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65篇“ 面神经麻痹“的相关文章
- 面神经麻痹
-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面神经麻痹的专著。全书共分22章,从胚胎发生学异常到临床各种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 王兴林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诊疗
- 面神经麻痹被引量:4
- 2000年
- 【疾病概念与病理】表现出面神经麻痹的疾病有多种,Bell面神经麻痹占60%,亨特(Hunt)综合征占15%,头颈部外伤性麻痹6%,中耳炎麻痹4%,手术损伤性麻痹3%等。Bell面神经麻痹和亨特综合征占全部面神经麻痹的75%。Bell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确,但根据作者最近的大部病例是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 村上信五曲成业
-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病理学保守疗法
- 用于面神经麻痹康复的装置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面神经麻痹康复的装置,包括:一用于捕捉患者面部图像的摄像头;一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实时分析和处理患者的面部图像:基于已标定的面部关键点,生成健康状态的面部图像;并将健康状态的面部表情迁移...
- 张艺强张瑞怀徐翔
-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面神经麻痹症的体会
- 2025年
- 面神经麻痹病俗称歪嘴病,多发生于马属动物,牛、猪、犬等也可发病。临床上以眼睑下垂、鼻孔下榻、嘴唇歪斜,且多以单侧性发病为特征。笔者曾选用中、西药配合治疗,疗效颇佳,现以一匹马的面部神经麻痹病为例,与大家一同分享其治疗情况及用药体会。
- 孙克年
- 关键词:马属动物面神经麻痹眼睑下垂面部神经麻痹单侧性
- 中西医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根据现有研究调查发现,导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与神经电生理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肌电图是目前最常用的面神经损伤检测的神经电生理学技术。如今的单纯中医或西医保守治疗各有优劣,仍对一部分患者的保守治疗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同时因患者对面神经减压术的认识不足,错过最佳手术窗口,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探讨分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 周蕊蒋誓诚林琳
-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西医结合治疗肌电图面神经减压术
- 芒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 2025年
- 通过观察芒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方法与常规针刺疗效的差异,探讨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更加有效的疗法。方法 选出满足本观察基准的66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例,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将两组患者随机的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人。本研究最终对照组纳入32人(脱落1人),治疗组纳入33人。对照组施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再加芒针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芒针结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两种疗法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均有效,均能改善面瘫症状与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芒针结合常规针刺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此法值得临床推广。
- 张琳琳
-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 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研究的反思及建议
- 2025年
- 分析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研究现况。针灸治疗Bell麻痹应用广泛、研究颇丰,但对针灸有效性的研究缺乏分层讨论,难以凸显针灸治疗的必要性和优势;安全性问题缺乏充分讨论;研究普遍存在专业设计及统计设计缺陷,循证证据质量不高,国际指南对针灸的推荐力度较弱;指南对关键问题缺乏深入探讨,缺乏公认的最佳方案等。建议相关研究完善对影响Bell麻痹预后的病位、病情、病程、基础疾病、辨证分型等病情资料的评估,分层验证针灸疗效,重视针灸的安全性问题,提高研究质量,统一分期标准,多维疗效评价,系统优化介入时机、穴位选择、针刺工具、手法、干预措施、方案组合等针灸治疗要素,推动针灸治疗Bell麻痹的研究迈上新的台阶。
- 陈思璇李妍莫溪桐颜芃胡效萌孙畅范刚启
-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有效性安全性
-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 2025年
- 探究为确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的同时为患者实施中药辨证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出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到本院就诊的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选出的患者都接受针灸治疗,其中40例增加中药辨证治疗,此40例患者被归入观察组,其余患者则被归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组间对比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积分发生的变化更大(P<0.05);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和占比相近(P>0.05)。 结论 为确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结果实施中药治疗可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有效促进不良症状缓解和神经功能提升,同时在联合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与单独针灸治疗无明显区别,所以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 王东田军郭芬
- 关键词:针灸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治疗效果
- 基于真实世界的急性期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队列研究
- 2025年
- 目的:比较急性期和恢复期介入针灸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FP)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在急性期内接受针灸干预将198例IFP患者分为早期针灸组(118例)和非早期针灸组(80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最终早期针灸组与非早期针灸组各纳入7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接受针灸治疗,早期针灸组于急性期(病程≤7 d)介入针灸,非早期针灸组于恢复期(病程>7 d)介入针灸。急性期予温针灸治疗,穴取患侧翳风、下关、合谷、足三里;恢复期予电针治疗,穴取患侧攒竹、丝竹空、阳白等,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均每次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4周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并于治疗1、4周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4周后,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4周后,早期针灸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非早期针灸组(P<0.05)。治疗1、4周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定(FDIP)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4周后,早期针灸组Sunnybrook面神经功能评分、FDIP评分升高幅度大于非早期针灸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社会生活功能评定(FD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周后,早期针灸组总有效率(97.1%,68/70)高于非早期针灸组(87.1%,61/70,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期介入针灸较恢复期介入针灸更有利于IFP患者受损面神经功能康复。
- 胡林雁孙建华裴丽霞陈璐
-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介入时机
- 火龙罐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火龙罐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5月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火龙罐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以及面肌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面肌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肌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取火龙罐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面肌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 王丽萍熊琳梅黄佳佳
-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相关作者
- 任重

- 作品数:131被引量:37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面神经麻痹 喉肿瘤 失神经支配 面神经 面瘫
- 高志强

- 作品数:347被引量:1,727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面神经 面神经麻痹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侧颅底 面神经损伤
- 韩维举

- 作品数:131被引量:61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 耳聋 内耳 耳蜗
- 李瑛

- 作品数:446被引量:2,265H指数:23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 针灸疗法
- 李健东

- 作品数:75被引量:2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北电网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面神经 面瘫 面神经麻痹 减压术 贝尔面瘫