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1篇“ 音乐舞蹈史诗“的相关文章
-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艺术特色及审美功能
- 2024年
- 2009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成功公演使得音乐舞蹈史诗再次得到人们的关注,被称作“二十世纪经典”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讨论。1964年,大型文艺巨著《东方红》于人民大会堂进行公演,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
- 向子琪
- 关键词: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审美功能
- 新中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的国家形象透析
- 2024年
- 新中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构建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四重国家形象,本文将其归纳为敢于斗争和不怕困难、生气蓬勃和奋勇创新、繁荣富强和国泰民安、不忘初心和互利共赢。其国家形象的嬗变遵循着以国家实力的提升为根本动力、以文化自信的增强为演进主线、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为适应调整的三重逻辑。
- 任建东朱欣韵
- 关键词:音乐舞蹈史诗国家形象变迁逻辑
- 一曲波澜壮阔的颂歌--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简评
- 2024年
- 2024年10月23日—26日,也就是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暨云南师范大学在昆建校86周年之际,由云南师范大学倾情打造的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在云南大剧院隆重公演。这是云南师范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神创作的大型舞台艺术作品。该创作获得了云南省艺术基金2023年度重大题材资助扶持。创演团队力求将剧目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思政课。”灯光徐启,在云南师范大学知名教授引领下,一位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敲响了象征赓续文脉的原西南联大用金属块替代的上课报时钟。
- 钱康宁
- 关键词:音乐舞蹈史诗艺术基金重大题材
- 论舞蹈艺术的时代性——以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为例
- 2024年
-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在人类起源之时,舞蹈就在各种祭祀、礼仪、社交中出现。舞蹈作为艺术表达手段始终呼应着时代本身的变迁,更与其身处的历史背景紧密联系。著名的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是在《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后,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创作的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复兴之路》反映的是19世纪40年代到21世纪初的中国革命史。中国文艺发展历程中大型的音乐舞蹈史诗的出现,深刻凸显了舞蹈艺术的时代性。从原始时期至今,舞蹈艺术的发展脱离不开社会时代的发展,从而其与民族性、创作手法、文化内容、文化自信息息相关。
- 付赟潼
- 关键词:《复兴之路》舞蹈艺术
- 战火中的学府之光——评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宏大叙事下的共情搁浅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指出,要讲好“西南联大教育救国”和“闻一多舍生取义的故事”,为此云南师范大学创作了音乐舞蹈史诗《西南联大》。该剧意在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讲述了在战火中本着“刚毅、坚卓”之精神坚持办学的光辉历史;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培养科学大师的奋斗故事。西南联大精神不仅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培养更多有责任感、创新意识和社会担当的优秀人才。大学校园不仅是戏剧的舞台,更是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栋梁的摇篮。因此对于青年学子来说,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中,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更能够塑造他们正确的思想认知、人生观和价值观。
- 张发荣
- 关键词:西南联大价值观塑造
-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总导演周恩来
- 2023年
- “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1949年7月2日至19日,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周恩来会上作报告,他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强调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要用很大的热情改造旧文艺、团结旧艺人,增强全局观念。
- 胡新民
- 关键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周恩来
-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思政教育功能
- 2023年
-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再现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15年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历史事件,从序曲到演出的每一幕都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展示。本文以《东方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东方红》的诞生背景和特殊地位,分析归纳了《东方红》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并提出了《东方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 童泽楠
- 以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为例谈红色题材舞蹈的创作
- 2023年
- 由北大荒集团和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出品的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是黑龙江省进入21世纪以来首部以北大荒精神为主线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该作品以奋斗为创作主题,运用舞蹈、音乐、朗诵、器乐等多种艺术手段,进行诗意化叙事,讲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挥洒汗水、奉献青春、艰苦奋斗、开垦荒原变粮田的奋斗历程,传递着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内容的北大荒精神,同时也是为弘扬龙江四大精神和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献礼。本文基于笔者参与参演音乐舞蹈史诗《大荒魂》的理解与感受,对该作品的舞蹈创作背景及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 鲁紫微刘益名
- 关键词:北大荒精神舞蹈创作音乐舞蹈史诗
-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实践与应用——以新中国四大音乐舞蹈史诗为例
- 2023年
-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理论基础,以新中国四大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 中国革命之歌》《?? 复兴之路》《?? 奋斗吧中华儿女》?为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实践。简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核心观点和新中国四大音乐舞蹈史诗,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这些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包括时代性、社会性和政治性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中国音乐舞蹈创作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音乐舞蹈作品的创作启示,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突出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兼具教育性与艺术性,创新表现形式与手法。
- 苏玥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音乐舞蹈史诗社会性政治性
- 音乐舞蹈史诗的“戏剧性”与“剧场性”之变——从《东方红》到《伟大征程》考述被引量:1
- 2023年
- 从1964年《东方红》到2021年《伟大征程》,“音乐舞蹈史诗”的“戏剧性”和“剧场性”要素存在着此消彼长而后合而为一的关系,有力地影响着这门综合性艺术的构作路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中的“特定人物扮演”和“心理形体动作”要素陆续衰减,程式化的戏剧表演成为表现阶级斗争的工具。《复兴之路》给予戏剧表演独立地位,以个体经历折射民族国家解放叙事,然而演出的主体建立在以军人演员身体为媒介的、高度“剧场性”的媒介景观之上。《伟大征程》成规模地引入戏剧表演段落,并且利用先进的实时影像与传播技术,营造“戏剧性”要素本身的“剧场性”效应。未来的“音乐舞蹈史诗”构作,仍须在“戏剧性”与“剧场性”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关系之中探索。
- 郭羽思
- 关键词:音乐舞蹈史诗戏剧性剧场性
相关作者
- 汤其林

- 作品数:49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舞蹈 音乐舞蹈史诗 审美 审美特征 教学
- 雷家军

- 作品数:96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乡村文化 文化自信 知识分子
- 胡晨曦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 核心价值观 文化建设 文化
- 黄卫星

- 作品数:49被引量:16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东方红》 主体间性 毛泽东 文化领导权 审美教育
- 赵桂珍

-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
- 研究主题:《复兴之路》 音乐舞蹈史诗 艺术 艺术经典 历史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