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9篇“ 颈动脉造影“的相关文章
- 基于虚拟仿真的颈动脉造影与腔内治疗训练系统及方法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的颈动脉造影与腔内治疗训练系统及方法,包括计算单元、视景模块、音频模块、交互模块、本地资源;计算单元存储本地资源和提供仿真算力,交互模块包括VR头显和VR手柄,视景模块、音频模块集成设于VR头...
- 钱琨王利新王治勋胡译心耿妍原野张宇翀李晨希陆佳佳符伟国顾建英
- 颈动脉造影对评估CBT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为已经确诊的CBT患者行术前颈动脉造影在评估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手术时长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颈动脉造影能否为术者在术前预计手术风险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高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降低患者死亡...
- 李征
-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颈动脉造影术中出血量
- CT颈动脉造影成像联合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颈动脉造影成像(CTA)联合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检查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夏邑县中医院96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A、CE-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AS)为金标准,统计CTA、CE-MRA联合诊断的效能及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检查结果。结果DSA确诊50例头颈部动脉狭窄,包含13例1级,14例2级,17例3级,6例4级。CTA确诊38例头颈部动脉狭窄;CE-MRA确诊40例头颈部动脉狭窄;CTA联合CE-MRA确诊49例头颈部动脉狭窄。CTA联合CE-MRA诊断敏感度(98.00%)、符合率(96.87%)高于CTA(76.00%、86.46%)、CE-MRA(80.00%、87.50%)(P<0.05)。CTA联合CE-MRA狭窄程度检出率(98.00%)高于CTA(76.00%)、CE-MRA(80.00%)(P<0.05)。结论CTA联合CE-MRA检查可明确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提高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指导临床治疗。
- 石湾湾
- 关键词:CE-MRACTADAS
- 一种颈动脉造影支架术后穿刺点新型保护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颈动脉造影支架术后穿刺点新型保护架,包括两个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上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顶部安装有延长机构,两侧的所述延长机构之间设置有两组平行的弧形杆,上侧的所述弧形杆的背...
- 洪莉龚桂平
- 文献传递
-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造影内中膜厚度与胱抑素C、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造影内中膜厚度(IMT)与胱抑素C、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2例,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血管造影机进行检查,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及内中膜的厚度。根据颈动脉造影IMT将102例患者分成内膜正常组30例、内膜增厚组62例、内膜斑块形成组10例。比较三组患者IMT、胱抑素C、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IMT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三组患者IMT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胱抑素C、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与IMT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造影IMT指标与胱抑素C、血流动力学变化关系较密切,联合检查能指导临床判断老年冠心病病情,提升预后。
- 薛洁耿献辉王岩青王晓静修阳阳
- 关键词:胱抑素C血流动力学变化最大血流速度
- iCT颈动脉造影扫描技术临床应用及影响图像质量因素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索Philips iCT颈动脉造影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目标性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来我院接收的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5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接受Philips iCT颈动脉造影扫描,筛选出并对颈动脉血管不同部位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将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等级。结果:共有63支可以进行颈部血管造影评价,其中颈动脉起始段、颅外段和颅内段的诊断有效率分别给为87.3%、90.48%及76.19%。结论:iCT颈动脉造影扫描技术对于诊断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经过分析得知患者心理因素、呼吸因素及扫描的时间、顺序及造影剂的选择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解决好上述问题定能提高诊断的有效率和正确性。
- 代伟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图像质量
- 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1例拟诊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行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应用三维处理后,测量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并与DSA比较。结果:Neuro DSA CT与DSA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判断的一致性为79.2%(Kappa=0.71,P<0.01),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对颈内动脉各级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Neuro DSA CT颈动脉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筛选方法。
- 陈小宇陈进军梁宇豪梁洪生马关华欧剑扬
- 关键词:NEURODSA颈动脉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256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头颈动脉造影的最佳护理方法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对行256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头颈动脉造影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8例行256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头颈动脉造影患者为观察对象(2014年5月-2015年8月),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及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检查成功率(80.85%)低于实验组(94.68%),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行256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头颈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
- 葛蒙珍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护理
- 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与颈动脉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经颈动脉彩超检查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查。结果3D CE-M RA检出颈动脉狭窄112处,DSA检出108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3D CE-M RA检出率(36.84%)与DSA检出率(35.53%)比较无明显差异(x2=0.11,P >0.05)。本文以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对3D CEMRA诊断的112处颈动脉狭窄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敏感性为0.81(0.69~0.89)特异性为0.99(0.98~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3D CE-M RA诊断颈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颈部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
- 彭杰王启伟
- 关键词:颈动脉造影颈动脉狭窄磁共振成像
-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1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应用双源CT双能量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26例,分析全部患者颈动脉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对颈动脉的显示,并评价图像质量.其中阳性结果患者中有27例患者接受了头颈部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以DSA图像为金标准对照,评价双源CT双能量自动减影去骨去钙化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126例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对颈总动脉(CCA)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1.0%,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血管显示满意率为96.0%,颈内动脉颅内段(ICA-I)血管满意显示率为74.2%,ICA-E血管满意显示率最高,与CCA及ICA-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血管总满意显示率为80.4%.27例阳性患者颈动脉双能量自动去骨后与DSA对照,狭窄吻合率一致性很高(P>0.05),尤其重度及闭塞吻合率达到95%以上.结论 双源CT双能量自动去骨去钙化技术在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是一种快速、有效、无创的检查新手段,获得的图像质量好,尤其在ICA-E段血管的显示几乎可以替代DSA检查.
- 王超杨少华徐锐
相关作者
- 吴荣忠

- 作品数:29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颌面部 彝族 云南彝族 头面部 微机
- 李明哲

- 作品数:32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CAD/CAM 颈动脉体瘤 全口义齿 陶瓷 ALUMINA
- 朱宏卫

- 作品数:25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 研究主题:平阳霉素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工程骨 血管瘤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
- 梁俊荣

- 作品数:3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山西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CDFI诊断 颈动脉造影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眼病
- 朱家安

- 作品数:303被引量:70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 强直性脊柱炎 超声检查 超声评估 弹性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