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5篇“ 颅面部“的相关文章
游离巨大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皮移植在面部电损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 探讨利用游离巨大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皮片拉网移植在高压电损伤所致面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2月至2024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5例高压电烧伤所致的面部复杂创面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8~70岁,创面面积20.0 cm×11.0 cm~25.0 cm×13.0 cm,肌瓣切取面积22.0 cm×13.0 cm~28.0 cm×16.0 cm,皮瓣面积在10.0 cm×5.0 cm~18.0 cm×6.0 cm。对15例电烧伤所致的头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巨大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拉网植皮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无皮瓣血管危象。1例患者出现皮下渗液,细菌培养阴性,经门诊换药1月后,创面愈合无渗液。所有患者供区愈合良好,随访6~24个月,无皮瓣下渗液,皮瓣无臃肿,外观满意。结论 游离巨大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自体拉网植皮修复电击伤所致的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安全有效,外观满意。
杨成兰袁凌闫雪萍曾雪琴魏在荣
关键词:背阔肌肌皮瓣电损伤颅面部创面修复
综合护理在急诊面部多发暴力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急诊面部多发暴力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急诊接诊的87例面部多发暴力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47,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40,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效果、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技能、物品准备、急救意识、医护配合衔接程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以及护理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面部多发暴力创伤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郭朝阳张昊王慧方阳阳
关键词:综合护理急诊抢救效果
面部联合外伤患者不同剂量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能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面部联合外伤患者不同剂量CT扫描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面部联合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常规剂量CT检查,后将观察对象根据CT剂量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较常规剂量降低10%、B组较常规剂量降低20%、C组较常规剂量降低30%。比较三组辐射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信噪比、图像噪声、影像学表现及定性诊断结果。结果1)C组CTDIvol、ED及头部、面部DLP(17.12±3.25)mGy、1.31±0.34、(246.67±23.85)mGy·cm、(233.46±24.18)mGy·cm均0.05);3)三组影像学表现所占比例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骨骨折、颌面部骨折、鼻窦骨折、鼻骨骨折定性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CT扫描普遍适用于面部联合外伤患者扫描成像与定性诊断,其中较常规剂量降低30%的CT剂量可显著降低面部辐射剂量,实现面部一体化三维影像,为临床诊治患者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信息。
班明辉陶晓飞李亚新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IRF6在面部发育中的作用
2024年
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 IRF6)是一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广泛表达的转录激活因子。研究发现, IRF6能够调控口腔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唇腭的正常融合、牙釉质的形成以及牙齿形态,同时还参与颌骨成骨细胞的分化。IRF6基因的缺失或者突变会导致腭裂、牙齿缺失、面畸形、骨骼缺陷等面部异常。该文综述了IRF6在面部发育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其在面部发育以及面畸形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连奕琪胡雪峰吕翼
关键词:唇腭裂颅面畸形
面部多点筋膜悬吊联合舌形皮瓣隐耳矫正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面部多点筋膜悬吊联合舌形皮瓣的手术方式矫正隐耳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依据相关流行病学的特征、采用术后耳廓亚单位形态测量数据变化、术后并发症、术后回弹复发率、远期随访和患者满意度等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隐...
王祺
关键词:舌形皮瓣耳廓软骨
STN-DBS和GPi-DBS治疗面部肌张力障碍的最佳刺激触点研究:从MNI坐标,E-field和概率映射图谱的角度出发
目的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已成为治疗特发性面肌张力障碍的一种潜在有效治疗方法,但最佳刺激部位仍不清楚。最近,同步考虑电极位置和程控参数的局部水平研究很多,以提高DBS术后...
范后友张建国
关键词:STN-DBS
一种基于面部RGB数据的营养风险筛查平台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面部RGB数据的营养风险筛查平台,涉及营养风险筛查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面部特征区域提取模块,用于根据人脸正面RGB图像,提取面部特征区域;营养风险评估模块,用于根据面部特征区域和机器学习模型,确...
