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5篇“ 颅脑损伤开颅术“的相关文章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急性脑膨出治疗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施行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出现急性脑膨出病例56例,回顾分析急性脑膨出病因和干预救治措施。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迟发性颅内血肿21例(37.50%),大面积脑梗死13例(23.21%)是导致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其中急性脑缺血9例(16.07%),急性弥漫性脑肿胀7例(12.50%),重度脑挫伤6例(10.71%);经临床救治后,患者COS评级为I级的也有13例(23.21%),II级有11例(19.64%),III级有10例(17.86%),IV级有14例(25.00%),V级有8例(14.29%)。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出现急性脑膨出后,明确原因,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存活率,降低病症危害的影响,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稳定。
- 徐磊马德生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急性脑膨出救治经验
- 颅底探查和重建在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颅底探查和重建对防治合并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急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湖州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及浙江湖州南太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24 h内是否行前颅底探查及颅底重建分为一期颅底探查重建组(研究组,18例)和非一期颅底探查重建组(对照组,19例)。研究组均在伤后24 h内行颅脑清创和/或颅内血肿清除+颅底探查+颅底重建,对照组的皮瓣设计及颅脑清创和颅内血肿清除术同研究组,但不行颅底探查和颅底重建。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颅内积气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并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和/或颅内积气12例,其中单纯脑脊液漏4例,单纯颅内积气1例,脑脊液漏同时颅内积气3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3例,脑脊液漏同时颅内积气并颅内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2%。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脑脊液漏/颅内积气患者(包括研究组一期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和对照组12例)在合适时期行二期颅底重建后脑脊液漏、颅内积气均消失,颅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合并有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急性TBI患者在急性开颅术中行颅底探查并重建可有效防止脑脊液漏、颅内积气和颅内感染的发生。
- 吴钟华龙连圣李夏良王伟施顺孝方文杰谢虎辛志成蒋超超盛文国于晓敏
- 关键词:颅底骨折颅底重建脑脊液漏
- 侧裂静脉分型在额颞叶颅脑损伤开颅术中的意义
- 2020年
- 目的观察侧裂静脉分型在额颞叶颅脑损伤开颅术中的意义及治疗策略选择。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9例接受额颞叶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侧裂静脉的分型及损伤程度,并通过这些特征采用适当的内减压治疗措施。结果69例患者均无须二次手术。侧裂引流分为优势型及劣势型。对于侧裂静脉引流优势型患者,侧裂静脉损伤严重的,采用额颞叶内减压术;侧裂静脉损伤较轻的,保护好侧裂静脉。结论术中详细观察和分析侧裂静脉分型及损伤程度,采用适当的内减压治疗可以减少二次手术机会。
- 李锐锋古金震刘志刚李百灵
- 关键词:内减压
- 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颅内压变化与Th17/Treg平衡的关系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颅内压变化与Th17/Treg平衡的关系。方法收集开颅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42例(观察组),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对比观察组术前外周血Th17/Treg细胞、IL-17、IL-10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分析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IL-17、IL-10水平在术前、术后1~7 d的变化及脑脊液Th17/Treg细胞、IL-17、IL-10水平在术后1~7 d的变化;分析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变化与外周血Th17/Treg细胞、IL-17、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外周血Th17细胞、IL-17水平明显升高,Treg细胞、IL-10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7 d时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水平逐渐下降,Treg细胞、IL-10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术后7 d时恢复至正常。观察组患者术后1~7 d时脑脊液中Th17细胞、IL-17水平逐渐下降,Treg细胞、IL-10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1 d、2 d、3 d、4 d、5 d、6 d、7 d时的颅内压逐渐下降(均P<0.05);术后7 d时颅内压正常。外周血Th17细胞、IL-17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541、0.553,均P<0.001),Treg细胞、IL-10水平与颅内压呈负相关(r=﹣0.576、﹣0.572,均P<0.001)。脑脊液Th17细胞、IL-17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612、0.592,均P<0.001),Treg细胞、IL-10水平与颅内压呈负相关(r=﹣0.596、﹣0.607,均P<0.001)。结论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颅内压变化与Th17/Treg平衡密切相关,可通过动态监测患者外周血或脑脊液中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来评估颅内压变化,这对减少有创颅内压监测、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 胡亚伟韩光魁
- 关键词: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颅内压
- 脑灌注压增长率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过程中脑灌注压增长率对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前放置脑室型颅内压探头,记录初始、去骨瓣及打开硬膜时的颅内压值和血压,分析脑灌注压增长率及其他危险因素对...
- 陈卫良杨理坤朱洁王玉海Wang YuhaiZhang Chunlei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灌注压脑膨出
- 文献传递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对侧迟发性血肿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对侧迟发性血肿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7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去骨瓣减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CT发现对侧颅内血肿35例(CT组),术中超声发现对侧颅内血肿12例(超声组)。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间[(4.98±0.60)h]较CT组[(7.11±1.54)h]明显缩短(P<0.01)。术后6个月,CT组GOS评分4~5分7例,3分6例,2分5例,1分17例;超声组GOS评分4~5分5例,3分3例,2分2例,1分2例。两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术中超声能及时准确发现颅内血肿,指导手术,但术中超声能缩短手术时间。
- 钟治军段继新于汉昌韩令刘渊王承许红淼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超声CT急性脑膨出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判断及处理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相应的处理策略。结果:经病症分析及对症处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率为62.50%,患者的死亡率为15.63%。结论:行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的患者,术中会因多种原因引起急性脑膨出情况,在检出这一情况后,依据患者不同病因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可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及死亡率。
- 杨厚银
- 关键词:急性脑膨出
- 颅底探查和重建在急性颅脑损伤开颅术中的意义
- 目的探讨颅底探查和重建对防治合并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资料完整的合并前颅底粉碎性骨折的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分为一期颅底探查重建组(研究组)和非一期颅底探查重建...
- 龙连圣李夏良吴钟华王伟方文杰谢虎何莹锋于晓敏
- 关键词:颅脑损伤开颅术急性颅脑损伤颅内积气颅内感染
-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对侧迟发性血肿的手术治疗策略
-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T型切口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出现对侧迟发性血肿时行床旁超声检查与CT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术前GCS评分、开颅手术时间及6个月GOS预后评分。结果...
- 钟治军段继新于汉昌刘渊韩令唐辉何佳宏王承许红淼
- 文献传递
- 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对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GDFT)治疗对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进行开颅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输液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GDFT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情况,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48 h分别静脉采血,检测两组血清NSE、S100-β浓度水平,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输液量、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浓度水平、颅内压、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及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浓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均不同程度降低,GCS评分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25%(10/32),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3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0)。结论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及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开颅术后患者预后。
- 黄守标
- 关键词:颅脑损伤围术期开颅术
相关作者
- 何建青

- 作品数:28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
-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神经外科手术 单侧入路 双额叶脑挫裂伤 急性脑膨出
- 张春雷

- 作品数:15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
- 研究主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神经外科手术 颅脑损伤
- 朱军

- 作品数:26被引量:339H指数:10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1医院
-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CT血管造影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 王玉海

- 作品数:187被引量:1,11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外科手术 预后 显微解剖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时忠华

- 作品数:79被引量:50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颅内动脉瘤 预后 前循环 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