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4篇“ 音乐感知“的相关文章
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音乐感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音乐感能力是利用各种可感可音乐体验通道,达到培育学生的审美感素养。音乐感能力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通过聆听的途径去感受音乐美,是音乐审美活动的开始。在感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先体验作品的节奏、音色等音乐基本要...
谢俊
关键词:音乐感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音乐感: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进阶通道
2024年
音乐感力是学生音乐学习的根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进行音乐课程开发,巧妙地应用相关的技术,引导学生具身认。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构建适恰的音乐感资源;技术应用有助于教师创设可感的音乐感场景;具身认有助于让学生形成全面的音乐感样态。以课程为载体、以技术为助推、以具身为特征,能让学生的音乐感走向丰富,走向深入,能让学生音乐学习不断进阶。
王丽君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感知音乐学习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感能力
2024年
本文通过分析音乐感能力的内涵及当前大学生在此方面的不足,阐释了创造性思维在提高感能力中的重要性。本文从形象思维、多样化思维模式的培养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案,并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来加强大学生的音乐感力。此外,本文还强调了教师角色转换和重视音乐体验是提升大学生音乐感能力的关键。
颜家佳
关键词:音乐教学大学生
一种基于相位传递熵的音乐感下脑网络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位传递熵的音乐感下脑功能网络构建方法。首先,通过脑电采集仪采集音乐感下的多通道脑电信号,经过0.5‑30Hz滤波处理,并去除眼电,肌电,心电伪迹干扰,并依据标签文件对脑电信号的活动段进行提取;以...
席旭刚杨东辉孟明汪婷李训根王俊宏吕忠李文国
语后聋双侧人工耳蜗使用者对噪声言语识别阈及音乐感能力的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语后聋的双侧人工耳蜗使用者(BCI)的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及音乐感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8例语后聋BCI、26例正常听力受试者和40例单侧极重度聋受试者,采用HOUSE耳研所研发的开放式普通话言语识别评估系统,评估不同听觉条件受试者的噪声言语识别阈(SRT)和音乐音符辨识能力、旋律辨识能力。结果8例语后聋BCI双耳佩戴耳蜗的噪声下SRT与单耳佩戴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显著高于单侧耳聋组(P<0.01),且单侧耳聋组高于正常听力组(P<0.01)。语后聋BCI双耳佩戴时的音乐音符识别率高于单耳佩戴时,与单侧耳聋组相似。结论语后聋BCI双耳佩戴耳蜗与单耳佩戴时的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相似,均弱于单侧耳聋者及正常听力者。语后聋BCI的音乐感能力与其既往音乐基础有关,双耳佩戴时优于单耳佩戴时,与单侧耳聋组的音乐感能力相似,远低于正常听觉人群。
高娜闵世尧张炜徇迟放鲁
关键词:噪声音乐欣赏
音乐心理学研究国际新动向——“第17届国际音乐感与认会议(ICMPC17)”暨“第7届亚太地区音乐科学会议(APSCOM7)”述评
2024年
国际音乐感与认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sic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简称ICMPC)始办于1989年,每两年一届,是目前音乐心理学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亚太地区音乐科学学会(The Asia-Pacific Society for the Cognitive Sciences of Music,简称APSCOM)1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音乐科学的研究活动及深化亚太地区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余思韵李小诺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音乐感知APS
联觉效应下音乐感与磁流体形态设计通感要素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梳理并分析视听联觉下音乐感与磁流体形态设计通感要素。方法以联觉效应概念为基础,根据磁流体三维形态、音乐的定义,结合磁流体性质、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分析音乐感与磁流体形态设计的客观要素与整体感,并对两者进行探讨与整合。结论在联觉效应理念指导下,关注听觉与三维视觉形态关系,梳理出音乐感中的音高、音强、音长,磁流体形态设计中磁丘形态、震动频率、整体形态的各要素,形成两者客观要素的映射关系并验证其可行性。总结两者的整体感,包括音乐情绪、联想想象、情绪感受、觉特征、情感记忆等要素,在联觉效应下带给人们更丰富、深刻的体验,促进艺术与材料的融合创新,为将来相关科普产品设计、视听联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范正妍杨婧
关键词:通感磁流体音乐感知
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临床音乐感评估软件在听力正常人群中的可行性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听力正常人群的测试,对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临床音乐感评估(music assessment in clinical,MAC)软件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对40例听力正常者(男17例,女23例,年龄18~37岁)分别进行MAC中的音调辨差阈、旋律感、乐器识别(音色识别)三个项目测试,以及国际通用的人工耳蜗音乐感评估软件(musical sounds in cochlear implants perception,Mu.S.I.C)对应的音调辨别、旋律感、乐器识别三项测试,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测试时长,分析受试者对两款软件测试项目的主观喜好感觉评分。结果(1)受试者对两款软件的音调、旋律、音色三项测试的主观喜好度相近(P>0.05),两款软件测试项目的测试时长相近(P>0.05);(2)MAC软件音调辨差阈值均为1个1/4音,Mu.S.I.C软件平均音调辨差阈值为7.47±6.42个1/4音,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MAC软件平均旋律感正确率(95.63%±6.76%)较Mu.S.I.C软件的旋律感正确率(84.13%±7.9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AC软件的音色识别正确率为87.34%±10.25%,Mu.S.I.C软件的音色识别正确率为84.38%±12.97%,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听力正常受试者对两款软件的喜好度及测试时长无差异;受试者使用MAC软件测得的音调、旋律辨识水平较Mu.S.I.C软件更高,提示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MAC软件在听力正常人群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兰亚男古鑫周嵌刘博
关键词:音乐感知可行性
声乐演唱中的节奏律动与音乐感期待--以莫扎特歌剧《蒂托的仁慈》中咏叹调《啊,就在此刻》为例
歌剧《蒂托的仁慈》是莫扎特在窘境中所完成的人生中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其创作历史上的最后一部正歌剧。而其中的咏叹调《啊,就在此刻》(Deh, per questo istante solo)却鲜有学者对该歌剧唱段进行深度剖...
张思斯
关键词:歌剧艺术咏叹调声乐演唱音乐感知
2022年“音乐感与认学会”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2023年
音乐感与认学会”(Society for Music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SMPC)2022年度国际学术会议于8月4日至7日在美国波特兰市举行。文章主要介绍各分会场口头报告的议题和内容,并对此次会议予以述评,以此反映近年来国际音乐心理学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
侯建成侯建成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研究方法

相关作者

刘博
作品数:781被引量:2,897H指数:2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 眩晕 人工耳蜗植入 听力损失 梅尼埃病
亓贝尔
作品数:99被引量:578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 听力筛查 语后聋 婴幼儿 植入者
董瑞娟
作品数:79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植入 语后聋 言语识别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刘子夜
作品数:15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 音乐感知 植入者 音乐 成年人
王硕
作品数:158被引量:622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耳蜗 普通话 助听器 言语测听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