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8篇“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相关文章
- 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评估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病外科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瘤内扰流装置治疗的1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采用Raymond-Roy分级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术后48 h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有无新发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与颅内动脉瘤部位相关的症状性脑梗死;出院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系统功能情况;术后6个月时进行影像学及门诊随访,评估动脉瘤闭塞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7例患者共置入117个瘤内扰流装置,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15个(98.3%)术中一次性释放成功,2个(1.7%)术中经过回收、调整方向后二次释放成功。另有13例(11.1%)患者采用瘤内扰流装置联合支架辅助治疗。患者术后即刻Raymond-Roy分级Ⅰ级3例,Ⅱ级51例,Ⅲ级63例;术后48 h内均未见新发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与颅内动脉瘤部位相关的症状性脑梗死;出院时mRS评分均为0分。83例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及门诊随访,其中Raymond-Roy分级Ⅰ级41例、Ⅱ级33例、Ⅲ级9例,且均无缺血性及出血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提示瘤内扰流装置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 张笑闻李菁李西锋段传志刘爱华史怀璋徐浩文马南姚智强范锋刘朝李进一钟海龙范梦妍万佳鑫林日金刘惠翔张佳镁张炘管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
-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均为单发动脉瘤,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20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术中共置入29枚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即刻DSA显示,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5例(86.2%),Ⅱ级1例(3.4%),Ⅲa级3例(10.3%)。术后1例因急性肺栓塞死亡。术后随访3~6个月,28例完成临床随访,mRS评分0分26例,1分1例,3分1例;18例完成影像学随访,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15例(83.3%),Ⅱ级1例(5.6%),Ⅲa级例2(11.1%),未发现载瘤动脉狭窄或迟发性血栓事件。结论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王志刚陈吕安罗勇刘乔龚清永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 双微导管技术对急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对急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血清MMP-9、NSE、S100β的变化,并比较短期预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 d时,观察组血清MMP-9、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短期预后良好率为55.00%(2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急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明显,可减少术后血清MMP-9、NSE、S100β水平升高幅度,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钱金明岳培东尹杰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
- 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4年
- 评价双容积重建技术(DVRT)在颅内宽颈动脉瘤(IWA)栓塞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到2023年2月40例在本院介入手术中发现的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回顾性分析患者DVRT介入治疗的瘤颈栓塞效果,比较2D-DSA、3D-DSA、DVRT三种影像成像方法的显示率。结果 2D-DSA、3D-DSA、DVRT清晰显示的例数分别有26例、33例、40例,显示率分别为65.00%、82.50%、100.00%,三种影像成像方法能清晰显示动脉瘤栓塞程度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DVRT技术,可以直观、清楚地观察到动脉瘤的栓塞效果,为术者评价动脉瘤栓塞状态、辅助支架展开情况及手术策略选择等提供客观的依据。
- 张俊
-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急性期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一期支架辅助治愈性栓塞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一期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愈性栓塞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2017年1月—2022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05例采用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至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方法、Raymond分级评估即刻及末次随访栓塞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改良Rankin量表评估临床预后。结果205例患者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组77例,单纯弹簧圈栓塞(NSC)组128例。术后即刻RaymondⅠ级栓塞率SAC组76.6%与NSC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8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85例患者获得至少1次DSA随访。末次随访Ⅰ级栓塞SAC组97.4%(37/38),NSC组91.5%(43/47);复发SAC组3例(3/38,7.9%),NSC组9例(9/47,19.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总并发症发生率SAC组13.0%(10/77)与NSC组的9.4%(12/1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出血SAC组7例(9.1%),较NSC组1例(0.8%)增高,但总并发症发生率SAC组(18/77,23.4%)与NSC组(20/128,1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终点,两组间总死亡率与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C治疗急性期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支架的使用未增加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抗血小板药物亦不增加术中出血性事件发生率,但仍应警惕由于动脉瘤未完全致密栓塞时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术后出血风险。SAC是否能降低动脉瘤的复发率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张贤鲍娟曹毅景睿薛思博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安全性有效性
- 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9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相关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清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近期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MMSE、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MSE、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NSE、S100β、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NSE、S100β、MMP-9水平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指标水平,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 韩秀鹏程慧冉申学明陈运江李辉
-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双微导管技术日常生活能力
- 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wide-necked aneurysms,IWA)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1年9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IW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使用支架不同,分为LVIS组(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和Enterprise组(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卡钳值设置为0.01,以1∶1匹配两组),最终两组各获得54例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患者。比较两组动脉瘤栓塞效果(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并发症(动脉瘤再出血、血管痉挛、支架内血栓形成)、预后情况[Rankin量表(mRs)]、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LVIS组、Enterprise组栓塞效果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组间栓塞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VIS组、Enterprise组预后情况与出院时比较,均优于出院时预后情况,但术后6个月组间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VIS组、Enterprise组SF-36评分与术前SF-36评分比较,均升高,且术前、术后6个月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nterprise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与LVIS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IWA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张隆辉陈敏查正江罗斌程少文施正生
-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弹簧圈栓塞
-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少于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而ADL评分高于术前,组内术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8.76±0.87)分]低于对照组[(9.82±0.96)分],ADL评分[(57.82±5.43)分]高于对照组[(64.52±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IWNA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 马修尧任超刘彬成维鹏胡萍丁磊周肖范鹏坤
- 关键词:双微导管技术颅内宽颈动脉瘤疗效神经功能
- 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IWA)的效果。方法选取IWA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36例。A组采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比较两组Raymond分级、脑血流灌注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分别为75.00%(27/36)、66.67%(24/36),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Ⅰ级占比为83.33%(30/36),高于B组的61.11%(22/36)(P<0.05);A组术后6个月Raymond分级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前局部脑血容量(rCBV)、颅内压(ICP)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和B组术后6个月rCBV均高于术前,ICP均低于术前,且A组术后6个月rCBV(2.18±0.42)ml/100 g高于B组的(1.95±0.33)ml/100 g,ICP(16.24±2.63)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B组的(18.52±2.70)mm Hg(P<0.05)。随访6个月,A组mRS评分0~2分占比94.44%高于B组的77.7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Enterprise支架相比,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IWA的完全闭塞率更高,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和短期预后,而两种支架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 马学雷耿守科
- 关键词:颅内宽颈动脉瘤弹簧圈栓塞脑血流灌注
- Enterprise支架与LEO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神经内科既往病历信息,比较Enterprise支架和LEO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未破裂颅内宽颈(瘤颈宽度>4mm或囊颈比<2)动脉瘤的栓塞效果、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预后,根据两种支架对比研究的...
- 宋芳星
相关作者
- 许奕

- 作品数:419被引量:2,132H指数:2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栓塞 介入治疗
- 刘建民

- 作品数:966被引量:5,750H指数:2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 黄清海

- 作品数:549被引量:2,813H指数:2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介入治疗 栓塞
- 洪波

- 作品数:475被引量:2,346H指数:2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栓塞
- 赵振伟

- 作品数:216被引量:862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栓塞 血管内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弹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