周雪妍马学磊林楠何承源雷震雷池
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面部联合外伤CT检查中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在面部联合外伤CT检查中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面部联合外伤病人,均行常规剂量CT扫描[常规组,最佳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结合30%自适应迭代重建],在复查CT(与初次扫描间隔<24 h)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按照1∶1∶1均分为A组(n=60,NI25结合40%自适应迭代重建)、B组(n=60,NI30结合50%自适应迭代重建)、C组(n=60,NI35结合60%自适应迭代重建),均使用同一设备进行扫描。比较各组扫描时间、受检者剂量容积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扫描长度(length,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对比信噪比(compare signal-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效果。结果扫描时间:C组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常规组>A组>B组>C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98.33%)、B组(96.67%)满意率与常规组(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C组满意率(88.33%)低于常规组(100.00%)(P<0.008)。结论CT扫描中,NI30结合50%自适应迭代重建能满足高质量图像和低辐射剂量的双重要求,可作为面部联合外伤的一个最佳诊断参数组合。
马文灿陶晓飞丁智超韩福生宋洋洋杨璨嘉彭恋李亚新
关键词:低剂量
超声鉴别儿童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与骨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鉴别儿童面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与骨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面部LCH患儿30例(LCH组)和骨淋巴瘤患儿46例(淋巴瘤组),应用超声观察两组病灶数量、最大径、内部液化、骨质破坏情况(骨缺损、骨性强回声)、病灶内血流及有无周围淋巴结,并比较上述超声征象的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鉴别诊断面部LCH与骨淋巴瘤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超声征象及联合诊断模型鉴别LCH与骨淋巴瘤的诊断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间的拟合优度,Bootstrap自助抽样法对其校准度进行内部验证。结果两组病灶数量、骨缺损、骨性强回声、内部液化、病灶内血流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数量、骨缺损、骨性强回声均为鉴别诊断LCH与骨淋巴瘤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建立联合诊断模型为:Logit(P)=-0.583+2.122×病灶数量-3.413×骨缺损+4.407×骨性强回声。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数量、骨缺损、骨性强回声鉴别LCH与骨淋巴瘤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7、0.728、0.846,联合诊断模型的AUC为0.940,高于各超声征象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诊断模型的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良好;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联合诊断模型的AUC为0.927。结论超声有助于儿童面部LCH与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基于各超声征象建立的联合诊断模型可显著提高诊断效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种静敏王玉胡艳秀卫鑫贾立群王晓曼
关键词:超声检查骨淋巴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儿童
妊娠早期超声筛查胎儿面部畸形的进展
2023年
随着超声仪器探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和超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产前超声对面部正常发育的特征和异常表现进行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使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面部畸形已经越来越提前了。怀孕11~13+6周时,大多数的脏器都已经发育成熟,此时可以通过彩超分辨出一些胚胎的构造,从而可以发现一些胚胎的异常。这段时间是对胎儿颈部的透明层(NT)和鼻骨(NB)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最佳时间,在筛查胎儿组织中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还能增加对染色体的检测。在妊娠早期进行B超筛查,可以降低胎儿畸形给产妇的身心带来的冲击,从而降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等。。本文主要针对在妊娠早期超声筛查胎儿面部畸形的研究进行综述。
覃洁丽颜幸燕
关键词:胎儿超声筛查

相关作者

周洪
作品数:268被引量:882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正畸 矫治器 骨性 错HE 安氏
侯玉霞
作品数:101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矫治器 矫治 唇腭裂 骨性 正畸
司新芹
作品数:84被引量:185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矫治器 骨性 矫治 安氏 ANGLE
林新平
作品数:99被引量:326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安氏 正畸治疗 矫治 正畸 功能矫治器
张艳宁
作品数:866被引量:1,601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图像 SAR图像 遥感图像 高光谱图像 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