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5篇“ 顽固性癌痛“的相关文章
- 氢吗啡酮与吗啡鞘内输注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疼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与吗啡鞘内输注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疼痛科收治的82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鞘内吗啡患者自控镇痛,观察组给予鞘内氢吗啡酮患者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测试前1d、自控镇痛后1d、出院时、术后30d、60d、90d NRS评分、疼痛爆发次数和疼痛介质、应激激素水平以及给药前、给药后2、4、8、24、48h等各时间点镇静Ramsay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组内各时间点NRS评分较测试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0d和术后90d爆发疼痛次数较鞘内自控镇痛后1d和出院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间点Ramsay评分较给药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顽固性癌痛患者采取氢吗啡酮鞘内输注镇痛效果显著,还可有效降低患者5-HT、NO、PGE2、Cor、GH、PRL等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镇静效果好。
- 张大钊张海亮贺清明
- 关键词:氢吗啡酮吗啡癌痛应激激素镇静评分
- 晚期顽固性癌痛患儿多种模式融合的药学服务实践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多种模式融合下的药学服务在癌痛患儿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骨肉瘤患儿止痛方案的制定,评估镇痛效果,调整镇痛药物剂量,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线上+居家药学+叙事药学服务,并监护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制定方案,规范使用大剂量盐酸吗啡,患儿癌痛缓解,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多种模式相融合参与癌痛药物治疗,能促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尚飞能宋芳徐家忠段永刚谢安所尹梅香
- 关键词:药师
- 综合护理干预在鞘内植入式输注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鞘内植入式输注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顽固性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40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鞘内植入式输注与自控镇痛泵联合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情绪状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数据。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情绪评分、睡眠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植入式输注与自控镇痛泵联合是当前临床上治疗顽固性癌痛的常用方式,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鞘内植入式输注与自控镇痛泵治疗的治疗效果,辅助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睡眠质量,减少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张梦如管华朱才溢黄金金朱文静
- 关键词:自控镇痛泵顽固性癌痛综合护理措施
- 鞘内持续泵注氢吗啡酮对老年顽固性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鞘内持续泵注氢吗啡酮对老年顽固性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4例老年顽固性癌痛患者,根据镇痛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鞘内持续泵注氢吗啡酮镇痛,对照组采用鞘内持续泵注吗啡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治疗前及治疗1、3、5、7 d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爆发性疼痛发生次数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3、5、7 d后,观察组NRS评分分别为(5.0±1.4)、(4.6±1.4)、(4.0±1.1)、(3.2±1.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9±1.9)、(5.2±1.5)、(4.5±1.0)、(3.9±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5、7 d后,观察组爆发性疼痛发生次数分别为(5.2±1.3)、(4.5±1.3)、(3.8±1.2)、(3.0±1.0)次/d,均少于对照组的(5.9±1.2)、(5.3±2.0)、(4.4±1.1)、(4.1±1.3)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4.0%、18.0%、18.0%、8.0%,均低于对照组的31.8%、40.9%、36.4%、3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持续泵注氢吗啡酮对老年顽固性癌痛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陈彩霞杨昌卫邓敏
- 关键词:氢吗啡酮吗啡顽固性癌痛老年
- 改良腹腔神经丛毀损性阻滞术治疗腹部顽固性癌痛的研究
- 基础部分第一部分 兔神经毁损性阻滞术后的神经损伤和再生:激光消融对比化学消融目的:探讨基于激光消融的神经毁损性阻滞术相比基于无水乙醇化学消融的神经毁损性阻滞术,是否能造成更为彻底的神经毁损,从而延长神经再生时间。并评估基...
- 孔繁磊
- 关键词:癌痛化学消融激光消融近距离放射治疗
- 腹部顽固性癌痛的腹腔神经丛消融治疗被引量:3
- 2021年
- 腹痛是腹部肿瘤患者最常面临的也是最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癌痛三阶梯管理原则可解决大部分患者的癌痛问题,但该治疗原则下存在20%~30%治疗失败的顽固性癌痛患者。许多医师主张将针对该类患者的介入性疼痛管理作为癌痛管理的第四级阶梯。腹腔神经丛消融技术是其中的代表。然而,该技术在临床上并不普及,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术后短期复发问题也亟待解决。近年来腹腔神经丛消融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对腹腔神经丛消融术的解剖原理、现有的化学消融及射频消融技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和术后复发的病理学基础做一综述。期望能有助于介入性疼痛管理方法在癌痛治疗中的推广与发展。
- 孔繁磊李晓光
- 关键词:腹部肿瘤顽固性癌痛腹腔神经丛化学消融射频消融
- 宫氏脑针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宫氏脑针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120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n=60,宫氏脑针联合吗啡)及B组(n=60,吗啡),比较两组患者的数字评分法(NRS)情况、吗啡日用剂量、血清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内皮素–1(ET–1)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开始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吗啡使用日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吗啡使用日剂量均有不同程度降幅,且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GE2、β–EP及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E2、β–EP及ET–1均得以下降,且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B组的3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宫氏脑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吗啡使用剂量,降低患者血清内PGE2、β–EP、ET–1等疼痛介质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减少。
- 游敏玲谌玉佳阙艳李敏张国侠李桂云
- 关键词:顽固性癌痛吗啡
- 罗哌卡因联合吗啡鞘内注射对顽固性癌痛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联合吗啡鞘内注射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肿瘤科住院的癌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罗哌卡因联合吗啡鞘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疼痛反应,同时,记录吗啡日用量,采用中文版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评估患者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2、4周,患者N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功能领域、症状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顽固性癌痛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吗啡鞘内注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吗啡用量,提升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宇冯涛
- 关键词:罗哌卡因吗啡鞘内注射顽固性癌痛疼痛评估生命质量
- 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经脊柱型输液港连续输注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经脊柱型输液港连续输注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顽固性癌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吗啡经脊柱型输液港连续输注治疗,实验组给予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经脊柱型输液港连续输注治疗。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CD_(4)^(+)/CD_(8)^(+)、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鞘内治疗后1天(T1)和鞘内治疗后1周(T2)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实验组CD_(4)^(+)/CD_(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实验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P<0.05)。结论:吗啡联合罗哌卡因经脊柱型输液港连续输注治疗顽固性癌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有效改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刘直星李佳杰黄海娜方伟杰杨立健
- 关键词:顽固性癌痛罗哌卡因吗啡
- 鞘内连续输注吗啡治疗顽固性癌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20年
- 在恶性肿瘤病人中约有52%经历疼痛的折磨,即使经过规范三阶梯镇痛治疗1~2周后,仍有33%效果不佳,其中有10%~20%为顽固性癌痛,又称为难治性癌痛[1~4],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癌痛病人镇痛多以口服阿片类药物为主,但存在镇痛不完善,且随着药量加大及使用时间延长,伴随的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也让病人苦不堪言。
- 孙承红董庆鹏杨小龙李圣洪游昶辉周倩郑婧杨庆红王云霞
- 关键词:恶性肿瘤病人阿片类药物连续输注顽固性癌痛腹胀便秘鞘内
相关作者
- 李永翠

- 作品数:12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埋入式 顽固性癌痛 输注系统 护理 自控镇痛泵
- 李信明

- 作品数:67被引量:347H指数:11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肌肉 脉冲射频治疗 松解术 高强度超声 坐骨神经
- 李浩

- 作品数:84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术后镇痛 吗啡 芬太尼透皮贴剂 曲马多 食管癌
- 樊碧发

- 作品数:398被引量:4,623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慢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疼痛科
- 杨克勤

- 作品数:35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评价 难治 吗啡 顽固性癌痛 椎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