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药物组合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第三治疗剂。另外,还提供了含抗PD‑L1抗体和安罗替尼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或药...
- 罗素霞李宁马一杰别良玉李佳君
- 从IGCC国际视角审视食管胃结合部癌诊治热点问题的变化趋势
- 2024年
- 食管胃结合部(EGJ)癌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不仅是各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亦是东、西方学者争议的焦点.2023年第15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着重关注EGJ癌,不仅组织各学科专家于会前会即针对外科学、消化内镜和肿瘤学问题进行共识投票,还设置多个分会场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日本学者提出基于淋巴结清扫价值指数修改的EGJ癌淋巴结清扫流程有望在新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完成更新.EGJ癌的围手术期治疗凸显东、西方在理念和措施上的差异,亚洲学者关注基于DOS治疗方案的新辅助化疗,而欧美学者更希望从CROSS研究的新辅助放化疗中寻找最佳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加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仅确立在肿瘤退缩和降期上取得优势,尚未在远期生存上凸显获益。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ECJ癌的诊断与治疗仍在不断探索中前行,未来期待更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为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综合化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并拓展视野。笔者团队基于对东、西方学者在ECJ癌背景、理念、技术、治疗方案差异及争议的了解和感悟,就EGJ癌诊断与治疗热点问题,结合2023年IGCC以及其他国际会议最新内容进行阐述与剖析,以期为同行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分析,并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 赵恩昊张子臻朱纯超曹晖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治疗
- 图像增强内镜在食管胃结合部癌中的诊断价值和应用现状
- 2024年
- 随着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的大规模应用,人群感染率下降使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发生率降低.换言之,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的比例会大幅提升,而作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不密切的食管胃结合部癌同样会成为今后胃癌防治中的新焦点.图像增强内镜是近年迅速发展的一项内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和食管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此项技术对于食管胃结合部癌是否同样有价值,仍有较多未解决的问题.笔者拟从内镜医师的角度,重点阐述图像增强内镜在食管胃结合部癌中的诊断价值和应用现状.
- 肖子理董智瑀顾佳毅
- 关键词:食管肿瘤人工智能食管胃结合部
- PD-L1、IL-6在食管胃结合部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
- 张梦迪
-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白细胞介素6
相关作者
- 王龙

- 作品数:46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癌 辅助化疗 腺癌 生活质量
- 杨子鑫

- 作品数:7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FOLFOX4 辅助化疗 食管胃结合部癌 FOLFOX4方案 远端胃癌
- 王军

- 作品数:351被引量:1,382H指数:21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食管癌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预后 食管小细胞癌
- 刘凤玲

- 作品数:12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FOLFOX4 辅助化疗 食管胃结合部癌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CT引导
- 王淑琴

- 作品数:14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 FOLFOX4 辅助化疗 食管胃结合部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