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66篇“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文章
- 沧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对策研究
- 2025年
- 沧州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沧州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讲述了沧州的文化故事,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阐释载体,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音乐类非遗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双重挑战。本文基于文化传承的视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推动非遗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传承方式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探索音乐类非遗的活态传承,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 徐畅
- 关键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 数字化技术在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创新研究
- 2025年
-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技术在新疆地区传统音乐遗产保存与传承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各种挑战。研究突出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和教育质量,如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显著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学习的深度体验。同时,技术的跨学科应用对高效地收集音乐资料及其长期的数字化保存具有重要价值。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资金的有效配置对推广这些技术和持续进步具有关键作用。建议未来方向应关注开发既经济又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本土和国际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
- 陈筱薇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2024年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以口头传播和表演的形式加以呈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及教育发展等多个视角做好多位一体保护机制,能加快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各地区应基于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音乐类非遗文化的生存状况、个性特征,通过加强政府、企业扶持,创新保护理念及形式,推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曝光度,丰富传承发展路径等对策,推动我国音乐类非遗文化的有序且良性发展。
- 汪洋
- 关键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图谱构建
- 张瑞
- 洛阳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研究
- 2024年
- 洛阳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研究洛阳音乐类非遗项目的空间分布,其属于集聚型分布类型,“小集聚、大分散”,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地貌、高程、坡度、坡向以及河流水系是影响洛阳音乐类非遗项目空间分布的直接因素。历史文化积淀、人口数量与经济生产总值等人文因素,与音乐类非遗项目数量构成正相关关系。
- 赵君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
-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其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传承面临诸多挑战。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不仅为传统音乐的保存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方式,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拟再现等手段,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拓宽其传播渠道。因此,探究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交流和互鉴具有深远的意义。
- 吴苑祯乔煜轶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数字化
- 广元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 2024年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和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再生珍稀资源。基于蜀道核心区广元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采用定量分析、平均最近邻和GIS空间分析法,对研究区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地理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结果表明:(1)广元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共43项,占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的46.74%,区域密度分布极不均衡;(2)研究区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上形成2个相对连片的聚集区,具体包含1个极核区、3个高度密度区、2个带状区和4个零星分布区;(3)空间分布的特点与海拔高度、河流分布存在强相关性,现代交通对音乐类非遗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于分析结果,以推进古蜀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古蜀道申遗为契机,提出建设蜀道国家文化公园,设立文化遗产廊道,助力打造富有特色的蜀道文化旅游品牌,与山地全季全域旅游紧密融合等分类别、有重点的开发利用路径。
- 杨永平
- 关键词:古蜀道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
- 艺术传播视域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路径被引量:2
- 2024年
- 在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宏观发展背景下,从音乐类非遗数字化的传播现状、公共文化空间的利用、基础教育“双减”政策下的传承机遇、音乐类非遗在元宇宙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传承创新四个维度展开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策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音乐类非遗创新传播的方法与路径中,正确把握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方向,重视大众的艺术审美需求,合理利用数字艺术创新传播手段十分必要。树立保护音乐类非遗“财产”的意识,不断关注艺术创新传播的接受、体验、互动与反馈,是不断调整创新传播策略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 徐子涵
- 关键词:艺术传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思考被引量:1
- 2024年
- 相较于其他门类的艺术形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艺术本质的特殊性而在保护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文章从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四大类别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不同类别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论和实践方法。
- 阮海云
- 关键词: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云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探析
- 2024年
- 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和地理空间分布研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分析研究了云南省现有104项省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类型结构、民族结构和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历史源流、政治因素等角度分析了云南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 王晓亮
- 关键词: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